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面子

2020-01-07 08:18潘爱娅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针线活儿老哥年老

潘爱娅

我们姐弟几个从小就知道,母亲是爱面子的人。

记得在困难时期,确实不少人顾不上面子。那些年,青黄不接,家家粮食危机,我们家的锅里已经是“瓜菜代”了。可我的小伙伴们碗里,还有麦粉“疙瘩头”。谁家有多少粮食,村里人心里都有数儿,这肯定来路不明。母亲从她好友的口中得知,原来许多人家夜里到麦田里捋麦粒子。往大里说,夜间偷集体的麦子是违法的。然而,因为“偷”的多了,大家都睁只眼闭只眼。

母亲也想孩子们的碗里有点儿粮食,也想在夜色里捋回一点儿麦粒。然而她做不到,这毕竟是暗地里见不得人的事情。

那种死得辱不得的心理,让母亲饿得几乎没了命。一点儿南瓜糊糊要喂饱孩子们,她自己只得用野菜充饥。久之,脚面浮肿得透亮。母亲人缘好,有好姐妹看到她的窘況,送来一点儿粮食,顺便带来一点儿针线活儿请她帮忙。这让母亲看到了希望。

识文断字和针线活儿是母亲的强项,她认为这是有面子的一种技术。既然为了心灵的干净,不愿做那不光明的事情,于是就拿起一根针,日日夜夜为村里人做衣做鞋,获得一点儿粮食,竟然渡过了困难时期,把我们几个养大了。

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互相的。母亲在娘家时是大小姐,农活儿干得不是很好。为了不塌面子,只有起早贪黑多付出时间。即使这样,还是拼不过农家妇女们。尤其是那挑担子的苦活儿,总是落在别人后头。村里没人瞧不起她,那些婶娘叔伯们抽空还会帮她一把。母亲把帮了她的人都记在心中,在适合的机会,还以小小的回报。几个鸡蛋或者一双小老虎鞋,这都是母亲平时攒下的,作为回馈人情的东西。

待我们长大离开农村时父母亲已经年老。当时的农村条件还很落后,吃水要从老远的塘里挑回,好一点儿的食品还要到十几里路的镇上去买,靠的都是双肩与双脚,这对于年老的人是不方便的。我们姐弟就想让父母亲到城市生活。可是,母亲不同意。理由是,她在自己的家乡能得到大家的尊敬,活得有面子。到了城市里,怕是城里人瞧不起她是乡下来的,即使日子过得轻松,没了尊严心里会难受。

就这样,母亲放弃一直羡慕的城市生活,坚决留在乡村里。母亲所讲究的自尊,也确实让她的人生获得了尊严。比如,哪家小夫妻吵架了,家人无论怎么都劝不了。这时候,就有人请她前去。如果是那妻子嘴巴强,母亲对她轻轻巧巧地说:“古人说,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嫂子少说两句啊!给男人一点儿面子,人家会夸你是好嫂子的。”

过后,母亲又说那丈夫:“哥哥是男子汉,是大丈夫,让老婆一点儿就不是好人啰?”

其实,从我母亲一开始踏进那小两口的家门,吵架就立马停止了。因为这位受人尊重的老人来登门,他们自己也有了面子。那位嫂子不再吱声,立刻泡茶招待来客。

母亲去世后,我们准备在家乡的后山上下葬。没想到的是,我们唤作老哥的生产队长说:“她老人家最是德高望重的人,不能这样上山,我们要用轿子把她抬上去。”老哥找来大木躺椅,找来四个小伙子,抬着母亲的灵盒,葬在她的长眠之地。

责任编辑:孙晓雪

猜你喜欢
针线活儿老哥年老
奶奶的针线活儿
被嫌弃的中年老母亲的一生
老哥刘益善
老哥刘益善
阿秀婆婆的针线活儿
你愿意像他们一样年老时牵手“退隐山林”吗
年轻
老哥们“能整事”
年老未敢忘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