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金课”建设路径

2020-01-04 21:54唐桂梅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基础课金课院校

唐桂梅

(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 南宁 530100)

0 引言

自从2018 年教育部提出“金课”建设之后,各高校围绕“金课”建设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和实践。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改革传统的职业教育课堂,消灭“水课”,打造“金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同样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对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改革,教育部2015年提出:“要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加强文化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要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改革学科本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公共基础课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1]相关文件明确阐述了公共基础课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地位和作用,其重要程度也由此可见一斑。因此,高职公共基础课也亟需消灭“水课”,打造“金课”,致力于高品质课堂的建设,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从而促进“高素质劳动者”培养目标的实现。

1 “金课”的由来与内涵

1.1 “金课”提出

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到了“金课”和“水课”“大学课程要合理增负,增加大学本科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同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是“金课”一词首次出现在教育部文件中。2019年,教育部进一步提出了“双万计划”,着力打造一批一流课程,“金课”建设的序幕也由此正式拉开。

1.2 内涵

1.2.1 “金课”是一种教育理念

通俗理解,“‘金’就是值钱,‘水’相对廉价,水课是相对金课而言的。水课是不用心的课、技术含量低的课、过时的课、没有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课”[2]。由此可见,“金课”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金课”只是对当下高等教育的一种要求,一种蕴含着变革的全新教育理念。“金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更加贴合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人才教育质量[3]。

1.2.2 “金课”具有一定的共性

“金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即“两性一度”特点。高阶性指的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指的是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指的是课程要有一定难度[4]。“两性一度”特点实际上就是对“金课”的总体要求,是所有“金课”必须具备的共性。所谓“水课”,大致有5种,即:低阶课堂、灌输课堂、封闭课堂、重知轻行、重学轻思;与之相对应,可以列出课堂之“金”的5种组成: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5]。这里所讲的“金课”之5种组成,契合了“两性一度”的特点,可以理解为“金课”课堂的具体共性表现。

由上述可知,“金课”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对当下课程教学的宏观要求,是要求各类高校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升课堂含金量,以学生为中心,让教学内容更契合学生实际需要,让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能培养更契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品质课程。

2 高职公共基础课“金课”建设面临的挑战2.1 重技术,容易忽视基础课

高职公共基础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和提升职业素养的必备课程,是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夯实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课程,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高职教育中,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应当相互融通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然而,长期以来,高职教育领域存在较为突出的技术主义取向,在人才培养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术、轻基础、轻职业素养问题,导致公共基础课处于边缘化地位。同时,公共基础课往往是超大班授课,操作性、实践性不强,也导致学生不重视,认为基础课内容没用,抱着“及格就行”的心态,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

2.2 生源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2019年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通过高考招录,二是在高考前针对高中毕业生的单独招录,三是针对中专毕业生的对口招录。2019年5月,教育部文件提出2019年高职院校实施扩招100万人的任务,针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单列招生计划[6],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200万[7]。由此可见,今后高职院校的生源将更加多元和复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将具有更大的差异。面对如此千差万别的学生,任课教师将更难在一个课堂内兼顾所有,尤其是公共基础课这种超大班课堂,教师将更难以把握教学的难度和进度,更不用说要兼顾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2.3 师资薄弱,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首先,从数量上看,高职院校都存在公共基础课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虽然高职院校也通过聘请校外教师兼课及学校行政人员兼课的方式缓解部分师资短缺的问题,但大部分公共基础课还是只能采取超大课堂的方式上课。其次,从教师职业发展角度看,高职院校对公共基础课教师培养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专业课教师。大部分基础课教师在培训学习、业务能力提升、课题立项和教学成果培育等方面机会受限。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职业发展,使得公共基础课教师缺乏对所从事工作的认同感和成就感,影响到教师对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高职公共基础课“金课”建设途径

3.1 适应生源多样性,探索分层分类教学

高职院校的扩招,极大地丰富了生源结构,也使得长期以来“一刀切”式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将举步维艰。公共基础课“金课”建设必然要打破学科本位的思想观念,探索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才能够适应生源结构的复杂性,满足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差异。扩招后,高职生源除了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之外,还有部分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高职院校可以据此进行简单分层,也可以通过入学后的摸底考试和调查进行分层。分类则主要考虑学生毕业后的走向。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有个走向,一是升本,即高职毕业后继续本科阶段的学习;二是就业,即毕业后不再升学,而是直接进入社会就业。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将分层和分类结合划分不用的教学班,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标准,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各自的水平基础上都能有所发展,学有所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毕业后就业或升学夯实基础。

3.2 改进教学内容,加强与专业课的融通

高职院校在公共基础课的开设和教材使用方面都是统一的,没有顾及各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高职公共基础课“金课”的建设,首先,要在教学内容上融入服务专业课的思想理念,打破知识体系本位观,尽量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需要,改进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其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选取不同的教材,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各专业学生需求,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素养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公共基础课对于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基础性作业,促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融通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育目标。

3.3 改革教学策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行,其教学策略与方法有了较大提升,但就公共基础课而言,仍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PPT演示结合讲授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试卷测验考察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高职公共基础课“金课”建设,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关注“如何教” 向关注“如何学”,从考察“教学效果满意度 ”向考察“学习效果满意度”转变,凸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比如,在教学内容上,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并依据学习效果调整进度;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社会实践等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将线上微课、慕课等学生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学中运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互动,实现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4 创新考核方式,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类课程考核,多采用终结性评价,一般以期末考核为主,即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例,通常期末考试的比重会更大些。公共基础课“金课”建设,需要创新考核评价方式,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综合性考核评价,是教学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相比终结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更全面、客观、公正[8]。高职公共基础课形成性评价体系可以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构建。在评价主体方面,改变教师评价的单一模式,将教师评价跟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即能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也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评价方式方面,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平时考核、定期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小组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在考核内容方面,可以包含自主学习、单元测验、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任务、社会实践等。

4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必须把“高素质、高技能”作为人才培养的两个同等重要的维度,既要重视技术,也要重视基础,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金课”建设,应得到高度重视。高职院校需要为公共基础课教师提供有利的环境和动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业务能力。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师,也要充分肯定自身的价值,增强职业认同感,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能力,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当中,打造高品质“金课”课堂,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基础课金课院校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新模式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探究基础课与专业课互动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