习近平产业扶贫思想的基层实践
——以云南省砚山县者腊乡为例

2019-12-27 11:20何廷明王跃昆冯光槐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贫困户农户基地

何廷明,王跃昆,冯光槐

(1.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2.砚山县者腊乡政府,云南 砚山 663100)

习近平扶贫思想萌芽于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期间,他目睹、体验了农业的艰辛、农村的贫困、农民的疾苦,与贫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产生了立志消除贫困的决心和信心。此后,习近平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间,并致力于改变中国农村的贫困现状。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1]13自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湘西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以来,习近平始终心系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对扶贫工作不断作出思考和指示,提出“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抓特色产业发展促脱贫,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等思想,涉及脱贫攻坚的方方面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系列扶贫攻坚战略思想,指导着中国的脱贫攻坚实践,使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7 017万人[2]下降到2017年的3 046万人[3],减少贫困人口3 971万人,对全球的减贫贡献率超过70%,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成绩。习近平的系列扶贫攻坚战略思想,体现了习近平对贫困群众的牵挂,体现了习近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

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千方百计让人民群众脱离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也是共产党人的一个根本遵循。云南省砚山县者腊乡党委、政府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中,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扶贫战略开发思想,趟出了一条产业扶贫、脱贫致富的路子。

1 对者腊乡情、贫情及发展产业的分析研判

者腊乡辖7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85个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4个民族,共7 078户32 460人。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程序和要求,2014年全乡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 644户7 243人,贫困发生率为23.14%,所辖7个行政村均为贫困村。

随着外出务工的日益兴盛,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已经超过在农村的耕种收入,农村的青壮劳力大部分通过经商和打工流入城市和企业,没有流出的农村人口多为没有外流能力的老弱病残及年幼上学的孩子,农村劳动力普遍弱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部分农户已出现土地撂荒的情况。贫困地区的群众要致富,要摆脱贫困,靠劳力不足且分散的一家一户传统的简单生产劳作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引进龙头企业或种养殖大户,充分利用农村的土地资源优势,流转给有实力的公司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实行连片开发生产,或入股合作社发展种、养殖,加大产业发展投入,提升产业产出效益,农民领取土地流转金或入股分红资金,盘活土地资源,通过企业或大户带动,实现群众的增收致富,才能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从2014年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省、州、县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乡党委、政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认真贯彻执行“五个一批”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全县的贫困乡镇之一,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脱贫攻坚要义,通过对全乡各村寨的大量走访和对乡情、贫情的反复调研论证,提炼出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增强群众内生动力为主线,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以股权为纽带,通过大户带动、社企联动、帮扶推动,促进贫困户增收、合作社(企业)增效、集体经济增长,实现脱贫退出”的扶贫思路,稳步推进全乡的脱贫攻坚工作。

“以产业为支撑,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符合中央的扶贫精神。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4]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如何将产业扶持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应该允许和鼓励地方探索。”[1]64乡党委、政府认为,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必须结合乡情、贫情,寻找脱贫致富路子。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的同时,怎样让全乡的贫困面貌得以改变并能较好地巩固脱贫成果,发展产业无疑是最好的路子。习近平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1]8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个系列工程,而开发农村特色产业项目,且规模化发展,则是带动农户稳定增收、实现长期巩固脱贫成效的良策。因此,发展产业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强有力支撑。

2 找准产业扶贫发展路子

习近平十分重视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结合地方实际找准产业发展思路促脱贫攻坚的问题。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时,习近平就针对贫困地区提出,“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5]在谈到怎样当好县委书记时,他强调说:“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6]而促脱贫攻坚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结合地方实际发展产业,“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1]131者腊乡党委、政府定下发展产业促脱贫的思路后,为了避免一拥而上、盲目跟风、最后一哄而散的情况发生,根据各村所处地理位置和资源情况,因地制宜,积极着手解决产业发展布局问题。乡党委、政府积极为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和农民牵线搭桥。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有资金、有人才、有技术,在获取信息等方面有明显优势,有产品研发、加工和市场开拓等经验,但没有土地资源,而农户则相反。习近平指出:“对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要立足当地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1]65-66在土地肥沃和水源丰富的村寨,引进龙头企业、个体老板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连片开发种植优质蔬菜或烤烟;坡地则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连片种植半边红李子、桃子、樱桃、软籽石榴等经济林果,辐射带动群众种植;山林草地则发展种草养畜,发展畜牧业。

者腊乡的产业发展,重点瞄准绿色、生态、有机,按照“念好‘山字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家园景色美、群众幸福多”的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重点建设有机蔬菜、优质烟叶、生态林果、种草养畜四大基地,促进贫困户增收、合作社增效、集体经济增长。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乡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达成了产业发展共识,现已建成规模化烤烟基地5 000亩,年可带动农户增收2 000万元,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建成规模化商品蔬菜种植基地1万亩,其中,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商品蔬菜基地5 600亩,年可带动1 285户农户增收1 900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建成生态经济林果基地2万亩,其中,砚山诏然种植农民合作社建有李子基地2 000亩,砚山同心林果农民合作社建有李子基地1 000亩,辐射带动农户种植李子1.2万亩,达产后预计年收入8 000万元以上;文山盛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有漆树基地2 000亩,达产后预计年收入2 800万元左右;砚山鑫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软籽石榴基地1 000亩,达产后预计年收入3 000万元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樱桃1 000亩;建成云盘山林下种草养畜基地4万亩,其中,文山兴裕牧业有限公司建有林下草场2.5万亩,现有牛存栏500头,年收入 1 300万元左右;砚山鑫犇牧业有限公司建有林下草场1.5万亩,现有牛存栏500头、羊存栏1 000头,年收入1 200万元左右;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中康黑牛养殖存栏500头,年收入2 000万元左右。四大基地年可实现产值3亿元,促进农户增收1亿元,户均增收2万元,其中,年可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2 500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合作组织全覆盖。

3 发展产业促脱贫成效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指出:“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现在贫困群众吃穿不愁,农业产业要注重长期培育和发展,防止急功近利。”[1]84发展产业促脱贫,实际上就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并注重产业扶贫的长效性,实现真正的脱贫。者腊乡实施“四大基地”扶贫战略,探索“土地流转促增收+基地务工促增收+股份合作促增收+金融贷款助创业”的扶贫模式,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脱贫成效显著。

3.1 推动土地流转促增收

至2018年底,全乡累计流转土地 1.5万亩,流转林地4.5万亩,涉及农户2 158户,每年农户流转土地租金收入达1 200万元。仅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就流转夸溪、羊革2个村委会的土地5 600亩,投资近亿元,建成优质蔬菜基地、中康黑牛养殖区、大棚育苗、大棚蕃茄、拇指黄瓜种植区,年产值近5 000万元。该公司与农户签订租地协议期为20年,地租每5年递增一次:第一个5年每亩750元;第二个5年每亩900元;第三个5年每亩1 170元;第四个5年每亩1 500元。第一个5年的地租就为当地群众创收420万元,是种植玉米、水稻收益的2倍,因为农民自己种植玉米、水稻,除去种子、化肥、农药、人工费等,纯收入每亩约300~400元。土地流转还把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劳作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就近或者外出务工,增加收入。

3.2 基地务工促增收

积极引导流转土地后的农户及周边群众中60岁以下的青壮劳力到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产业基地务工,每天务工收入70~80元,每月2 000多元,上满一个月还有300元的全勤奖励,年收入2万多元,原来的传统农民变为按月领取薪金的产业工人,并实现“上班在家门口、家业兼顾两不误”。产业基地常年务工需求近千人,每年带动农户务工增收2 000万元左右。基地务工有利于务工群众获取科学的栽培、养殖技术,在家门口上班,既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又照顾了家庭,部分解决了以往长期外出务工造成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

3.3 青储饲料种植促增收

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黑牛养殖区与夸溪村农户签订种植青玉米饲料合同(种植青玉米至背包戴红帽时即连杆收割,粉碎发酵后喂牛),订单种植500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1户,平均亩产4 000公斤以上,每公斤收购价0.4元,亩产值1 600元。每年可种植2至3季,年产量6 000吨左右,可为种植户创收240万元,户均4万多元;即使每公斤按0.3元收购,也能为群众创收180万元以上。周边群众愿意种植、出售青玉米饲料的,中康公司黑牛养殖区同样照价收购。

3.4 资金入股促增收

争取整乡推进产业扶贫资金601.34万元、中国兵器集团扶贫资金450万元、上海对口协作扶贫资金250万元,分层次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砚宏砖厂或农民合作社参与发展特色产业,实行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全覆盖。根据贫困程度,户均入股6 359元或10 000元不等,每年由经营实体按不低于8%的比例实行保底分红104万元,户均508~800元,入股3年,合作期满后,企业把本金退还给农户,也可继续入股分红,让贫困户长期享有财政资金扶贫收益。同时,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四位一体”股份制发展模式,将各级各部门项目资金和集体资产资源作价入股,实施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16个,7个行政村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80余万元;争取上海协作产业扶持资金1 000万元入股云南中康食品有限公司发展高端商品蔬菜,每年促进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增收60万元;累计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768万元,扶持党员群众74户发展种、养殖业,着力破解农村党员发展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帮助砚山鑫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协调1 000亩软籽石榴种植产业基地建设贷款1 325万元,按照“扶贫再贷款+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企业”的分红模式,使265户贫困户“带资入股”成为股民,贫困户每年可获得股金收益106万元。

通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扶贫的火车头作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上连企业下联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者腊乡已将农民打造成流转土地获取租金、基地务工获得薪金、扶贫专项资金入股得到股金的“三金”农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多途径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有利于长期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贫困人口脱贫后再返贫的情况。

者腊乡党委、政府始终用习近平扶贫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脱贫实践,推动脱贫工作,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绿色、环保、生态、有机定位,注重产业基地建设,做强做大经营实体,打造特色优势品牌,不断增强四大基地示范效应,促进贫困户增收、合作社增效、集体经济和财政收入增长,努力实现“引进一个企业、发展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目标。至2018年底,全乡稳定脱贫退出1520户6871人,未脱贫124户372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3.14%降至2018年的1.15%。习近平扶贫思想在者腊乡扶贫实践中得以运用并得到了发展,获得了令人欣慰的脱贫成果。

猜你喜欢
贫困户农户基地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我的基地我的连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