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镇痛泵系统在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2020-01-07 03:19王海波陈长江陈潮世
实用临床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自控子痫无线

王海波,陈长江,陈潮世

(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惠州 516211)

子痫前期是产科孕妇急、危、重症,适时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提高母婴成活率的有效办法,但术后72 h内产妇血压不能立即恢复,术后切口疼痛刺激可产生强烈的机体应激反应,兴奋交感神经,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导致血液循环剧烈波动,诱发或加重术后并发症[1]。有效的术后镇痛是减轻术后应激反应的重要措施,目前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是解决产妇术后疼痛的最有效手段,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据报道[2],传统PCA仍有部分产妇术后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降低产妇对术后镇痛的满意度,对于子痫前期患者来说,不良的术后镇痛更易诱发严重不良后果。因此,提高产妇尤其是合并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管理,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产科的工作重点。无线镇痛泵系统由基站、检测台及镇痛泵组成,将产妇自控及医护人员远程监控相结合,大大提高镇痛管理效率,同时也可提高产妇的镇痛效果[3-4]。目前无线镇痛系统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其在子痫前期患者术后镇痛方面的效果尚报道较少。笔者将无线镇痛泵系统用于子痫前期剖宫产术后镇痛中,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在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子痫前期产妇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23~34岁,平均(28.64±2.88)岁;体质量63~69 kg,平均(66.78±2.33)kg;孕周35~38周,平均(37.01±0.40)周;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58例,Ⅱ级66例。纳入标准:符合子痫前期的相关标准[5];所有产妇均经超声检查确定为单胎;产妇及家属同意本研究中治疗方案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窦性心动过缓、严重心脏疾病及Ⅱ级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亢进产妇;对本研究中药物过敏者;有椎管内麻醉禁忌证者。将124例产妇采用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2例,分组时先对治疗方法进行编码,一种治疗方法对应一种编码,受试者随机选择编码完成分组。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家属知情且同意。

1.2 镇痛方法

所有产妇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开放静脉通道,取L3、4间隙行腰硬联合麻醉,选用0.5%等比重布比卡因1.2~1.5 mL(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51213)行腰麻,平卧后硬膜外间断注入2%利多卡因3~5 mL(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51104),调整麻醉上平面在T6—7水平开始手术,行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术中以阿托品、甲氧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胎儿娩出后静脉给予咪唑安定2 mg(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60107)镇静。术毕产妇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均接受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以无线镇痛泵(江苏人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镇痛,对照组以常规电子镇痛泵(南京宁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进行镇痛,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0.15 μg·kg-1(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81A09081)+右美托咪定4.0 μg·kg-1(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60116BP)+托烷司琼10 mg(江西东抚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5112101)+生理盐水至100 mL,镇痛参数:首次量5 mL,持续量2 mL·h-1,追加量2 mL·次-1,锁定时间15 min。

所有产妇麻醉医生术后每日查房1次,观察镇痛效果、血压及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检查镇痛泵运行情况。观察组麻醉医生通过监测台密切关注镇痛泵运行情况,发现镇痛泵导管阻塞、按压次数、镇痛不足等异常问题,并及时处理;对照组医生通过每日查房及产妇主动自诉要求了解产妇情况及镇痛泵运行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麻醉科医师对疼痛及报警处理时间、产妇按压自控镇痛键次数;记录2组产妇自控镇痛即刻(T0)、4 h(T1)、8 h(T2)、24 h(T3)、48 h(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疼痛视觉模拟评分[6](VAS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并对2组产妇术后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价。CRP、IL-6水平检测:于T0、T1、T2、T3、T4时点采集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产妇术后镇痛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术后镇痛满意度问卷进行评价,问卷主要包括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问题处理情况等内容,根据评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总体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100%;不良反应指镇痛48 h内产妇出现的恶心、呕吐、瘙痒、寒战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组产妇的年龄、体质量、孕周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2.2 术后各时点生命体征比较

2组产妇T0、T1时点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T2—T4时点MAP及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指标组别nT0T1T2T3T4MAP p/mmHg观察组62118±11115±10107±8#104±10#106±11#对照组62118±12116±10114±10115±11114±8HR/(次·min-1)观察组6292±889±785±6#83±7#80±10#对照组6293±990±891±790±892±9SpO2/%观察组6296.5±2.597.5±2.297.6±2.597.2±2.698.5±1.1对照组6296.4±397.2±397.1±396.8±397.8±1.5

#P<0.05与对照组比较;1 mmHg=0.133 kPa。

2.3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T1—T4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 分

#P<0.05与对照组比较。

2.4 术后各时点CRP、IL-6水平比较

与T0比较,2组患者T1—T4时点CRP、IL-6水平均逐渐下降(P<0.05),T3—T4时点观察组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指标组别nT0T1T2T3T4CRP ρ/(mg·L-1)观察组6219±318±3∗16±3∗8±2∗#5±2∗#对照组6219±319±3∗16±3∗12±2∗9±2∗IL-6 ρ/(ng·L-1)观察组6230±422±4∗19±3∗11±3∗#9±2∗#对照组6231±523±4∗20±4∗18±3∗13±2∗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T0时点比较。

2.5 疼痛及报警处理时间及按压自控镇痛次数比较

观察组疼痛及报警处理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妇按压自控镇痛键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组别n疼痛及报警处理时间t/min按压自控镇痛键次数/次观察组628.4±2.6#5.6±2.1对照组6213.5±3.06.8±2.4

#P<0.05与对照组比较。

2.6 镇痛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镇痛满意45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1例,镇痛总体满意率为98.38%;对照组镇痛满意32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0例,镇痛总体满意率为83.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P<0.05)。

2.7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2例产妇出现恶心、呕吐、瘙痒症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2%;对照组3例产妇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痫前期是孕妇特发的严重综合病症,以高血压、蛋白尿及水肿为临床特征,严重者常并发脑溢血、心衰、胎盘早剥及急性肾衰竭,对母婴危害较大,是造成孕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7]。适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治疗子痫前期、保障母婴安全的关键手段。剖宫产术后镇痛是剖宫产手术的重点内容,对于子痫前期产妇,良好的镇痛是保证术后产妇预后的关键措施。

本研究对比传统电子镇痛泵与无线镇痛泵系统在子痫前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对产妇进行镇痛效果评分,结果显示,使用无线镇痛泵系统产妇在自控镇痛4~48 h时的镇痛评分显著优于传统电子泵镇痛;提示无线镇痛泵系统可显著提升子痫前期产妇镇痛效果。子痫前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是影响产妇预后的重要指标,而术后镇痛不足,会引起产妇生理及心理方面的负面因素,出现抑郁、焦虑、失眠等情绪,影响乳汁分泌,导致产妇内分泌、免疫等功能的改变,对于子痫前期产妇来说,疼痛刺激极易引发其循环系统的剧烈波动,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险事件的发生[8-9]。本研究对产妇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分析,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的产妇在镇痛8~48 h时的心率、血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采用无线镇痛泵可有效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除血液动力学波动,部分炎症因子变化也能一定程度反映机体应激反应,本研究针对产妇镇痛前后CRP、IL-6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镇痛后均出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提示术后镇痛可帮助缓解机体应激状态,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的产妇指标下降更快,提示无线镇痛系统减轻机体应激可能更具优势。本研究中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的医师处理报警及疼痛的时间显著低于采用传统电子镇痛泵组,这一结果也提示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可帮助医师快速、高效发现并处理问题,减少产妇等待时间。上述研究结果的差异性由传统电子镇痛泵和无线镇痛系统各自镇痛特点决定的,传统电子镇痛泵无法实时监控镇痛泵的参数和运行状态,镇痛信息无法及时掌握,必须通过人力巡视发现问题,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及时有效干预镇痛不足或过甚。无线镇痛系统通过无线电传输形式将正在运行的无线镇痛泵的信息集中到监测台,在监测台的作用下对设备运行情况、报警情况等进行分析,进而人为的处理各种报警事件和调整泵注速度,从而实现了个体化疼痛治疗,镇痛效果更为理想满意。

临床上常用的电子镇痛泵虽能根据产妇镇痛程度进行调整,但在病区相对分散的医院,医生管理不便,对于产妇镇痛不佳或镇痛泵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反馈和解决,容易引发不良事件的发生,另外麻醉医生不可能随时去病房了解镇痛情况,治疗过程缺乏医患沟通,也将影响产妇满意度[10-11]。无线镇痛系统可在医生设定参数控制下,产妇参与自我间断给药,充分体现医护人员实时监控管理和病人自控镇痛管理相结合的优势,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科学、安全、高效的管理术后镇痛产妇[12]。

产妇镇痛满意度是评价镇痛质量的重要指标,对2组产妇满意度进行分析,无线镇痛泵系统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电子镇痛泵。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无线镇痛系统可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另一方面,无线镇痛泵系统中产妇出现镇痛及镇痛泵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进行处理,减少产妇等待时间,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这种以产妇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可提升产妇对镇痛管理的满意度[13]。康培培等[14]探究无线镇痛泵系统用于术后皮下产妇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采用无线镇痛泵系统的医师对信息针对性处理的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电子泵组别,其产妇镇痛满意度也显著高于电子镇痛泵组;李美玲等[15]研究证实无线镇痛泵可显著提升镇痛效果,减少疼痛及报警处理时间,提高镇痛满意度。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无线镇痛泵系统在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医师的工作量,提高镇痛效果及镇痛满意度。

猜你喜欢
自控子痫无线
次氯酸钠消毒系统及其自控改造与应用
电气工程中自控设备电磁干扰问题探讨
阿司匹林配合钙剂和叶酸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无线互联科技》征稿词(2021)
成功来自于自控
无线追踪3
基于ARM的无线WiFi插排的设计
一种PP型无线供电系统的分析
12例产前子痫患者的急诊救护
HSP70、NF-κB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