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IOTA简单法则和CT对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2019-12-27 06:10高波臧加英杨元傅晓明陈龙朱文莉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实性上皮肿块

高波,臧加英,杨元,傅晓明,陈龙,朱文莉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 1. 超声科,2. 放射科,江苏 南京 211300)

卵巢癌在女性恶性肿瘤致死率中位于第5位[1],其中恶性上皮性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3%~95%[2]。本研究以病理诊断为标准,使用超声国际卵巢肿瘤研究组(international ovarian tumor analysis, IOTA)简单法则[3]分析我院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CT诊断进行比较,旨在提高术前卵巢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13例病理诊断为良性或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 ① 所有病例资料完整,包括病史、超声、CT及病理诊断; ② 超声图像只出现良性(benign,B型)特征的病例或者只出现恶性(malignant,M型)特征的病例。其中17人为双侧发病,共有130个肿瘤。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43.73岁,50岁及以上妇女44人。3例因腹痛急诊入院,41例因触及下腹部包块就诊,36例因月经不规则、腹胀、小腹隐痛等就诊,其余33人因妇科体检查出或其他手术一并发现,术前并无相关主诉或特殊临床表现。

1.2 仪器与方法

超声检查使用迈瑞DC-8、美国GE新E10、日本Aloka4000彩超仪。探查方法:5例未婚女性仅在充盈膀胱后经腹壁探查外,其余108例均使用经腹壁及经阴道联合探查法。先嘱患者常规排空膀胱接受经阴道超声探查,全面探查子宫及双侧附件区有无结构异常;若存在结构异常,仔细描述其位置、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血流分布情况等;然后经腹壁超声探查,除补充上述观察内容外,还要观察是否合并腹水及超出盆腔以外的占位等。血流信号丰富程度采用评分法:1分:病灶内无任何血流;2分:仅有少量血流被发现;3分:发现中等量血流;4分:发现丰富血流。

超声IOTA简单法则的10个主要特征:B1,单房性/单纯性囊肿;B2,囊肿内乳头结构最大直径<7 mm;B3,肿块后方有声影;B4,光整的多房囊肿,且最大直径<100 mm;B5,没有或仅有稀少的血流信号;M1,不规则实质性肿块;M2,伴有腹水;M3,囊内乳头结构≥4个;M4,不规则多房或实质性肿瘤,且最大直径≥100 mm;M5,实性部分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其中B1~B5表示5个良性特征,M1~M5表示5个恶性特征。所有适用病例中,由至少两位超声医师根据IOTA简单法则进行诊断。

CT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LightSpeed VCT机,扫描参数:120 kV,250~280 mA。层厚5 mm、螺距1.5 mm间断横断面快速扫描,并采用0.625 mm进行Stand重建,同时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CT由一名主治医师和一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共同诊断。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诊断方法的优劣及10个主要超声特征的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与CT及病理对照结果

130个卵巢肿瘤中,病理诊断良性94个、恶性36个。超声传统诊断经验与IOTA简单法则的10个主要特征多处类似,比如在本组卵巢肿瘤病例中良性肿块(图1中的B1、B2、B3、B4、B5)多数形态规则、边缘光整、与周边组织分界清晰;囊内多数为无回声暗区,部分囊内见光滑纤细分隔光带及淤泥样光点,或者囊内见较小无明显声影的乳头状突起;个别肿块为实性伴有声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实性部分无明显血流信号或仅表现为I级血流信号。恶性肿块(图1中的M1、M2、M3、M4、M5)多数表现为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混合性回声,CDFI:实性部分有丰富血流信号;部分合并少量腹水;部分囊性肿块内见较多实性不规则突起;或者较大囊性肿块内见不规则较厚多房分隔。

B1~B5为良性超声特征,M1~M5为恶性超声特征。B1:单纯性囊肿;B2:囊肿内乳头结构直径<7 mm;B3:肿块后方有声影;B4:光滑的多房囊肿,且最大直径<100 mm;B5:实性部分没有血流信号;M1:不规则实性肿块;M2:混合性肿块合并腹水;M3:囊性肿块内壁实性突起≥4个;M4:不规则多房厚壁肿瘤,且最大直径≥100 mm;M5:实性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

图1 超声IOTA简单法则10个超声特征图

另外在与病理大体标本及CT描述对比时发现,超声与CT诊断卵巢上皮性肿瘤有高度一致性,同时超声对实性突起的检出率较低,只有65.57%(40/61),除了5例病理诊断微乳头未检出外,另有16例实性突起未探及;而与超声相比,CT对实性突起的检出率达到91.8%(56/61),见图2。

2.2 诊断准确率比较

按照超声IOTA简单法则诊断卵巢上皮性肿瘤的特异性和准确率稍高于CT,敏感性低于CT,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使用两种方法并联诊断(任一诊断为阳性即提示阳性诊断)时准确率达到92.3%,见表1;当不考虑瘤体最大径、利用法则内其他特征进行诊断时,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χ2=2.23,P<0.05)。

2.3 主要超声特征诊断效能比较

IOTA简单法则内10个主要特征中,单个囊肿、含实性成分且最大直径<7 mm诊断良性卵巢肿瘤效能较高,不均匀的实性肿块及实性成分内有丰富血流信号、合并腹水征、瘤内有4个及以上乳头状突起诊断恶性卵巢肿瘤效能较高(P<0.05),见表2。

3 讨论

超声检查因其诸多优点,历来作为妇科肿瘤的首选检查手段[5-6]。超声IOTA简单法则是IOTA组织通过多中心研究对相应超声术语进行规范[7],并得出的10条与临床经验相对一致的法则;由于卵巢肿瘤分类众多、进展期各不相同,以致在超声检查中呈现多种形态特征。刘婧等[8]研究表明,IOTA简单法则适用于76%的卵巢肿瘤,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0%,在临床使用中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效率高。考虑到IOTA简单法则的适用性及卵巢上皮性肿瘤的高发病率[2],本组病例选择仅有B型特征或仅有M型特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敏感性为72.2%,特异性为87.2%。

使用IOTA简单法则时,本组病例超声诊断准确率83.1%,稍高于CT诊断准确率79.2%,与以往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不一致[9-12]。IOTA将瘤体最大直径作为判断肿瘤性质的因素之一,可能是因为瘤体最大直径>100 mm时,恶性可能性更大,但本组瘤体>100 mm的良性肿块不在少数,同时也有不规则多房性结构但瘤体最大径<100 mm者;所以在不考虑瘤体最大直径后,本组超声诊断准确率就会提高到90.0%,明显优于CT诊断。超声检查具有便捷、无辐射、易重复、价格低廉等优点,更容易被临床医师和患者所接受,尤其是有妊娠计划者或未成年女性。故在使用IOTA简单法则进行诊断时,以其他特征为主、径线作为参考可明显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拓宽超声检查的适用人群。

图1-US和1-CT为同一病例,两种方法均显示单纯性囊肿提示良性病变;2-US和2-CT为同一病例,两种方法均显示不规则厚壁囊肿提示恶性病变;3-US和3-CT为同一病例,两种方法均显示不规则实性肿块内血流丰富提示恶性病变;4-US和4-CT为同一病例,术前US未显示实性突起而CT显示囊内有实性成分

图2 超声和CT对良恶性卵巢肿瘤的比较影像图

表1 超声IOTA简单法则和CT诊断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准确性 %

US为使用IOTA简单规则后超声诊断结果;CT为CT平扫及增强检查后诊断结果;US+CT为IOTA简单法则与CT并联诊断结果;a:P<0.05,与US比较

表2 超声IOTA简单法则10个特征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分布情况及诊断效能

+/-,阳性特征/阴性特征

另外IOTA未对肿块分隔的光滑程度、不规则性进行详细的规定,本组在判断多房囊性肿块的规则性及分隔的光滑程度主观差异较大,故经过统计学分析,B4及M4诊断效能明显较低,严重影响超声诊断准确率。至于IOTA通过研究将其作为判定要素之一,可能跟当时入组卵巢肿瘤的类型、区域性肿瘤发病率、医师技术习惯、患者人口特点等有一定关系。在诊断效能较高的几个超声图像特征中,US与CT特征有高度一致性从而在术前获得一致的影像诊断,利于临床医师在术前完善治疗方案。

在与病理大体标本及CT描述对比时发现,超声对实性突起的检出率较低,可能与仪器分辨率或医师技术水平有较大关系。而与超声相比,CT因其较高空间分辨率、对实性突起的检出率达到91.8%,故在使用IOTA简单法则和CT并联诊断时,诊断准确率达到92.3%,利于进一步减少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漏诊和误诊。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病例数相对较少,且只是针对卵巢上皮性肿瘤进行统计;每台仪器对血流的敏感性不同,血流丰富判断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今后需要不断总结分析,尤其是在肿块分隔的光滑程度、血流丰富程度、提高实性突起检出率等方面不断归纳,从而提高IOTA简单法则的诊断效能;同时结合超声诊断的高特异性和CT诊断的高敏感性进一步提高卵巢肿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实性上皮肿块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CXXC指蛋白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4例临床诊治分析
50例面颈部钙化上皮瘤误诊分析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