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生物识别技术,科技向善的下半场?

2019-12-28 07:19
中国科技财富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脸人脸识别个人信息

文/本刊记者 史 诗

如今,指纹支付、刷脸支付、刷脸解锁、刷脸安检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常见,其背后的支撑技术就是生物识别。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安防、网络支付、医疗、金融等领域,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也愈发成熟。

数据显示,今年在双十一零点的交易高峰,通过生物识别认证完成的支付就超过了60%。由于人脸、指纹等承载了更为敏感的个人信息,因此生物识别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这背后的技术标准该如何制定?由谁制定?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下称“分委会”)换届大会上,腾讯科技、阿里巴巴、云从科技、商汤科技、小米科技、平安科技等27家企业共同组成人脸识别技术国家标准工作组,将全面推动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不管是人脸识别还是指纹识别,都属于生物识别的范畴。2014年,人脸识别算法首次超过人眼识别准确率,开启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工业界的大规模应用。

据美国咨询机构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统计,全球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将于2020年增长至233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速为15.7%,生物识别市场正处在快速增长中。据预测,2020年我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元。

然而,生物识别技术在应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备受关注的莫属安全性问题。

以前段时间爆火的换脸娱乐软件“ZAO”为例,用户如果想要下载或分享换脸视频,则需要进行验证确认所使用的照片的确是用户本人,而验证的方式则是在摄像头前进行眨眼、扭头、张嘴等指示动作。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曾表示,技术的发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坏人一方面是利用这个技术,另外一方面它盗取了你的这些换脸的这些信息,包括你的所有的个人信息,一旦匹配成功了,轻则是精准诈骗,重则的话有可能你的账号、密码都是一个不安全的状态。

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杨建军副院长介绍,国际领域也有其他国家早期积极参与,但做了一段时间就淡出了,比如新加坡。“该国人脸数据体量太少,有心无力。中国作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最大的应用市场,拥有全球前沿的科研实力,科研和标准化工作的任务都要承担起来。”杨建军说。

该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杨建军表示,分委会未来5年工作将要着眼国内自主技术的标准化,加强生物特征识别应用标准的研究和制订,加强生物特征识别呈现攻击等相关安全问题的研究,加快国际标准化工作,争取国际话语权,推动国内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在今年召开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刷脸支付领域终于等来“国家队”——中国银联正式发布刷脸支付设备“刷脸付”。

据报道,银联的刷脸付已经在广州、杭州、武汉、宁波、合肥、嘉兴、长沙7个城市陆续上线,用户只需在手机银行或云闪付APP注册开通并绑定银联卡,在商超、餐饮、药店、酒店、自助售货机等场景的特约商户结算时,无需拿出手机、银行卡等物理介质,根据提示完成“刷脸”操作并输入支付口令,即可成功付款。

这次,针对大众较为关心的安全性问题,银联方面表示,在信息保护方面,人脸特征采集明确获得客户授权,严控数据使用范围,采用支付标记化、多方安全计算、分散存储等技术,严防信息泄漏、篡改与滥用。在资金安全方面,充分尊重客户的主观意愿,通过专用支付口令进行主动确权,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保障客户的知情权、财产安全权等合法权益。

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安全都应该跟上,无可厚非。好的方面是,个人信息保护和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已受到官方重视,国家标准也正在制定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识别技术可以逮住空档期无限制被推广应用。标准归标准,还需要那些技术使用者、服务提供者在实践过程中,严格把控应用场景与技术的契合程度,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视安全为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人脸人脸识别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人脸识别 等
有特点的人脸
玻璃窗上的人脸
人脸识别的“国标”来了
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重要内容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民法典应进一步完善侵害个人信息责任规定
荣耀畅玩7C:人脸识别
“领家系”可爱脸VS“高冷系”美人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