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测量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1-03 11:16
四川水利 2020年3期
关键词:水利测绘实训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地理信息系,四川 崇州,611231)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水利、电力、建筑等工科类专业为主的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就业涉及多个行业与部门,如水利、测绘、设计、矿业勘探、环境、地质等。就水利行业来说,测绘技术在水利工程前、中、后期的各个阶段中都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全面的测绘专业理论知识,更应掌握过硬的实际动手能力,才能成为符合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水利施工测量应用技术》设置于《测绘基础》课程之后,学生已掌握基础测量理论、技术和观测方法,但是,测量仪器的熟练掌握、计算与绘图能力不高,对成图软件没有学习,特别是欠缺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进行任务协调和分配及工作总结的能力,缺少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工作能力和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针对于此,该课程的讲授应不局限于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讲授,而主要让学生构建合理知识体系,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运用所学测量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 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自我院设置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以来,就将《水利施工测量应用技术》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多年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都存在一些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1 教学内容

目前本课程教材选用杨中利、汪仁银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测量》,无实训教材,主要涉及全站仪的应用、测量三要素放样、大比例尺地形图绘制、横断面图绘制、水利测量基本方法、渠道测量、变形监测内容,从数据获取到数据处理的过程均采用传统人工记录、计算。整个课程讲授过程中,缺少对于内外业一体化和自动化的数据处理流程讲解,与生产单位采用的工作模式与方法脱节。授课教师不固定,没有建立教学团队,教师生产实践能力欠缺。

1.2 教学过程

首先,课程讲授方式仍然采用“课堂讲授+教师演示”,结合学生分组实操的传统教学形式。受学时和课堂空间的限制,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实训需要,加之学生学习基础层次差异,对获取知识程度也不同,教学效果不理想。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形式,使教学效果很难实现质的提升。

其次,伴随测绘技术发展迅速,试验设备更新速度应与生产需求大体一致,而目前课程教学中采用的实训教学仪器,仍然以传统的自动安平水准仪、基础全站仪等为主,没有将普遍应用多年的电子水准仪、RTK、成图软件等实验仪器设备纳入教学中。实训地点主要选择在学院内,缺乏典型地物、地貌,训练学生实际测绘技能的效果欠佳,没有建立综合实训的专业实训场所。

1.3 教学考核

传统的考核评价,仅以一纸试卷作为学生最终的课程成绩,存在考查知识点有限,学生突击备课应考,考试夹带抄袭严重等弊端,不能全面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工科类课程,常采用过程考核(40%)和结果考核(60%)相结合的形式,但由于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学生人数过多等原因,使“过程考核”很难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能力情况做出客观判断,所以没有建立完整的过程考核点,最后让过程成绩变成考勤成绩。

2 教学改革措施

建立课程委员会,统筹、负责课程改革,优化已有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按照课程内容系统安排,重新拟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训教学时间,特别是专业知识和动脑、动手能力的讲授,测绘技术知识体系的构建,使教学改革法制化。同时,将教学改革重点向用人单位需求和技术新应用、新发展上倾斜,建立课程与实际工作内容对应的评价反馈机制,一学年为周期,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讨论、修订,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1 教学内容改革

(1)学习情境一:全站仪的使用。任务1:全站仪主要技术参数;任务2:全站仪坐标测量;任务3:全站仪主要测量功能。

(2)学习情境二:测量误差概述。任务1:测量误差概述及衡量精度指标;任务2:测量误差概述;任务3:衡量精度的指标;任务4:误差传播定律。

(3)学习情境三: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任务1:数字测图概述;任务2: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步骤;任务3:地形图编辑;任务4:地形图分幅整饰、输出;任务5:地形图质量检查与验收;任务6:技术总结。

(4)学习情境四:地形图应用。任务1:地形图判读;任务2:基本应用;任务3:地形图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5)学习情境五:水利工程施工测量。任务1:概述及基本工作;任务2:角度及距离测设;任务3:高程测设;任务4:平面点位测设;任务5:已知坡度线测设;任务6:圆曲线测设。

(6)学习情境六:渠道测量。任务1:中线测量;任务2:圆曲线测设;任务3:纵、横断面测量;任务4:纵、横断面图的绘制;任务5:土方量计算;任务6:渠道边坡测设。

(7)学习情境七:水工建筑物变形监测。任务1:概述;任务2:水平位移监测;任务3:沉降监测;任务4:变形监测资料整理与分析。

(8)学习情境八:GNSS定位测量技术。任务1:GNSS定位测量概述;任务2:GNSS静态测量;任务3:GNSS动态测量;任务4:RTK的应用。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纵向比较,我们的雕塑事业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进步,盛景下的日常体现了繁荣在持续,但是对于雕塑本身的发展,盛景下的日常正好是其问题所在。横向比较,长达四十年的历程,如果在西方的现代主义时期,流派更新,运动迭起早就掀起若干回合了。我们貌似盛景背后的理念还是比较滞后的,而且在长期的自足中没啥变化,或者说变化较慢。我们的现当代雕塑随着国家的形势所提出的进一步改革开放而行动是必要的,雕塑的改革开放应该放在质的层面,放在理念的重塑层面,而不是量的繁荣。至于我们每一位雕塑家,塑造健全的独立意识则最为重要,多一些理性和坚守,而不是盲目从众或见风使舵。

八个学习情境为前导课程《测绘基础》做有效补充,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程问题。

2.2 教学过程改革

2.2.1 “互联网+”技术应用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水利施工测量的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对学习情境和知识点进行设计,完成知识体系构建。依托云课堂、蓝墨云等APP,借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搭建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平台。课前,通过平台发布任务、上传知识技能点,学生自主预习;课中,以任务为驱动,采用情境教学、答疑讨论、在线测试、分组实训等结合的讲授方式方案;课后,成果提交及数据统计、分析,学生对学习知识点情况进行反馈,实现开放性教学,有提问、有反馈的互动式学习,抓住高职学生普遍理论基础有限,好动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意识。

2.2.2 实训课程引入竞赛单元

高职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弱,但是好奇心、动手能力强。为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思想、表现欲望,激发学生实训教学环节兴趣,可以在教学单元中建立竞赛机制,营造竞技式学习氛围,以“班级比武、小组比武”的形式进行实训教学,按照竞赛标准来进行打分,竞赛成果作为实训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2.3 优化整合教学资源

在水利实训基地、校内测绘控制网、学院CORS基准站等基础上,共建满足多学科需求的综合实训基地,使其成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科学考核学生实践技能的有力保障。对已有测绘控制网进行复测,纠错整改,将所有控制点归档,建立责任制,纳入校园管理中。以重新规划,改造等方式,增加测量实训场地,采用集中授课,将实践教学融入到学习情境中,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真实工作任务设计,真实工作环境的搭建,实现“教学就是工作,课堂就是工地”的教学模式。甄选适合的工程单位,深入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到工程单位进行学习、参观、练习,锻炼实际工作技能。

2.3 考核方式改革

根据工程单位实际生产模式改善考核知识点,细化过程考核点,考核涵盖课程中项目任务的全过程,强化过程考核在最终评价中的占比。依据任务项目特点,在基本知识技能评价、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和工作态度评价[1]基础上,结合场景模拟、多媒体监督、专家打分、“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的形式,对项目任务的实施及成果做出评价,使过程考核更加客观、科学。

(1)加强工程规范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对技术方案设计、规程、规范进行竞赛考核,其他小组独立打分,授课教师及实训教师单独打分,平均值作为该项最终成绩。

(2)突出数字化手段考核。现今普遍应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数据后处理过程及软件掌握能力、实施方案设计、质量控制措施设计内容。

3 结语

通过对本课程的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反思,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很大帮助。测绘技术在水利应用中的不断发展,促使知识讲授应与时俱进,课程的实施除了要有优秀的教学团队,还应包含完善、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未来将围绕课程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教法等内容,持续对课程进行改革,培养更多优秀的水利一线人才。

猜你喜欢
水利测绘实训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