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研究

2019-12-28 01:49孙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互联网+

孙晶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 21420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各种网络价值观的冲击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更迭,迫使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再难保持原有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模式,需要采用更为适应信息化发展和满足学生互动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即是如此。作为一种借助信息技术“将传统课堂与在线教学结合起来的混合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将教师的教学决策权转移到学生身上,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契合了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方向,更成为高校思政课创新和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1 “互联网+”时代翻转课堂对高校思政课的创新发展的意义

在我国,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就是高校思政课。但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都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重要但不受重视,特别是不受学生重视。归其原因,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更主要的则是教学方法落后,导致课堂缺乏吸引力,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印象中的思政课就是教师在前面枯燥地讲解各种理论和大政方针,而下面的学生则云里雾里地昏昏欲睡。这种单向填鸭式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教学,根本无法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翻转课堂则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教学状态。“翻转课堂”,也被叫做“颠倒课堂”,主张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后消化”的教学顺序,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新知识,教师课上仅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并进行答疑解惑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与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也能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在“互联网+”时代格外重要。面对网络上充斥的各种不良思想和信息,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就更需要通过思政课来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认清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趋利避害地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向,避免走向歧途。而这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下很难有效实现,需要利用翻转课堂将信息化技术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实现在线学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实践的有机统一,完成传统思政课教学的现代创新和发展。

2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的应用困境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适应“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课堂组织模式,突出了信息技术手段和师生互动对学习的重要性。但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政课堂要想真正推行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走出一系列的应用困境。

2.1 学生参与困境

翻转课堂强调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课上的积极参与来完成知识内化过程。但从我国目前大学的课程安排和实际教学条件来看,思政课的课堂很难实现这种参与。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作为全国各类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一般都会排在大一第一个学期的课表上,从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但是想让所有的大一新生都在同一时间以小班的形式接受思政课的教育,其所需要的教师和教室数量可想而知,大部分的高校都很难达到这种条件。所以,目前各类高校的思政课基本上都是一百多人的课堂,要想达到学生的充分互动和参与完全不现实。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就只能是徒有其表,很难实现真正的沟通和内化。

2.2 教学内容困境

翻转课堂的实现需要教师将教学的内容提前制作出来给学生共享,使他们能够先行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对于其中的难点部分,在课堂上通过答疑及互动来强化理解。但大学思政课的讲授和许多专业课都有所区别,它不是简单的传授基本理论或实践,而是一个和学生不断进行思想碰撞并对他们的认知进行不断挖掘、纠正和提高的过程,这无法通过单向度的浏览课件、教案或者微视频来实现。特别是对于实际社会问题的分析,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大爆炸使得学生所接触和吸纳的信息量不断扩展,而课件制作及发布所需要的时间无疑会降低认知的更新速度,这就可能造成教师所要传授的内容和学生所知道的内容相重合甚至滞后于学生的已知信息,从而造成教学的内容困境。

2.3 教师能力困境

翻转课堂的采用,不仅需要教师能够精于使用电脑、网络进行课件的制作和发布,还要善于组织课堂以及进行课后辅导。因为课前的视频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中的讨论对学生知识的内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后辅导直接决定了学生知识深化的程度。由此,对于教师的个人能力做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将教师用于教学的时间无限拉长,基本上没有空闲。但实际的情况是,高校教师相对于中学教师要承担更多的科研压力,需要一定的自我支配时间专注于学术的研究,从而真正做到教学、科研相长。特别是在一些重点的本科院校,对教师每年甚至每学期的科研成果都有强制性的规定,如果没有达到则轻者降资、降级,重者直接辞退。但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却导致教师必须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做出二选一,选择科研,就无法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翻转课堂中,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选择教学,就没有时间来搞科研,从而导致自己的理论水平停滞不前或承担其他不利的行政后果。所以,有学者从翻转课堂的实现条件来三问我国的高校教学,探讨高校采取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3]。

3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的有效构建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高校思政课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需要从制度、理念、方法等多个视角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从而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充分提高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领作用。

(1)转变传统师生关系定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领进行课堂的组织管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能否互动的关键就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与处理。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导,这实际上是将教师和学生置于一种不平等的上下级关系中,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而要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必须重新构建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领,形成集“课前自学消化”“课中探究内化”和“课后巩固实践”的交互式学习方式[4],从而真正“还课于生”,实现传统教学过程的有效翻转。

(2)按照“三进入”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真听、真信、真做。翻转课堂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实理解和接受,而这恰恰是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所难以实现的。面对枯燥的理论、过时的案例以及翻来覆去同样的讲述,学生很难提起学习的热情,也就做不到“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入’对标”。[5]为此,高校思政课的翻转课堂必须改革落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向学生传递和讲授最新的理论和社会现实发展,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课堂丰富化、生动化,从而提高教学实效,让学生真正愿意听、愿意学和愿意做。

(3)构建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保障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发展空间。翻转课堂教学过程的实现,与教师和学生群体的信息化水平密切相关。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则需要制度、环境、技术等多方面的保障。这就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自身应制定和实施具体的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如形成规范的教师信息化培训计划、构建大型学生信息化学习平台等,从而真正畅通师生之间的信息化沟通路径,为翻转课堂的真正实现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4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将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实效,又有适用范围和条件限制,它不是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的“万能钥匙”。从我国高校的教学条件、课程安排以及教师的工作内容来看,高校思政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尚存在着学生参与、内容安排及教师能力等方面的多困境。所以,我们需要从高校现有管理制度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入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真正达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互联网+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