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特色建设

2020-01-08 13:2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师资舞蹈教学内容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2)

舞蹈是艺术之母,是艺术最初的表现形式。早在音乐、绘画以及语言产生之前的远古时期,最初的人类就使用象征性的肢体动作来表情达意,传授生活技能,再现历史事件。舞蹈艺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教育形式,也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舞蹈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变迁,发展至今,更显博大精深。舞蹈在审美、健身、认知、娱乐、社交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是很多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将舞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重点发展的特色课程来建设,无疑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在舞蹈课程特色建设过程中,立足于培养特长、突出特点、学生特需、师资特强四个层面进行建设,不乏是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一条途径。

1 培养目标定位为舞蹈特长

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学校教育理念的体现,是一个专业实施教育教学的工作核心,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教育理想定位。在全国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有370余所,各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虽各有侧重,但绝大多数院校显得差别不大,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一个没有优势特色的专业是没有生命力的,一个没有个性特长的人才也是缺乏竞争力的。所以,对于舞蹈教学资源丰富,舞蹈学科基础较强的院校,将舞蹈定位为学前教育专业特长目标,不仅因为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学前专业全能教育的补充,还是舞蹈课程建设发展的需要。

1.1 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了尊重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足于素质教育,舞蹈的育人功能,相对于其他学科,其作用是最为全面的。舞蹈,作为艺术最早的表现形式,与生命同在。舞蹈伴随了人类的整个进步历程,是人类最早的教育形式。舞蹈在审美、健身、认知、娱乐、社交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全面的教育作用,远远优于其它艺术学科。

所以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之外,还具备幼儿舞蹈教育的基本能力。不但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艺术素养的需要,还是所培养的幼师能承担起幼儿素质教育的职责。另外,从就业的角度看,具有舞蹈教学特长的幼师,必然更有竞争优势,显然会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1.2 舞蹈特长是全能教育的最佳补充

全能型老师的培养方式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普遍做法。全能型的老师就是“万精油”,什么都学,唱歌、钢琴、舞蹈、绘画等等各科类都会一点,但都不精。如果,我们将重点适当往一个门类倾斜,有主次地培养学生特长能力,那么,就能解决出一专多能的专业要求。

随着社会大众物质经济条件的改善,民众对舞蹈的追捧愈加狂热。学习舞蹈的益处,早已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从各个人满为患的舞蹈培训机构看,学前年龄层次的舞蹈培训班占了绝对大的比例。由此可见,学前阶段的舞蹈教育需求是非常大的。

目前,学前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主要都由校外艺术培训机构来承担。而在大多数幼儿园里,非常缺乏既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又对幼儿舞蹈教育具有相应专业基础知识,还具备较强舞蹈教学能力的特长老师。我们从幼儿园师资实际需求的角度来分析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符合现阶段的教育实际和现实需要。

2 培养方案体现舞蹈要求特高

人才的培养、知识的传播、目标的确立,都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培养方案来具化和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的直接体现,是一个专业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主要依据。

培养具有舞蹈特长的学前教育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就需要在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中对于课程设置进行倾斜,在舞蹈课程的教学大纲、监督评价和实践环节等方面予以特别优化和重点要求。

2.1 针对性优化舞蹈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学过程中,落实人培方案、实施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包含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的具体方式和安排。

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教学大纲既要明确课程目标,也应细化章节任务;既要明确学习内容,也应鼓励拓展创新;既要突出特长教学,也要兼顾普及教学;既要遵循专业规范,更应注意专业特征;既要注重学科融合,也应发挥课程特色。基于以上,在教学大纲的制定层面,教学管理机构应该特别重视,并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组织专家团队认真研究和反复论证后方可确立,让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在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完善人才培养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过程中真正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2.2 严谨教学监控和系统考评

教学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教学计划,监督教学过程,检查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教”和“学”是构成学校教育的两大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监控的工作对象。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系统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基础保障作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的主导方向,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主体,提供最具学习价值的课程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自有其独特性。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习任务、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与舞蹈专业的舞蹈课、培训机构的舞蹈课、社会考级的舞蹈课均有很大的差异性。学前教育的舞蹈课具有内容选择范围广、教学发挥空间大、规范教学要求高等特点。这就需要任课老师严格遵循既定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杜绝随意教学现象的发生,避免幼儿舞蹈成人化教学导向的偏差。

另外,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习中,学生对舞蹈知识的了解情况、对舞蹈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均应结合课程特征,对应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的考核和客观评价。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需要有一整套严谨、细致的监控机制和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来保障既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要求的落实。

2.3 教学成果展示交流常态化

舞蹈课程具有技能加理论同步教学和体验展示的特性。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教学,舞蹈的教学成果的呈现非常直观。所以,需要对舞蹈课程的教学成果搭建各层面的展示交流的平台,并使之规范化和常态化。

教学成果的公开展示,一是丰富学生舞台实践经验,提升自信心;二是督促学生展示自我意识,获得成就感;三是检验舞蹈课程教学成果,督促教学交流;四是普及舞蹈艺术专业知识,营造艺术氛围。

通过教学成果的展示交流和分析总结,不管是班级之间的观摩,还是学生之间的对比,或是老师之间的分享,都能够使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很容易发现是“教”的问题,还是“学”的问题,并通过集体智慧进行分析和解决。只要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做法就是好办法。

3 舞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特需

舞蹈这门课程具有文化内涵深厚,表现形式多样,教材选择繁杂,教学内容丰富等特点。学前教育阶段的舞蹈教学,应该特别注意避免儿童舞蹈成人化的问题。规范的、实用的、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课程内容是学生特别需要的,也是优质特色课程的构成要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应该从学得会、用得上、有价值等层面来整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

3.1 针对学前儿童特点特征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是针对学前儿童阶段的舞蹈课,从课程的教学内容层面来比较,学前教育舞蹈课的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舞蹈课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中,特别要注意儿童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特征。

首先就必须特别重视学前儿童的身体特点。学前儿童的身体处于高速发育成长阶段,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科学地制定教学内容。否则,舞蹈课不但不能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甚至给孩子和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灾难。

其次,要特别重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舞蹈是集动觉与听觉为一体,是促进幼儿大脑发育的最好途径之一。舞蹈教师应该具备准确把握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心理特征的能力,对学前儿童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关注范围、表现意识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充分考虑儿童心理特征,使舞蹈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和专业性。

3.2 兼顾五大领域学科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为核心内容来构建。在课程体系中,课程与课程之间具有彼此衔接的关系,课程内容之间相互呼应,存在逻辑性和相互支撑的要求。

舞蹈属于艺术领域的课程,舞蹈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是任何学科都无法代替的。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教育形式,舞蹈艺术发展至今,早已承载了广泛的教育内涵。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舞蹈课程内容应该更能兼顾五大领域学科内容。同时,这也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严格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中一项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老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具体要求是扬长避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提高教学实效。

课程教学是针对全班所有学生的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所有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多半是高中生,没有舞蹈基础,且学生舞蹈基础条件差异较大。所以在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几个方面: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生源舞蹈基础的问题;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身体条件的问题;再次,在动作的讲解中,要注意由浅入深方式的问题;另外,在语言的使用中,要注意学生接受认同的问题。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尤为重要,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育公平的体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4 优化团队突出舞蹈师资特强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教师在学校发展、人才培养、专业教育和课程建设等层面,都起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师资是实现专业建设的基石,是完善课程特色发展的保障。团队是指为了实现同一目标,由相互协作的个人所组成的群体。团队具有合理利用每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各成员的特长优势,形成资源互补,解决问题,高效开展工作的特点。形成特强的舞蹈师资团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本校舞蹈师资的个体优势进行合理配置,结合各个教师的专业擅长科目安排教学;二是根据课程教学单元所欠缺的科目,有针对性地甄选校外教师进行聘用,实现优化舞蹈课程教师团队的目标。

4.1 结合教师擅长,承担单元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的教学内容一般主要分三大部分,即:舞蹈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创技法。若将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教学分成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进行教学的话,首先就需要解放学生身体,开发运动幅度,解决肢体协调性等问题。那么,初期阶段就应该进行舞蹈基础训练部分的教学。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能力后,需要拓展舞蹈内容,了解舞蹈内涵,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背景渊源和风格特点。所以,中期阶段安排民族民间舞蹈部分进行教学。学生具备了相应的舞蹈表现能力,对舞蹈元素有了一些积累,对舞蹈内涵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再进行成品剧目的排练和编舞技法的学习。这样方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故此,应该将舞蹈创编部分安排在后期进行教学。

舞蹈学科专业主要分舞蹈教育、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史论四大方向,其中又分有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音乐剧、国际标准舞等专业门类。从专业院校毕业的舞蹈老师,必然是以上之一的相关专业方向。学有所专,业有所长。从舞蹈专业院系毕业的舞蹈教师,往往会有其最为擅长的教学内容方向。在安排教学中,充分结合教师最为擅长的舞蹈方向进行分单元教学,无疑是优化师资配置、突出师资力量最强的做法之一。

4.2 精准外聘教师,优化团队结构

学前教育专业是最近几年扩招幅度最大的专业之一。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学科专业的发展和课程结构的调整,对于师资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学校原有的师资,显然难以满足专业班级和学生人数巨增的教学需要。各院校普遍存在师资引进的速度难跟上学生数量增长的速度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实行聘用校外教师,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是各教学单位普遍采用的主要手段。

在舞蹈教师的聘用上应特别注意几个方面。一是,针对课程单元欠缺师资进行外聘。在聘用校外舞蹈师资时,从课程教学单元要求考虑,聘请欠缺单元的师资,让外聘教师与校内教师真正形成教学互补的关系;二是,结合职称结构欠缺师资进行外聘。高职称的教师无疑是外聘教师的首选,是提升师资职称结构的最佳途径。三是,面向舞蹈业界资源广泛选聘。借用网络及业界交流平台等多种途径宣传外聘教师的需求消息,会吸引更多的舞蹈人才加入到师资队伍中来,便于建立舞蹈外聘教师资源库;四是,完善外聘教师管理制度。请得来、用得好、留得住,是做好外聘教师管理工作九字方针。

舞蹈这门古老而又常新的艺术形式,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舞蹈教育是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幼儿舞蹈教育自有其独特性,更具针对性。对学前阶段的舞蹈教学的规范性和要求是非常的高。幼儿舞蹈教育的偏差,所带来的危害性是很严重的,甚至会对幼儿的身体、心理、审美意识等方面产生间直接的影响。本文从培养目标定位、教学方案制定、教学内容选择、师资团队构建四个方面,通过培养特长、突出特点、学生特需、师资特强四个目标来体现课程特色。以期本观点能引起大家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的重视,让舞蹈课程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最有价值、具特色的课程。

猜你喜欢
师资舞蹈教学内容
冰上舞蹈搭档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和舞蹈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不断提高职教师资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