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视域下台湾数媒类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策略研究

2020-01-07 12:5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双师师资人才

陈 璟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7)

福建省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17-2020年)中指出,全省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如“职业院校师生比偏低,‘双师型’教师缺乏”“具有海外经历师资比例偏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随后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也指出了“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缺乏”的问题,可见,打造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双师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已成为推动高校内涵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

自2015年以来,福建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闽台合作及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文件,包括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台湾全职教师引进资助计划等,充分发挥对台优势,创造良好条件加强与促进闽台高层次人才的合作交流,为服务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此背景下,基于当前数字展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媒类专业的快速发展的现状,我们发现数媒类师资人才的缺口极大,在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一直比较被动。因此,如何将台湾地区“双师”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合作,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填补数媒类专业技术性师资的缺口,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福建省高职院校数媒类专业师资情况

(一)专业师资数量不足,总体力量薄弱

数字媒体类专业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类专业,在省内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近三年从原有的5所高校招生增至现在的17所,其中高职院校从原来未开设专业增至7所,在专业人才紧缺的状态下,而近三年新增的数媒类专业师资人才却不到10人,也未对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总体的发展规划与培养机制,造成了数媒类专业师资数量不足的情况[1]。此外,福建省高职院校中的数媒类专业师资多是由计算机相关专业、艺术设计、美术等相关专业的教师转型而来[2],其中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教师占全省数媒类教师的58%,对数媒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缺乏深度的研究,科研与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对数媒类专业的发展无法起到关键作用。

(二)学科带头人匮乏,人才层次较低

与一般的专业不同,数字媒体类专业的发展依托于新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本身集信息、设计、媒体、技术、传播等领域为一体[1],是新兴交叉学科,从业人员中的技术型人才和师资都比较紧缺,高职院校数媒类专业教师中,硕士学位以上的占82%,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48%,博士仅为1%,遴选的学科带头人专业背景不够凸显,且在遴选带头人时,也仅仅是重视职称水平,对学历水平、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未做更多要求,导致数媒类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比较匮乏。同时,因数字媒体类专业发展时间较短,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渠道与机制较少,造成该专业学科带头人的人才层次难以提高。

(三)“双师型”师资紧缺,影响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的数媒类专业的师资一般偏向艺术理论或媒体技术,既具有技术素养又拥有艺术修养的“双师型”师资少之又少,且多数师资是长期在高校工作,缺乏在数字媒体行业企业工作的相关经验,对行业社会需求不甚了解,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容易使课程与岗位需求脱节。而优秀的业内人士一般具有丰富的行业产业工作经验,主要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师在高校中授课,但因为未接受过系统的高校教育教学理论训练,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把握上容易出现偏差,影响教学质量[3]。

二、台湾地区数媒类专业师资情况

与大陆地区相比,台湾地区的数媒类专业受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传媒与文化影响,在人才培养与教育目标方面一直处于领先位置,以台湾地区高校官网上公布的师资情况为样本,我们发现台湾地区数媒类专业的师资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专、兼职师资储备充分,具有深厚专业背景

台湾地区的高校在数媒类专业师资方面数量充裕,一般一所高校的专职教师在11-15人之间,有的高校如云林科技大学则多达18人,聘请的兼职教师在16-22人之间,有的高校如龙华科技大学多达25人[4]。在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五年台湾专任教师总数逐年下降,然而数媒类教师的数量确是逐年递增,已达教师总数的10.37%[5],由此可见师资力量较为充足,且几乎都具有设计、信息、传播等数媒类专业的学习或工作经历,不论艺术理论或是信息技术,都有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专业背景深厚。然而,受“少子化”和师资培育机制的影响,台湾地区目前的高等教育师资是供大于求,高校教师将呈大规模释出态势,部分教师将被迫离开教学岗位。

(二)教师多为博士“海归”,人才水平层次高

在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台湾高校的数媒类专业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89.1%拥有博士学位[5],并且多为英美德等西方国家的一流高校毕业,师资总体水平较为优良[6],人才总体层次较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为学生带来先进的技术,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创新理念,同时也强调学生的国际视野,协助和指导学生在国际赛事上有所突破,让学生能够迅速地成长为数字媒体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在当前数媒产业发展迅速、人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台湾的数媒人才却在国际视野内不断涌现,且占据着重要地位,SCI、SSCI和EI论文发表数排名均在20名上下[5],足以说明高层次师资人才的卓越品质。然而,因大学扩招需要的师资已在90年代进行补充,教师需求少,留在台湾的大多数年轻的博士教师已面临一位难求的局面[7]。

(三)“双师”型教师数量多,满足教学供给侧

数媒类专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业界不仅追求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同时对学生的美学素养和美感经验有所要求。台湾高校中的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晋级时,均有要求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年限和业绩[6],即我们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几乎所有的专业教师均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并且能协助学校推行产学合作,除了为学生技能属性的课程之外,还为学生开设数媒实务专题课程,提高学生的产业实操能力,在满足教学供给侧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证照的获得[8],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引进台湾数媒类专业高层次人才的策略

(一)全职引进台湾数媒类专业高层次双师人才

1.科学制定引进计划,研制独具特色的人才引进措施

福建省近年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积极落实上级各项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了不少高层次人才,然而海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人数还是较少,也无法反映出福建省对数媒类专业高层次双师人才的特定需求。数媒类专业涉及到的学科领域有所交叉,是数字化的艺术类专业,因此高校在制定此类人才计划时,应根据学校的建设发展规划,充分考虑数媒类专业中长期人才供需预测,结合生师比、专业培养方案、招生规模等情况,科学地制定高层次双师职教人才的需求与引进计划。

此外,各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研制符合校情的专项引进计划,在财政中划拨专款用于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对数媒类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应扩大引进范围,广泛搜罗行业企业中特别是业界认可的高技能双师人才[9],以“一人一策”方式制定特色条款,同时加强重点关注人才的追踪回访,促进交流合作。

2.引才与育才并举,以引进带培育,提升研发与创新能力

引进数媒类专业高层次双师人才主要为了服务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教师的科技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根据学校需求和数媒产业发展引进台湾师资,优先引进台湾高端领军人才。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台湾数媒高层次双师人才在专业领域和国际视野方面的优势力量,培育与带动校内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与产业核心技能的提升,通过引才与育才并举,打造数媒专业与产业融合的教学团队,带动数媒专业师资力量的整体提高,打造数媒专业高层次双师人才的良性发展渠道。

高校在引进台湾高层次双师人才后,还应为其创造定期带任务的国内外访学、与其他高层次院校协同研究、承担政府与行业企业前沿研究与技术研发、参加与举办学术研讨会等专业发展机会,激活学校数媒类专业研究活力,形成高层次人才引领、团队协同创新的工作局面,提升科研创新力和学术生产力。

3.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加强对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可度

对于引进的台湾高层次人才的考核评价模式,应充分借鉴台湾地区的评鉴制度,采用二级考核管理,接受所在系部与学校两级评价考核,主要从台湾高层次人才的课程规划、教学实施与质量、科研能力、论文发表、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其进行考核评价[10],同时,加强关注高层次教师的双师素质,如教师下企业实践服务、校企合作研发、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在社会开展技术推广应用服务等,并对教师参与此类实践的目标、效果、标准等作出具体规定,以便系部与学校更公正、公平地开展考核评价。

此外,高校应鼓励台湾数媒类高层次人才积极加入大陆相关行业企业,融入企业一线进行科研成果转换,有特别突出成果的,高校在考核评价方面应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引进企业拥有技术改革与产品开发能力的人才,同时进一步提高校内其他师资的专业能力与企业实践经历[10],并加强对企业高层次双师素质教师的认可度,使其更好地将企业相关科研产出应用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使教学更贴近生产、更接近社会需求。

(二)选聘台湾数媒行业企业高层次人才兼职从教

1.柔性引进,建立灵活多样的入职制度

对于一些台湾数媒行业或企业的高层次人才,高校可以建立灵活多样的入职方式和多元化的入职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台湾数媒类高层次人才来闽高校工作。首先,可以通过专项招聘、人才引进等政策允许的方式,与台湾数媒类高层次人才签订长期聘用合同,以高薪及事业发展留住人才;其次,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对于部分数媒行业企业的高层次人才可以采用短期兼职、技术讲学、成果转让等方式[9],让台湾数媒行业企业中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有更大意愿到高校进行教学、辅助专业建设、开展项目研发等工作。

此外,为了保证数媒类人才的从业从教灵活性,各高校可建立台湾高层次人才资料库,互通有无,通过收集和完善台湾数媒行业企业人才信息,跟踪其最新动向,也加强各高校、企业与高层次人才的交流沟通,促进数媒行业人才之间的流动以及校企联动,从而加速数媒类专业的成长及科研产出。

2.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双导师制

鉴于数媒类专业不同于其他传统专业的新兴和创新特质,需要兼顾学习理论、技能实践与行业创新三大目标,因此高校可以在专业教学上尝试建立“学校+行业企业”双导师制度,一门课程的理论教学方面,由高校教师进行系统讲解,技能实践与创新的教学方面,可到行业企业遴选一些高层次技术人才来校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实现融合多学科背景的授课教师,也能为学生带来一些业界新动态与新技术,避免了理论教师实践经历不足、行业专业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能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更密切地衔接,有力推进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效果。

对于“学校+行业企业”双导师制的人员遴选,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开阔的学术视野、前沿的学科思想[11],同时也应具有较为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历,注重双师型素质,能够为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方面带来创新形式的变革,为数媒类专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3.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带动学生创业浪潮

数媒类专业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发展方面有较大空间,各高校应在调研充分的基础上,整合校内资源,积极创造条件,为数媒专业的学生打造创新、创业、创客孵化基地,带动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浪潮。同时,创新创业创客孵化基地的建设,还应打破校际壁垒,依托校际交流、校企合作,组织开展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创客项目等,一方面可以将行业企业的数媒配套需求项目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加强与企业间的产学研的交流[12],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推动学生在数字媒体理论学习与专业技术实践上的创新发展,鼓励学生将专业研究成果带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进一步孵化,并将成果产出对接到企业,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造力。

(三)建立教学资源与人才资源共享及项目合作机制,促进交流

1.以学术交流为载体,创造条件开展师资互聘讲学,增加交流

在数媒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台湾地区更重视创造力培养,因此在教学团队的配备上整合了创意设计、文化传播、视觉传达、营销管理等交叉学科的师资力量[11],这也是大陆高校较为欠缺的地方。闽台两地具有独特五缘优势,在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具有较为便捷的途径与形式,因此,可以多渠道开展闽台两岸数媒专业学术交流,以此为交流载体,为两岸数媒类师资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并整合各方资源,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聘任制度,创造条件在两岸开展师资互聘讲学、校际科研合作、开设学术讲座等[13],既避免了台湾高层次人才不愿全职教学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将数媒类创意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能将高校自己的师资派去台湾进行交流学习,更进一步促使各类教学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意向的达成,一举数得。

2.以跨学科融合为培养目标,创新开展“第三学期”制,形成教学合作项目

对于应用性较强的数媒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行合一”目标的培养,同时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背景,呈现“中心向外散射”的知识结构[11],为了能够将市场需求、技术应用以及学科知识广度更好地融合到人才培养目标中,闽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互派学生到两岸开展专业交流与沙龙论坛,根据学生交流中的需求,形成教学项目合作,创新制定短期研修方案,形成“第三学期”。两岸数媒类专业的学生可以采用课程选修、学分制等方式,灵活选择自己需要加强和补充的课程知识,或是增加跨学科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可以在完成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将学习延伸至其他学科或领域中,以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第三学期”中,教师特别是高层次师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课程内容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给学生,增加市场需求的实例介绍,将各个学科的优势进行互补,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更好地进行创造性的作品设计。

四、提升对台湾数媒类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服务水平

在引进台湾数媒类高层次人才方面,高校还需要转变思路,除了给予更多政策倾斜,还应注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探索更为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更为灵活的考核机制,便于台湾数媒类高层次人才能够求同存异,做到两岸人才平等享受有关待遇。

首先,为台湾数媒类高层次人才缴纳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对于无法落实住房公积金的问题,协调使用住房补贴、过渡性住房保障等货币或实物的形式给予补偿保障。其次,在职称评审方面,实行学科、科研、教学、引育等不同方面的考核聘用,让台湾数媒类高层次人才科研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去获得不同级别的职称认定。在课题申报、发展空间和经费支持上,高校也应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精良的仪器设备,为其打造事业发展的平台。最后,力争为台湾数媒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周到的服务和人文关怀,高校引进人才部门应为其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其简化办事程序,协助其熟悉入职后各项事务的流程,保持常态化的沟通联系,关心其工作与生活;用人部门更应做到从上到下的热情关心、周到服务,并组织部门团建、工会活动等,让台湾数媒类高层次人才能尽快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中。

猜你喜欢
双师师资人才
人才云
乡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农村小规模学校“双师教学”美术教育模式探究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共同体探索研究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培训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