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新疆兵团棉花前期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中后期防控技术

2020-01-08 07:49丁丽丽李红
中国棉花 2020年8期
关键词:棉蚜棉铃虫黄萎病

丁丽丽,李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乌鲁木齐830011)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重要的支柱产业[1],然而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严重制约兵团棉花产业的发展,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 2019年冬季气温偏高,2020 年春季气温回升快、温度偏高、降水少等气候特点,利于棉花棉叶螨、棉蓟马等害虫的活动与繁殖[3]。依据2020 年兵团棉花前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并结合当前气候特点,提出棉花中后期病虫害防控技术措施,为做好兵团棉花铃期防病虫保铃保蕾及棉花丰产丰收提供参考。

1 兵团2020 年棉花前期主要病虫害发生概况及特点

1.1 前期棉田病虫害发生种类

2020 年棉花前期主要虫害为棉蚜、棉蓟马、棉叶螨、棉铃虫、棉盲蝽等;主要病害为苗期病害、黄萎病、枯萎病等。

1.2 前期病虫害发生概况及特点

2020 年新疆北疆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 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棉蓟马、棉叶螨、棉蚜出蛰活动期较上年(2019 年,下同)偏早,棉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期较上年提前。 受春季气候条件的影响,棉蚜迁入棉田始见期比上年偏早5~7 d,4 月上中旬开始在南疆棉田边杂草上危害,5 月份迁入棉田危害,发生期早于上年;苗蚜整体偏轻发生,在南疆第一师、 第三师等局部偏重发生;7 月份伏蚜在棉田整体中度发生,在第二师、第三师、第八师等局部偏重发生。 棉蓟马4 月中旬在南疆棉田迁入危害,5 月上中旬在南北疆棉田普遍进入危害高峰期,整体偏轻发生,在第二师、第六师等局部偏重发生。棉叶螨早春在北疆植棉区杂草上的出蛰活动期在3 月下旬,较上年提前3~5 d;5 月上中旬在棉田以中心株发生危害;6 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干旱气候条件的影响,在棉田以中心株至点片发生危害,整体轻发生,在第六师、第七师等局部中度发生。 2020年春季棉铃虫越冬代成虫羽化期较上年偏早2~7 d,6 月中旬为一代棉铃虫成虫羽化期, 南北疆二代幼虫在棉田普遍轻发生,在第二师等局部番茄田偏重发生;7 月下旬二代棉铃虫成虫进入羽化期,三代幼虫在棉田整体偏轻发生,在第六师、第七师、第八师局部番茄田、玉米田等中度发生。棉盲蝽于4 月底至5 月初在南疆棉田迁入危害,5 月中下旬在北疆棉田进入危害期,6 月份达到危害高峰期,整体轻发生,在第一师、第七师等局部中度发生。

2020 年春季南疆气温偏低,降雨偏多,棉花苗期病害较往年偏重发生,且重于北疆,在第二师局部偏重发生。 6 月份以来,棉花枯萎病轻发生,黄萎病偏轻发生,在第七师、第八师、第一师局部偏重发生。

2 防治策略

针对棉花中后期病虫害防控的主攻靶标和兼治对象,以病虫害监测预警为依据,并结合南北疆农业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突出预防为主,充分发挥棉田生态调控和棉花补偿作用, 抓好生长期控害、铃期保铃保产及虫情监测、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措施[4-5]。

3 中后期防控技术措施

3.1 继续强化病虫害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治工作

兵、师、团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棉花生长中后期应重点加强棉蚜、棉叶螨、棉铃虫、枯黄萎病等主要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其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扩大信息指导覆盖面,为开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及技术指导。

3.2 持续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根据南北疆垦区农业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加大宣传和推广应用频振杀虫灯、 棉铃虫食诱剂、性诱器、诱蚜黄板等理化诱控技术。 如:在2 代、3 代棉铃虫羽化始期,以条带方式滴洒生物食诱剂诱杀成虫,每隔50~80 cm 于1 行棉株顶部叶面均匀施药[6];使用棉铃虫性诱剂诱杀2 代、3 代棉铃虫成虫,每666.7 m2设置1 个干式诱捕器[6]。 加大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的宣传推广应用力度,指导广大职工合理用药、科学用药,不断提升防控效果,达到农药减量控害目的。

3.3 把握关键防控时期,科学选药用药

3.3.1棉蚜。 在棉蚜以中心株和点片发生时,减少或推迟大面积用药,为天敌生存、繁殖和活动创造条件。中后期棉蚜卷叶株率在5%~10%,且单株倒三叶蚜量300~400 头, 益害比低于1∶500 时,选用生物苦参碱、藜芦碱等植物源农药,或选用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氟啶虫胺腈、氟啶·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双丙环虫酯等环境友好型药剂喷施防治。

3.3.2棉铃虫。 当2 代棉铃虫百株落卵量20~25粒或百株低龄幼虫8~10 头时,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制剂、甲维盐、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及时防治;当3 代棉铃虫百株卵量15 粒,低龄幼虫5~10 头时,选用棉铃虫NPV、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防治。3.3.3棉叶螨。 重点做好中心株的控制,当棉叶螨点片发生时,选用阿维菌素、四螨嗪、哒螨灵、螺螨酯等点片挑治,严防扩散蔓延。

3.3.4黄萎病。 在黄萎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随水滴施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菌肥预防,或叶面喷施枯草芽孢杆菌、芸薹素内酯等生物制剂预防和控制病情扩散[7-8],并及时拔除棉田病株带出田外销毁。

3.4 加大防控技术培训和督导服务力度

兵团、师、团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连队要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在棉花中后期病虫害防控关键期,就农药的科学选择、包装废弃物处理、剧毒高毒农药禁限用范围等,利用微信群、QQ 群、电视、广播、板报等多种媒体对各级农业技术人员、职工开展防控技术指导,保障农药合理安全使用。 兵、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防控技术的培训和督查, 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开展防控技术巡回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技术措施的普及率和到位率。此外,各级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强农药经营环节的监督检查, 确保相关产品质量。

猜你喜欢
棉蚜棉铃虫黄萎病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科学家发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型抗菌蛋白
七星瓢虫对不同初始密度棉蚜种群的调控作用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气象因素对棉蚜生长影响的分析
棉蚜取食被棉长管蚜危害棉花后其相关酶的活性
棉蚜茧蜂对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棉花的趋性行为反应
芦笋田棉铃虫药剂筛选试验探究
玉米棉铃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