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解决对策研究

2020-01-07 22:45席明龙余竹玛李俊芳
科教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违法高校学生

金 俊 席明龙 余竹玛 李俊芳

(三峡大学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 湖北·宜昌 443002)

1 当代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对于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要求。建设法治社会是关乎民生大计的重要工程,[1]自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并在十九大会议上再次强调,并提出“让法治信仰植根于灵魂深处”的观点,这意味着我国法治社会进入新阶段。[2]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才能保证大学生更好地成长,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3]然而,当今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法律知识缺乏及法律意识淡薄方面。

1.1 法律知识缺乏

(1)学生主动学习法律知识的意愿不足。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专业学习,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课程学习,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学习相对较少。法律知识对与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但很多时候大学生认为法律知识看不清摸不着。尤其一些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认为,学了法律知识未必能够用得上,且这些法律知识对其学习或就业并没有实质性帮助,因此在大学学习期间并未学习一些基本法律知识,导致了法律知识的欠缺。[4]

(2)学生缺乏法律知识学习的明确途径。目前,大学生学习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不明确,没有良好清晰的途径供学生学习法律知识。[5]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途径可以有很多种,包括互联网、书本、法律讲座等等,但这些途径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不够清晰,过多的途径和难以保证的质量,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出现混乱状态,进而导致法律知识学习的质量难保证、渠道不清晰、知识不系统,最终导致了法律知识的欠缺。

1.2 法律意识淡薄[4]

(1)教师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强调不到位。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校园后,其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成熟,对世界和对社会的认知还没有成形,需要教师进行合适的引导。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与课堂外的引导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随着社会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工作量逐渐增大,工作压力逐渐上升,在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方面容易忽视,导致学生在应该形成法律意识的阶段没有具备该有的法律意识。

(2)校园法律宣传氛围不浓厚。校园法律文化氛围建设是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校园内的宣传标语以及法律类相关的学生活动。但大学校园内,更多的是一些关于文化建设的宣传,学生活动也更多倾向于学术类或者文学艺术类的活动,法律类的学生活动还十分不足,法律类的讲座也较为缺乏。因此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环境和氛围不够浓厚,导致了法律意识较为薄弱。

2 提升当代高校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缺乏,导致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比例较高。根据《中国法律年鉴》所公开的相关数据来看,2015 年,我国大学生中违法犯罪人数占比达到0.69%,即使是美国最危险的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校区违法犯罪比例也只有0.16%。[3]大学生的犯罪行为,不仅会影响自己家庭幸福,同时也会给他人家庭带来伤害。

(1)提高法律素养是杜绝大学生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如今,当代大学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攀比心也越来越强烈,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欲望导致其容易产生违法念头,而法律素养的缺乏将会使这种违法念头逐渐放大,最终出现违法行为,走向违法道路。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能够帮助其辨别自身思想行为的正确性及合法性,能够帮助大学生有效阻断违法念头的进一步扩大,将违法行为扼杀在摇篮中。

(2)提高法律素养是保护自身的重要武器。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将黑手伸向大学校园,利用大学生薄弱的法律意识和强烈的虚荣心,使大学生陷入违法分子的黑手。近年来,网络贷款让不少大学生及其家庭陷入了困境。大学生在进入网贷陷阱后,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好自己,不仅导致违法分子行为更加猖獗,同时也使自己深陷沼泽,甚至一些大学生选择极端行为来终结自己的生命。

法律是大学生保护自己的重要武器,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不仅能够避免自己陷入不法分子的骗局,同时也能够使自己在陷入困境后使用法律工具解救自己。

(3)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环节。法治社会成为我国政治话语系统中的规范性概念,有一个逐渐明晰的过程。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把法治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联系起来,提出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6]

大学生毕业后,将会走向社会,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基本素质高,法律素养容易养成,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将会对整个法治社会的建立和维护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提升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

3.1 重视法律学习 提升法律意识

秉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态度,当代大学生应重视法律学习。相比专业知识而言,法律知识对于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重视法律教育,即是在为自己学习、生活、工作筑造一套保险系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可以拿起法律工具,保障自身及他人权益。

当代大学生应当主动学习法律知识。通过网络平台、书籍、电视等方式,多渠道了解法律知识,学习法律案例,强化法律意识,将法律教育的重要性植入自身的学习框架中,提升法律学习的重要性。

3.2 重视法律教育 营造法律氛围

同时,高校也应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让学生能够更多渠道、更近距离了解法律信息,在脑海中建立法律概念。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墙、宣传栏等方式,推出法律学习的口号,促使法律教育从专业课堂走进学生生活;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定期更新法律知识及一些法律案例。目前,大学生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高,诸多信息的获取是来源于移动互联网上的浏览。不少高校学生对于自身行为以及他人行为是否涉及违法问题,还较为模糊,分不清哪些行为合法,哪些行为违法。因此,通过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等方式推送法律知识或案例,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走进法律,了解法律。同时,对于非法律专业的课堂学习,教师也可以穿插一些涉及本专业的法律知识及法律案例,一方面可以让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相结合,让本来枯燥的专业课显得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取法律知识,辨识违法行为。

3.3 构建学习平台 普及法律教育

在学生法律学习过程中,可以由学生自主发起,或是学校构建一些法律知识学习平台,供学生进行学习。部分高校开设有法律讲坛,[7]通过邀请一些法律专业的教师或是法律专业学生,为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不仅促进了非专业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输出”提升“输入”,也能够提高主讲人自身对法律知识的理解。部分高校通过开展关于法律知识的辩论赛,[8]强有力地增进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深入学习,不仅使得辩论队员自身的法律知识有了较高程度的提升,同时也使得现场观众对法律知识有了更多了解。还有部分高校,通过举办“模拟法庭”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参与到庭审过程中来,通过生动形象的现场模拟,一方面促进了法律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通过参加具体活动走入法庭现场,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

学习平台可以多样化,学习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多样化的渠道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法律知识的学习,也能够让法律知识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法律知识看起来不单调、学起来不枯燥,激发高校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违法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拷问 涂改号牌扣12分,重吗? 它可能是违章、违法的前提!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这份土地承包合同是否违法?
打击外汇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维护外汇市场秩序
加强高中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
如何有效查处“瞬间交通违法”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