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干预个案

2019-12-30 01:41李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34期
关键词:问题行为智障儿童个案研究

李琳

〔摘要〕本文对一名智力障碍儿童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个案研究。通过观察法、强化法、访谈法,分析探讨了该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教育干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希望能为智力障碍儿童的家长和老师提供适当的建议。

〔关键词〕智障儿童;问题行为;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4-0045-03

智力水平低下、心理缺陷,以及缺少正常的社会行为和对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这些因素使得智障儿童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障碍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智障儿童的发展。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一直是困扰家长、教师、学校管理人员的重要问题,及时干预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培养其正确的行为习惯,是培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左其沛将问题行为分为四种类型:过失型(如迟到、拖欠作业等)、品德不良型(如撒谎、偷窃、拦路抢劫、流氓性等)、攻击型(如顶撞师长、故意扰乱课堂、发泄、迁怒等)和压抑型(如胆小、孤僻、逃避、消极、自暴自弃等)。本文个案属于顶撞师长的攻击型问题行为研究。

一、个案基本情况

吴某,男,13岁,身材矮小,足月顺产,3岁开始走路,5岁开始说话,语言含混不清。

受教育情况:5岁进入学前康复中心進行训练,8岁成为本校义教段班级学生。

家庭及教养现状:该生从小主要由爷爷抚养和陪同康复训练,溺爱,父母均有智力障碍,姑姑智力正常。

该生喜欢看书识字,肢体精细能力较弱,学习态度认真,但本学期初开始出现顶撞师长的行为,经制止后,顶撞行为更加频繁。学生最近一学期常见问题表现如下:

(1)会不时用身体靠近或碰触学生及学生家长,当别人拒绝后会兴奋大笑,越发靠近别人。师长批评后会有顶撞的表现,逗弄别人的现象不减反增。

(2)在课间和中午休息期间不听指令,且行为经常与老师的指令背道而驰。若老师对其行为表现不满则会兴奋不已,行为更加极端,如用手或脚去触碰别人、模仿别人说话等。有时,对于任一老师的批评会用自己的语言不礼貌地回应。

(3)喜欢戏弄本校(非本班)学生王某,呼唤王某姓名,一呼唤王某就会怪叫不已,此行为令吴某更加兴奋。多次与其家长沟通建议帮助制止无果。

二、分析评估

(一)亲子关系

吴某从小与爷爷关系较为亲密,但爷爷年事已高,看护吴某的时间减少,主要看护人变为父亲。父亲有智力障碍且无耐心,吴某不听话时会遭受父亲暴打。长此以往,吴某也喜欢用肢体去回应别人,以此作为与别人沟通的手段。

(二)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学校环境因素。吴某不擅长沟通,同伴关系不良,在出现问题行为后会受到同学的嫌弃或被告知师长。雷诺兹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实施强制性的纪律惩戒较之实施协商性的纪律管理更容易导致儿童出现问题行为。这就是当吴某受到老师频繁违纪批评后会越发引起问题行为出现的原因。

(三)儿童自身人格和生理特点

人格因素是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重要变量。阿亨巴赫等认为儿童的性格特点与问题行为紧密相关,性格极端或适应能力不强的儿童日后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丹尼尔运用自编的儿童问题行为量表,探讨了儿童自控能力与儿童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控制能力较强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内倾性的问题行为,例如社交退缩,而自控能力低的儿童则更容易出现外倾性的问题行为,如攻击他人。吴某自控能力低且适应能力弱,情绪易受环境影响,同时生理和心理均有青春期的显著表现,这一系列的特点引发了明显的问题行为。

三、资料收集

2018年9月17日(星期一)至9月21日(星期五)第一次在学校观察的一周内,采用发生次数记录法对吴某出现目标行为(B顶撞行为)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为简单描述目标行为发生的过程、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同时也对目标行为出现的原因和干预效果进行简要分析。由我、吴某班主任和校内监护的教师共同观察,最后我来进行记录总结。表1 显示观察吴某出现目标行为(B顶撞行为)共计11次。

四、采取的教育措施

(一)呈现期望行为的外在刺激

1.奖惩分明的教育

与吴某所有科任教师商定好:对吴某出现的问题行为(如肢体碰触他人等)要做出即时的反应,实施时通过教师生气的表情和严厉的语言让吴某体会出自己哪些具体行为引起了教师的关注和制止。若在相同情境下未出现问题行为,教师也要针对具体行为及时表扬:“你今天表现得真棒!在课堂上/课间守秩序、听老师指令、和同学互帮互助……”对比鲜明的表扬和批评会让吴某更趋向做出得到表扬的行为。

2.个别化教育计划

本校的学生每人会有周、月、学期教育训练计划,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训练计划。在制定计划和备课时,渗透吴某所在班级同伴交往和沟通的德育内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让吴某回答此类问题并合理引导,借助全班的德育教育,培养健康心理和唤起自信。

3.培养日常行为习惯

针对吴某上课喜欢回答问题的行为导向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有导向性的回答问题过程中让吴某了解并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同时,对其在课间出现的不良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并指出应该有的行为习惯是什么,此时同伴的榜样作用会频繁使用并应得到重视。

(二)建立行为强化的多元融合

在日常教育和主题教育中,多以赏识教育为主,适当地引入挫折教育和批评教育,使学生在建立学习自信心的同时,加强正向的情绪和行为引导,逐步适应多元的评价语言。在一堂主题教育课中(在与吴某班主任商议、备课后),有这样的环节:吴某班主任播放吴某出现问题行为的影像资料,学生均非常感兴趣,教师提问如果大家是老师应该怎么做。学生纷纷说老师应该批评吴某……学生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后,老师马上提出问题“正确的行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自主回答并表演后,最后让吴某回答,老师引导总结。每天第一节的主题教育课都会有类似的教育融合,每天早上的正确引导会更好地影响学生一天的行为。不光是语言教育课,实践操作课也有较好的教育效果。如手工和陶艺是吴某不擅长的科目,个案研究时我不断提醒科任教师:吴某若像平时一样遇到不能完成的项目便开始出现问题行为时,除了加以严厉制止,更要进行安抚和降低难度的教育计划。

鼓励吴某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课间活动和社区志愿活动。教师创造机会引导吴某与别人进行表现善意的沟通交流。如在文艺活动和定期举办的展能运动会中,吴某在排队和表演时多了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交流,让他时刻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有和别人一样被重视的感觉,要像其他同学一样体验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和为他人服务的幸福感,丰富的活动让吴某没有闲暇时间出现问题行为。走出课堂的社区活动让吴某能与不同年龄的人群进行沟通交流,在此过程中吴某通过观察便可学习到更为广泛的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减少通过问题行为来试图与他人沟通的习惯方式。

(三)注重家校联合的齐力配合

考虑到吴某正迈入青春期,反抗心理较明显,有时对于教师的制止不予理会,个案研究过程中注重加强与其家长的沟通并向其提出建议。在频繁的沟通中可得到吴某在校内和家中进步与不足的交叉反馈。起初,吳某的家长在吴某刚出现一系列问题行为后未予以重视,并认为问题行为会自行消失,便躲避与老师沟通,但在几个转折时间点后,吴某家长更加注重配合老师。一是本班公开课时吴某表现较好(之前许多老师向其家长反映吴某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家长比较关注吴某的学习问题,这才开始求助老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向其爷爷大力表扬吴某,爷爷非常欣慰,随即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与教师的主动配合性增强。二是吴某曾经的班主任张老师针对吴某的问题行为向其爷爷提出中肯意见,爷爷主动与班主任商定:若吴某有违反教学秩序的行为,则立即通知家长将其接回家中(吴某最惧怕爷爷将其接回家中不让上学)。三是借助学校的家访活动,科任教师与吴某家长共同制定教育训练计划,后续及时反馈学校的计划效果,并积极感谢家长的配合和坚持。家长看到吴某的进步和多位老师的关怀,其配合的信心和坚持得以巩固。

五、干预结果分析

第二次观察:在实施有效干预措施后,吴某顶撞他人的问题行为得到了控制。在2018年10月15日(周一)至2018年10月19日(周五)第二次观察的一周内,吴某出现目标行为9次,见表2。从记录中可以发现吴某的目标行为有所减少。

第三次观察选取在2018年12月17日(周一)至2018年12月21日(周五)的一周。吴某出现目标行为的次数明显减少,且多位老师反映:吴某听从指令的频率升高,在校园任何活动中相对安静的时间有所延长;身体接触他人的现象明显减少,会尝试用语言与他人沟通;对于老师的批评,会有正常的接受反应。见表3。

六、讨论与分析

智障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生物学、心理学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干预措施也是多方面的。对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和辅导,在青春期会变得更为艰难和复杂,所以应在儿童早期进行综合干预,这对于减少智障儿童心理问题可以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通过对吴某一学期的跟踪观察,我与几位研究人员讨论出下一步打算:

(1)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生活动向,也向家长传输一些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和常识,以便指导家长在假期对孩子加强教育。

(2)继续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善学生青春期的不良行为和情绪。

(3)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纠正,培养其健康的人格,使其情绪自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注:本文为山东省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2017ZJG112。

参考文献

[1]左其沛,左壮.中小学生攻击型问题行为[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1(1):45-48.

[2]林幼君,张新斐,温金峰.智障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干预的个案研究[C]. 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524-528.

[3]陈建军,耿康洁.我国智力障碍儿童适应行为研究述评[J]. 现代特殊教育,2019(4):35-38.

[4]王美玲.特殊教育学校问题儿童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J].甘肃教育,2017(23):27.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淄博,255200)

编辑/刘永胜 终校/刘 芳

猜你喜欢
问题行为智障儿童个案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性研究:基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西南边疆个案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合作视角下开发个案研究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用爱引导幼儿乐学的个案研究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
浅析如何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