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康复训练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2019-12-27 09:04李美秋李静如朱孟环梁美英吴倚霞李培银严汪琼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瓣膜步行置换术

李美秋,李静如,朱孟环,梁美英,吴倚霞,李培银,严汪琼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临床研究[1]指出,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脏康复中采用阶段性康复训练干预可提高其心脏功能。本院围绕上述理论开展研究,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4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心脏瓣膜病诊疗指南》中疾病诊断标准[2];(2)均同意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3)明确研究主题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手术禁忌证;(2)抗拒或抵触治疗;(3)合并严重肿瘤细胞扩散;(4)参与其他研究者。其中男性28例,女20例,年龄45岁-83岁,平均(64.4±1.7)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2.1±0.2)年。

1.2 方法 均接受阶段性康复训练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第一阶段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开展自主助力训练,并对患者膝关节、肩关节、四肢等进行训练,对患者心脏功能进行评估,根据其恢复情况调整训练内容,逐步开展关节屈伸运动及呼吸训练,运动过程中每个关节适当活动10遍-15遍,每日训练2次;(2)第二阶段训练。指导患者模拟有氧运动,诸如骑自行车,实时监测其心率指标,可根据自身耐受逐步提高运动强度,每日训练时间应控制在20 min;指导患者独立完成洗漱、如厕及进食等日常生活行为,初期可给予协助,后可逐步过渡至独立完成;(3)第三阶段训练。以步行为主,在病房内或走廊内行走,运动前需热身,包括踏步及垫脚尖;步行训练以30 m为限,根据自身耐受,逐步延长步行距离,从而提高干预措施,改善其心功能。

1.3 研究指标 干预1个月后观察护理效果,包括6 min步行距离、平衡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评定步行能力,根据步行表现分为0级-5级,级别越高表明步行能力越好[3]。

采用国际抗癌联盟Karnofasy评分评定生活质量,>80分表明患者生活可自理,可进行正常活动,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4]。

1.4 数据处理 SPSS 21.0软件处理,资料以(%)及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取χ2与t检验,P<0.05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6 min步行距离对比 护理后6 min步行距离(215.26±10.48)m,长于护理前(85.94±5.66)m,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75.222,P=0.000)。

2.2 护理前后平衡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平衡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平衡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Mean±SD,分)

3 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临床针对心脏瓣膜病患者实施的治疗措施,通过采用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生物组织支撑的人工生物瓣膜替换坏死瓣膜来达到治疗效果[4]。据临床资料[5]记载,心脏瓣膜治疗具有良好血流动力特性、耐力高及持久等优点,能够有效满足临床对治疗效果的满意需求。但治疗后,患者存在终身抗凝及易发血栓栓塞等风险,从而影响其正常生活及活动能力。阶段性康复训练是临床针对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患者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根据其病情及治疗效果实施训练内容,运动强度由低到高,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其耐受程度,从而达到恢复其心脏功能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患者经护理干预,其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显著提升,6 min步行距离从护理前(85.94±5.66)m,提升至(215.26±10.48)m,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采用阶段性康复训练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可改善其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瓣膜步行置换术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从步行到奔跑
“烂”在心里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