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警务”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与实现路径

2020-01-07 11:30胡建刚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警务思政社区

胡建刚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治安学系,江苏 南京210023)

一、课程思政的理性认识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在2016年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根据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各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与实践的同时,开始探索如何加强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即课程思政的建设。“课程思政并非改变专业课的结构与内容,也不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传授思想政治课知识,更不是新设一门新课程,而是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教学新理念,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伦理道德和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2]其内涵应包括三个方面,即思想政治层面内容、道德和价值观层面内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二)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

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时强调,全国公安机关和公安队伍要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全面加强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3]。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系统深刻地阐释了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列重大原则问题,特别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的新要求,强调“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4]。公安高等院校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教育部、公安部有关要求,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课程思政改革,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打造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灵魂。

二、“社区警务”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

(一)围绕“对党忠诚”,构建“社区警务”课程思政的总目标

1.“忠诚文化”的历史解读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伦理在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政治文化中有着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是所有组织或团体得以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黏合剂”,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世代传承的精神支柱。忠诚,在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占据崇高的位置,“忠”被视为最重要的品格之一和道德规范,《周礼》便有“六德”之说:“六德,知、仁、圣、义、忠、和。”[5]

“忠”文化在中国有一个从“忠于君”到“忠于国”的嬗变过程,如果仅仅把“忠”看作是“忠君”,显然曲解了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孟的阐释深具代表性:“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6]

成书于东汉的《忠经》,更是全面系统阐述了“忠”于己、于家、于国的重要性:“夫忠兴于身,著于家,成于国,其行一也。是故一于其身,忠之始也。”[7]

“忠”的本质要义在于“内尽其心,而不欺”,内外相一致而不偷奸耍滑,常与“诚”和“信”相连,共同表达对道德规范的诉求。如朱熹视“忠信”为“修身之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士人奉为圭臬的人生终极目标。在汉语中,“诚”字还多与“信”连用,是谓“诚信”。

综上,“忠诚”二字其意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之一,是中华民族崇尚的至远大志、至上大任、至刚大节,“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8]。

2.公安机关“对党忠诚”的重要性

人民公安是中国共产党一手缔造的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忠诚于党,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事业的忠诚。对党忠诚,是公安机关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入血脉的政治灵魂。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不同历史时期,公安机关职责任务有所变化,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捍卫党的安全、维护人民政权安全,这是建警的初心。在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依然是公安机关首要职责使命,对党忠诚这个灵魂绝不能变。我们要始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更自觉、更深入、更到位,确保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最清醒、最坚决、最有力。

对党忠诚体现着政治建警的根本方针。人民警察的根本政治要求就是要对党忠诚,只有对党忠诚才能视党的事业高于一切,才能为党的事业舍得一切;只有对党忠诚才能为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才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只有对党忠诚,才能以人民警察的职责要求践行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神圣使命。

3.“对党忠诚”在“社区警务”教学内容中的嵌入

“对党忠诚”在“社区警务”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导论“西方四次警务革命”的介绍。1829年建立新警察体系以来的西方四次警务革命,相继以制服化、专业化、现代化和社会化的警务理念,改变着警察行为属性的比例、动机的模型和价值取向。与这四次警务革命相对应,西方警务以警察行为属性侧重的不同,先后出现了“政治警务模式”“合法警务模式”“专业警务模式”“反应式警务模式”和“服务与权变的社区警务模式”五个演进时期。

与西方警政发展与成长的道路有所不同,“中国走的是一条以‘政党中心主义’为主线的现代国家建设之路,因此需要以政党代表国家意志,主导国家的制度建设、经济建设”[9]。因此,新中国现代警政的特征与属性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和“政治建警的原则”。

(二)围绕“服务人民”,深刻理解社区警务的内涵

1.“服务人民”的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引用《尚书》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阐述其治国理政思想中的民本意涵,“民惟邦本”更被列为中华文化核心理念的第一条[10]。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就以管仲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来强调民心与执政相辅相成的关系。服务人民,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也是执政党的政治优势,更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站在谁的立场、为谁谋福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人民主体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形成的逻辑起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实质和核心。

2.“服务人民”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公仆意识

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是鱼与水、仆与主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就指出,是否牢记主仆关系、践行执政宗旨,能否做到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否恪守为民之责,履行为民之职,始终是我们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11]。想为人民所想、急为人民所急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前提准则,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把人民群众所遇到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去解决,以实际行动帮助群众。作为人民警察,就必须保持与人民和谐相依的警民关系,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就必须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看作最高利益,做到为人民群众无私奉献、浴血奋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形成合力。

3.“服务人民”在“社区警务”教学内容中的嵌入

“服务人民”可以在“社区警务”课程的“社区群众工作”这一章节中重点体现。为群众服务是社区民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群众的根本要求。社区民警通过各种形式的服务,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也得到社区群众的认可、信任和支持。因此,社区民警要强化为社区服务的意识,把各项服务群众的工作贯穿于日常的管理、防范工作中。要把社区警务室建设成群众身边的全天候的社区服务中心,为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警勤服务;要不断扩大服务社区群众的范围,丰富安全服务的内容。同时,社区民警还要主动了解社区群众的愿望和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组织行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服务。通过社区民警的服务,密切双方的关系,赢得民心,获得社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进而促进社区警民关系的良性互动。

(三)围绕“执法公正”,体现“社区警务”授课内容新的增长点

1.公平正义是执法的核心要求

公正即公平正义,是人类文明史的恒久命题,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14]逐本溯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向来不缺对于公平和公正的追求和恪守。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法的古体写作“灋”。东汉许慎解释:“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清人段玉裁注释:“法之正人,如廌之去恶也。”[12]“法”字从“廌”从“去”,彰显了法的正直与正义的内在品格。从汉字字源上已经表现出了法所具有的公平与正义的内涵[13]。

2.公正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公安机关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与刑事司法力量,肩负着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职责。法律的权威源于法律的公信力,而公信力取决于人民由内而外的信服,信服在很大程度上则依赖于实体的公正与程序的透明。“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15]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践行者、推动者、保障者。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职责任务的依法履行和国家法律的有效实施,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宪法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事关政府法治形象和执法公信力。之所以强调“执法公正”,还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16]。

3.“执法公正”在“社区警务”教学内容中的嵌入

“执法公正”可以在“社区警务”课程的“社区调解”这一章节中重点体现。无论是一般民事调解还是治安调解,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是正确进行调解的前提,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是有效处理纠纷矛盾的关键。调解协议经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认可后,对公安机关和双方当事人都有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一方面,公安机关不能随便更改或采用其他方式处理;另一方面,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协议,公安机关也可以教育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协议,使其恪守自己所做的约定和承诺[17]。

(四)围绕“纪律严明”,培养警务规范化意识

1.“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

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特性和宝贵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18]。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始终贯穿着严明纪律的要求,并强调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习总书记也针对当前形势明确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19]。

2.“纪律严明”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保障

纪律严明,是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公安队伍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一支纪律部队,必须在纪律作风建设上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20]。警察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是执法的主体,更是正义的化身,是人民群众的保护神,当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害或威胁时,首先想到的便是求助警察。警察只有以严肃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大小案件按照法律程序来办,自觉树立遵纪守法的形象,才能取信于民,激发整个社会惩恶扬善的风气,维护良好的治安生态,在更深层次上彰显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警察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警察将国家赋予的公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媒介,则不仅降低公安队伍的公信力,还严重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对每一名公安干警来说,严明纪律就意味着廉洁底线的坚守。

3.“纪律严明”在“社区警务”教学内容中的嵌入

“纪律严明”可以在“社区治安信息工作”这一章节中重点体现。规范化是治安信息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即社区治安信息的采集要符合一定的规格要求,从而使信息的表述、格式、符号、介质等具有统一的规格、统一的计算方法和标准,以便于下一步交流、处理、检索,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科学化工作创造条件。对社区治安信息的采集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现代法律精神,防止采集过程中因方法和手段的滥用造成对公民权利的侵犯。治安信息直接涉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是国家秘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安信息保密的范围,包括涉及公安和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会议、讲话、设备、装置、技术、手段、实物、场所、录像、笔记本、文件登记簿等,以及其他未形成文字的秘密。在使用治安信息时既要注意发挥信息的作用,又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因此,广大公安民警应提高警惕,养成保守秘密的习惯,以减少漏洞和防止泄密。由于社区警务工作中警察与公众的接触极为广泛,有很多工作要依靠群众性组织来完成,部分基层干警保密意识不强、警惕性不高,有时会在不经意中泄露机密。

三、“社区警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一)师资培养

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与教师的个体素质的提升是密切相关的,这就要求公安院校应当重视对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对本学科内涵与外延有深刻理解,还要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有广泛的学习和研究,同时也要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并对教学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接受程度有所把握,在进行专业课讲授时自然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授课用语规范且精炼,准确地传达正确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二)案例教学

2016年11月,公安部举办了全国公安院校教学技能大赛,案例教学是明确要求的基本教学方法。案例的选用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目的性,就是指使用案例能够表达课程思政所要实现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是真实性,只有在真实的基础上,人们的认识活动才能得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而虚假的案例,短时间内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第三是典型性,案例不仅要反映一定的现实,而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相似情况。

(三)教材编写

教材建设是公安高等院校三个基本建设(师资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材建设)之一。教材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教学、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前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原有大纲的框架下编著而成,没有考虑到更多的思政内容和知识点,因此亟须进行专业课教材的课程思政研究,大幅增加相关的思政元素。

(四)实训

在一些实训教学课程中,比如入户调查、社区调解等项目,提醒学生重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避免眼高手低。为了培养学生规范化理念,要求实训人员着装整齐,严肃认真,重视操作程序。以入户调查实训为例,严格按照“三不进”“四注意”和“五个一”的准则来设计实训内容及演练过程。“三不进”即居民休息时不进、居民急于外出时不进、居民家中办事时不进;“四注意”即注意仪表、注意举止、注意尊重居民风俗、注意适当方式;“五个一”即一身警服、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张警民联系卡、必要时带一名村干部或居委会成员。通过实训教学培养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展现新时代警察的形象与风貌。

猜你喜欢
警务思政社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警务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