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导意见》认识下的中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考

2020-01-07 23:15
科学咨询 2020年32期
关键词:日语课程标准职业院校

肖 婧

(浙江省宁波外事学校 浙江宁波 315010)

一、《指导意见》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体系建设完善、改革创新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技术人才培养进行了规划。同年6月出台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则从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制定程序、实施和监督指导等方面对各职业院校提出了要求,明确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方法和途径,具有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是新时期实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

《方案》中指出新时期要实现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的相关标准,持续革新并支持各职业院校在国家标准下自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的提出则是把教育教学改革相关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设置标准、实习就业标准等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要求体现在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1]。

面对新时期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发展的新特点,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需要把握好学校定位,实现好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将1+x证书制度试行、软硬件教育资源建设等内容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体现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点,在产业需求和人才供给两方面起到有效衔接作用[2]。

(二)是构建“三全”育人机制,提升育人质量的需要

在全国教育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学校教育需要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守住立德树人的立身之本,阐明了新时代职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如何在有效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何构建 “三全育人”体系等[3]。

信息化时代加剧了产业融合的节奏也改变着人才培养的系统逻辑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指导意见》将加强党的领导,课程思政、深化产教融合、教育信息化等元素融入了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及实施监督要求里,并将行业企业的新工艺新技术规范和人才要求融入课程标准制定、教案教材开发设计中去,为提升育人质量,制定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完整的规划。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要素和内涵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国家教育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其内容体现了党和国家关于高中初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涵盖了教学任务安排,教学活动组织开展,教学资源调配,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教育教学就业质量评价等各个环节。其中较为重要的要素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面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出发点需考虑到专业的“职业性”特征,即“职业面向”,包括所对应的行业、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职业面向”强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性,使得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所学所属的专业和行业,更有利于其自身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般是以就业服务社会为导向,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性人才。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各职业院校要结合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职业持续发展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要求

课程设置和安排是同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相适应的。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应当保证公共基础必修课程的开设,适度增加人文自然科学职业素养相关的限定选修课。其次,专业技能课的课程内容要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劳动实际,同时要按照对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课时课量。

(四)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教学进程总体安排是学校利用时间空间及软硬件教学资源对设置的课程进行的合理安排。在课时学分安排上,三年制中职每学年需安排四十周教学活动,总学时数不低于三千,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4]。此外,学校要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折算为学历教育相应学分。

(五)实施保障

实施保障需要各个层面的积极参与。在学校方面,要强化课程思政的理念,组织良好的师资队伍进行专业课程和教案的开发,深化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完善学生过程性评价体系。在联系社会方面,要积极调动企业行业,研究机构,社区等个个部分的能动性,拓宽学生的实习就业渠道,实现产教融合和多元化的学习监督评价环境。

三、中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几个相关方面的新思考

(一)以往存在的问题

中职日语专业是适应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对外文化交流产业发展而兴起的,培养具有一定日语语言文化交流能力,具备相关商贸类、服务类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其从属于中等职业教育“小语种”(包括韩语、德语、法语、俄语等)专业,常与商务商贸类、经济经融类、酒店服务类专业相结合。在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中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行业企业需求。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变化较快,导致三年为一周期的中职教育很难在时间上赶上。同时,专业门类的开设需考虑国家政策标准、每年的初中应届毕业生报名情况、家长意愿、协办单位和用人单位意愿,特别是3+2中职贯通或是3+4中本贯通的专业,人才培养设置决定权时常在上一级合作院校手中。其二、中职日语专业教学标准欠缺明细划分及整合。日语语言类的教学标准、商贸服务类专业的教学标准、顶岗实习实训标准等三者各不相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该如何划分三者比例且贯彻落实在专业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环节中成为关键。

(二)《指导意见》带来的新思考

《指导意见》全面梳理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环节,清晰地呈现了人才培养方案与调研报告、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和教案之间的关系,给中职日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带来了新的启示。

1.行业企业调研基础上的中职日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为了明确中职日语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例如,日企外经外贸人员、日语导游、日本酒店等服务管理人员等)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中职日语专业建设组需要开展本地及周边地区日本行业企业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开展学生毕业后职业发展调研,分析学生就业选择及职业发展路径规律,总结其遇到的职场问题及挑战;开展在校生学情调研,探究学校人才培养同社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

中职日语专业建设组成员一般包括行业企业人员、教科研人员、普通教师和毕业生、在读学生代表等。专业建设组成员的多元化能够将中职学校教育同行业企业市场需求相结合,同时保留彰显出自身的特色和类型教育的特点。

2.中职日语专业教学标准指引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专业教学标准是职业院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具有全国通用的普适性。其明确指出中职商务日语专业培养目标为“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涉日进出口加工、外经贸、涉日服务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行政助理、商务秘书、国际贸易业务助理、国际贸易跟单员岗位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5]其描述中阐述了对应职业岗位,例举了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和“商务文秘”及“外贸业务”两个专业技能方向;在顶岗实习部分强调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同时,确保实习岗位和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相同,并且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执导下开展。

3.中职日语专业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课程,是支持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单元和核心模块,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关键,同时,课程需要通过“课程标准”给予阐释及指导实施。教育部针对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大类发布了相应“国家课程标准”,各职业院校需要根据专业类别和特色制定“校级课程标准”。

在国家中职商务日语课程标准中,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例如基础日语、商务日语、日语听说会话、商务礼仪及国际贸易流程;专业(技能)方向课,例如秘书事务、电子商务、外贸单证、外贸函电等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实习实训包括校内外实训和顶岗实习。此外,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可以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关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体系。

4.人才培养方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人才培养方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主要体现在日常教学要求、教学管理及教学评价等环节。日常专业课教学上要向培养目标看齐,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日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商业知识,较熟练的岗位实操能力。公共基础课教学上要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于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中职日语专业相应岗位能力要求,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软硬件条件,使得课堂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上更加多样灵活。中职日语专业课堂教学中,实行小班化分层次教学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训练语言技能的机会,同时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项目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应用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日语课程标准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