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触发”到“继发”:高中记叙文写作思维训练路径探寻

2020-01-06 07:47黄静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写作训练思维方式记叙文

【摘 要】写作是思维的艺术,生活能触发写作主体的创作思维。高中记叙文写作要脱离原有的写作套路,可以从“触发”和“继发”的思维训练路径进行探寻:以触发思维提高“我”在文章中的参与性,利用“灰色”发展空间培养继发思维。反复以这两个常用写作路径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触动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从而产生写作欲望和冲动。

【关键词】思维方式;写作训练;记叙文

【作者简介】黄静,高级教师,成都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成都市优秀教师,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

【基金项目】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度(一般项目资助)课题“面向高中学生的写作教学系列化研究与实践”(2020PTJS14002)

根据现行的教材和培育方案,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练习,可以分写人和写事两类。如果是写人,大多数教师往往从“我”“我的妈妈”“我的爸爸”等亲人团队开启“家庭写作序列”,或是从“我的老师”“我的同学”等开启“校园写作序列”。如果是写事,教师又往往以“难忘的一件事”为中心点,发散出如“温暖人心的一件事”“发人深省的一件事”“激励我的一件事”等万变不离其宗的写作内容。于是乎,即便是高中的写作指导课,也不自觉地和小学、初中的教学套路保持一致,将教学重点放在逐一讲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技法上。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稳妥,却无疑有“画地为牢”之嫌。不难料想,上述记叙文写作技巧在中小学阶段已重复操练多次,学生就差不多的内容写得腻味,不但难以再提高,更谈不上思维的训练,记叙文写作得不到有效训练。

我们应该强调,写作其实是思维的艺术,训练写作其实也是在训练思维,写作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思维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又同时服务于人的实践活动。人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会孕育出不同的思维方式。高中记叙文写作应辅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从多样的思维角度探寻训练路径,这样才能生成高中写作教学新气象,展现写作教学新风貌。

一、创设“有我”之境 启动“触发思维”

所谓触发思维过程,就是写作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经由观察、采访、阅读或以其他方式接受信息,发现写作对象,形成写作初始情感、态度、认识的思维过程[1]。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记叙文写作内容的命制上,不能将写作主体设定为旁观者或观察者的身份,不能只在写何人、何事上做功课,而忽略了写作主体作为生活中体验者、参与者的角色,忽视对学生写作思维的触发。我们知道,旁观者或观察者大多置身事件之外,冷静理智而缺乏感性感受,虽然能对事件进行完整的表达,但文章的叙事容易缺少波澜,少了触动人心的力量。“有我”之境的创设,能快速促动写作主体的思维进入兴奋状态。具体来讲,就是转变创作观念,把“我”植入社会实践和生活中,以“我”和“你”“他”进行交往,在“我和你”“我和他”等组合中建构出双向或多向的社交关系,进而突破“我的××”“你的××”等单向、孤立的构思方式,触发并推动学生自觉思考“我”和“其他”的关联,以此拓展出更大的思维空间,也使得文章融入更多学生自身的情感与思考。

史铁生《我与地坛》就是一篇典型的以触发思维构思的文章。地坛是明清时期皇帝祭祀的重要场所,在时代的变迁中成了一个公园。单纯地以写一个公园的思维去构思文章很容易落入脱离写作主体的境地,文章内容也容易流俗,但植入“我”的行踪后,就能打造出一片新天地。作者首先在文章开头用主宾互换的方式说了一句“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将地坛置于“我”生活的世界,且点明地坛与“我”颇有缘分。接着,作者这样描写了地坛:“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这段浓墨重彩的景物描写,不仅是在描绘地坛的客观形貌,也是史铁生对自己的自画像:年轻力壮、朝气蓬勃的小伙子此时成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恰如地坛的风景,表达着“我”和地坛的内在联系,“残废但并不颓废”的“我”与“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颇有“同病相怜”之感。这段描写直接将地坛拉入了“有我”之境,表现了地坛之景对写作主体敏感思维的触发。文章通过创设“有我”之境的生活场域,使写作主体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状态,表现自己主动接受现实困境、挑战困难,激励自我面对世界的开拓精神。写作一旦能满足人自我表达的需要,描写对象的任何特征都会引起写作主体的触发思维,使得写作欲望越发强烈,情感越发丰富,生活感悟越发深刻。在相互影响又相互依存的空间、情感场域中,地坛以它“荒芜但并不衰败”的情感反射给史铁生重新生活的勇气,让史铁生领悟到生命的内涵,文章的思维张力得以呈现。

《我与地坛》的构思方式为我们铺设了一条触发思维写作训练的路径:在“有我”之境的立场下,叙述“我和××”间的精彩故事。笔者以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表达交流板块设计了一个记叙文写作训练:

家庭、学校、社会,构成了我们的基本生活环境。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邻里之间,甚至与萍水相逢的人之间,种种人际关系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之中,哪个生活场景曾触动过你的心灵?这个场景有你和谁?发生了什么事?请以《我和我的_______》(在横线上补充的写作对象只能是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同样是写人的记叙文,由于命题时明确题目为“我”和其他人,并直接启发场景中有“我”,就把“我”从一个单纯的观察者(旁观者)、叙述者变为参与者、执行者,“我”的植入触发了写作主体对生活事件积极梳理、取舍,并进行巧妙组合和分割。就如记叙的主角不再仅是“妈妈”,而是变成了“我和妈妈”两个并列主角,“我”这一静态的旁观者变成了动态的参与者、执行者;记叙的事件由“妈妈的行为”变成了需要两人共同完成的事件。根据教学实践,学生的作品在“我”的强势植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文章寫家里添二胎后,与妈妈之间的空间疏远与情感的需求;有的文章写和邻居从冷漠排斥的交往关系到互相关爱的状态;还有学生用倒叙的手法回忆和爷爷的骨肉亲情。尤其令人欣喜的是,从这些学生的习作可以看到,其思维空间已出现从孤立的认知状态到多个体交互作用的变化,这样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叠加、扩张、抬升的过程,实现了写作思维立体化的训练和培养。

二、利用“灰靶效应” 推动“继发思维”

邓聚龙教授说:“我们称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为白色系统,信息完全不明确的系统为黑色系统,信息部分明确,部分不明确的系统为灰色系统。”[2]邓教授的这一套理论原本是社会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但也可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我们不妨将写作主体掌握充分的部分认为是“白色”的,掌握不充分的部分是“黑色”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部分便是“灰色”的。写作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对世界的好奇和表达欲。白色的世界一眼望到底,未免令人感到麻木无聊,黑色的世界又容易令人生畏,只有灰色的世界在忽明忽暗间让人猎奇心顿生,笔者把这种情形称为“灰靶效应”。利用“灰靶效应”推动写作主体的“继发思维”,为学生保有收获新技能的空间,也保证了摸索的路径,使之自信地策马扬鞭,驰骋于写作新天地中。笔者据此设计了一个以叙事为主的写作训练:

日常生活中,敲门是再寻常不过的动作。有时我们会去敲门,有时是被敲门。敲门是一种礼节,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尝试,一种试探,一种想法。敲还是不敲,敲得輕还是敲得重,甚至敲在什么部位,都有着丰富的意蕴。

你有与敲门有关的经历吗?请以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敲门”的命题设计具备“灰靶”的特征。首先,敲门是每个人都拥有的经历,属于“白色”区域。其次,高中生对初次或早期敲门的动作、心理、场景不一定还拥有记忆,当事人对当时的行为结果不一定会有深入、细致的思考,这时就可能会出现“灰色”和“黑色”的区域。寻找此类生活中常见但不太明晰、易于忽略的生活实践是设计“灰色”命题的诀窍,模糊、表层、宏观的命题设想只能给学生一个朦胧的大体构思,给写作主体设立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灰色”靶子,但仍留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它有力地推动学生思维张开触角,推动写作主体对所掌握的有限材料和信息进行扩展、改造,这个思维过程,笔者称之为继发思维。

继发思维的过程是思维发散和扩展的过程,它让思维朝更广、更深层次发展,使得思维对象之间产生多方向联系,对记忆中的人与事进行追本溯源的思考和提炼。实践中,学生的文章在此思维的驱动下给出了各不相同的立意。有学生认为,门是安全的屏障,是横亘在心与心之间一道无形的“隔断”。门后是居者的小天地,代表温暖、港湾、成熟、独立。敲门象征礼貌、尊重、团聚,关爱、救助与求助。邻里、陌生人的交流、交往有敲门;自己或亲人进门、回家有敲门;消除隔阂、矛盾纠纷、误会要敲门;搭建理解、宽容、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桥梁也要敲门。敲门也是一种试探、一种监视、一种勇气、一种挑战……敲门的命题,将思维点与其他点相连,由点走向面,点面结合,逐渐扩张成一个多元空间,促使学生的写作内容变得更丰富多彩,也帮助学生把单调而粗糙的思维修炼得更敏感、更有深度、更丰富。这样的写作训练,是学生思维自我修炼、发展的过程,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内容也能在修炼中变得更为独特,超出俗套的记叙文写作。

从“触发”到“继发”的写作思维训练,是从两个角度、两个方式、两个着眼点为学生探寻写作思维的训练路径。相信以“触发”和“继发”的思维方式作为启发,定能引导学生打开家门、校门狭小的思维帐幕,打开视界和思维空间,连接自我的内环境到外环境,对外在现象、事件拥有更多观察和思考,进而构思出更多反映人生和生活真谛的好篇章。

参考文献:

[1]段建军,李伟.新编写作思维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邓聚龙.灰色控制系统[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写作训练思维方式记叙文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如何能让中学生写好作文
基于小学英语话题整合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探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
中年段借助阅读教学开展写作训练二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