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协同背景下医护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2020-01-07 18:27
科教导刊 2020年28期
关键词:医教医学生关怀

徐 玥 李 健

(皖南医学院 安徽·芜湖 241002)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在医教协同的社会大背景下进行医学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是推进我国医护人员整体素质的基础和保证,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于医学人才培养层面的优化和更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使我国医学尽快向高水平、高服务质量的方向发展。医教协同是建立在医学特殊性基础上的将学科学习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贯彻落实医教协同的理念能够更加系统全面的培养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的能力,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本文通过研究医教协同背景下医护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旨在提升医护人员整体素质,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1 人文关怀

"To Cure Sometimes,To Relieve Often,To Comfort Always."(“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特鲁多医生以其跨越时代的智慧告诫后人何为医学的真谛以及人文关怀对于医学的重要性,而Watson更是提出了“医学人文关怀能力就是医务人员秉承人性、德性;融体力、智力、意识等为一体的内在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创造性的服务于患者的工作本领和才能。”基本确定了人文关怀能力的内涵和要求。[1]张咏梅教授更是进一步将我国传统儒学观念与人文关怀思想结合起来,提出“在护理患者时,应怀着仁慈之心,带着谦逊礼让的态度,以‘和’的精神风韵,把儒家仁爱理论贯彻到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黄岳霞等[2]医学教研人士更是结合现实情况深刻指出,应在技能操作考核中改变以往在模拟人身上操作时的生硬、冷漠,增加人文关怀元素。由此可见,对于人文关怀理论的研究已愈发完善。现以美国护理学家Nkongho 提出的关怀能力量表(CAI)为基准,经由我国多位学者独立汉化产生最终量表进行分析评定,总结我国医护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2 人文关怀能力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利用不同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概括得出现今对医护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人文关怀教育,临床人文关怀以及老年人文关怀。

2.1 人文关怀教育

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医护人员护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升,医学教育模式亟待改变;陈瑜等[3]通过对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8 个月及以上的111 名实习护生进行分析发现,本组调查的实习护生总体关怀能力评分低于国外常模,这与李丽[4]的研究结果相同,也就是说我国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相较国外处于较低水平,综合二者观念得出:学校开设相关的人文课程对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重要的影响,此外,实践能力、教育水平、性别、等都会对医学生人文关怀的能力水平产生影响,不同之处在于陈瑜认为医学生人文关怀的能力还受实习压力、护理人员配备、医院对病人关怀的氛围等的影响。值得思考的是,从2017 年医教协同观念提出至今,与人文关怀教育相关的文献仅仅只有195 篇,由此可见,我国对于人文关怀教育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医学生过分注重考试科目而忽略了人文课程的学习,人文修养必定缺乏;这也提示我们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可以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人文关怀教育的发展经验,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的素质和质量十分注重,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已经十分完善和规范。[5]成熟的理论成果和教育模式也成为美国医学教育发展的指向标,促使在医学服务的细节上,中美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

2.2 临床人文关怀现状

临床医学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一环,在医学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对人文关怀理念的融合。经研究表明,我国的医疗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加速缩小,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依旧不能弥补在人文关怀能力上产生的漏洞。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的部分医学专家已经认识到了人文关怀对于临床医学的重要性,正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谭璇等实施了基于Watson理论为期一年的人文关怀示范病房创建工作,证实了人文关怀理论既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的价值感。[6]这与台州医院院长陈啸海先生所说的“在行医过程中,我们应当让病人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而不是一个待修的机器,病人本就处于相对弱势,医护人员更应当给予其足够的人文关怀”是一致的。汪池等[7]采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某三甲医院300 名临床护士进行研究发现,护士的人文关怀品质处于一般水平,尚且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而临床医护人员人文关怀的能力主要与性别、职称、科室的人文关怀氛围、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相关培训有关。由此可见,引导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对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视,使人文关怀的概念更加立体而深入人心是重中之重。

2.3 老年人文关怀现状

伴随我国老龄化程度日益增强,政府和人民对老年护理相关产业的发展表现出极高的重视,医护人员也应当致力于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增强老年患者的幸福感。据相关研究表明,多数医院老年科室、养老机构、老年康复中心能够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但对于医疗及护理方面的相关需求、精神娱乐方面的需求还不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更是处于偏低的水平,对于此方面的需求高达70.3%。[8]而熊嫣等[9]研究更是证实了医护人员是否具备较高的人文关怀水平对于老年群体的治疗和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的现状是我国大多数医护人员对于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能力依旧处于较低水平,应当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借鉴国外已有的案例,以奥地利养老产业为例,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人文关怀,并且在入职教育和定期培训中将人文关怀理念作为培训内容,除此之外,医院及康复护理场所的设施设备,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态度等均需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10]由此可见,人文关怀的体现需要医院与医疗工作者共同的努力,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付诸行动是至关重要的。

3 小结

人文关怀能力既是一个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一种本领,是为了增强患者应对疾病和压力的能力,促进其健康而进行的人际活动,也是医护人员医学素养的体现。我国人文关怀能力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应试教育和功能制模式的影响使人文课程的教育流于形式,因此也造成高学历医护人员没有随着学历层次的增加而体现出对患者在精神情感层次治疗的优势。基于目前的教育及评级现状,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关注“病”远比关注“人”重要,这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因此,学校和医院作为医学教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立足医教协同理念的基础上加强对医学生及医护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同时营造学校、医院、社会对于医护人员的关怀氛围,从多层次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改善医疗矛盾频发的社会现状。

猜你喜欢
医教医学生关怀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基于医教协同双主体的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浙江:公布首个特殊教育发展五年规划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