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图书馆员的自我修养

2020-01-08 14:51王艳君
图书馆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东莞馆员图书馆

王艳君

1 回顾

“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在今年的端午节点亮了全国,也点燃了社会的读书热情。仅东莞图书馆在央视报道后10天内,就有347张“休眠卡”被激活。作为接收吴桂春先生留言的第一人,我简要复述一下事情的经过。

2020年6月24日中午,正当服务台换班吃饭时间,吴桂春大叔来退证,他和平常的读者不一样,拿着证看着,迟迟没有给我,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我:“怎么啦?”

吴:“我是真舍不得退呀!”

我:“不舍得就留着嘛。”

吴:“不了,找不到工,要回老家了,想把押金取出来。”

我:“那就退吧,下次来可以再重新办。”

吴:“哎,我今年55岁了,回去了,怕是再也来不了了。”(吴大叔表情黯然,眼中有着浓浓的不舍)“我从2008年开始就在这里看书,12年了,如果不是上班,我都在这里,现在要走了,东莞最舍不得的,就是你们图书馆了。”

这样的感情与眷恋让人动容,我说:“那可以请您给我们留个言吗?”于是,感动万千人的深情留言产生了[1]。

吴大叔走后,搭档卢慧婷来了,我当即给她看留言。那种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图书馆的不舍交织的厚重情感让她动容,她当即把留言拍照发到读者服务中心工作群,并说:“让大家感受一下我们工作的意义。”这则留言很快从工作群转发到朋友圈,到豆瓣,到新浪微博……最终引发热议,激起海内外关注。

2 反思

故事发生后,很多媒体采访,我要回答很多问题,包括:当时你为什么要让他留言?他留言时还说了些什么?你让他留言时都想了些什么?图书馆平时都要求你们这么做吗?图书馆怎样培训你们的?你对农民工有什么看法?你对图书馆服务有什么看法?这些问题,有的我平常也在想,有的我从未思考过。感谢媒体从不同视角向我提出了问题,促进了我对职业的思考。下面简单谈谈我从事图书馆工作16年的感想与反思。

我眼中的图书馆,是一个民众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公共文化机构,民众对她的基本要求是普遍均等地服务于每一个想学习的人。她一直不断地成长着:1980年以前的图书馆,供书以多、场馆以大为美;1980 年以降,丰富的数字资源、沟通全球知识才时髦;2000年后书和知识的获取更加容易,若不允文允武,谈得了叔本华、飞得了无人机,谈何引领阅读风潮?到2020 年,还有更多有趣之物萌芽待出。作为专业馆员,如果不想随着年龄增加,除镜片越变越厚外别无所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与修养,才能与她契合,否则如何跟着她潇洒、跟着她飞?在我看来,只有不停地提高修养,才能跟上她的脚步。

培养一个人的修养,最重要的是读书。善读可以医愚。以我为例,我从小不是一个特别聪敏的孩子,因为我发现自己的反应总比别人慢一拍,但是我爱读书,就算是语文课本,也要读好几遍,对文字有着一种偏好。在小学和中学,我的图书馆主要是两位老师家的书房:一是邻居也是我小学副校长刘庆珍家的书房,这里多半是诸子百家、《三言二拍》《红楼梦》等大部头,我其实不求甚解,但都拿过来读读,至今还记着她那珍惜不舍、反复叮嘱不要弄丢了弄坏了的表情;一是中学陶崇山老师家的书房,他家有两个墙壁直接就是书架,我每次放学就追着老师走,一路听着他侃中西文学,然后到他家拿走他的中西文学。从这些书中,我走过了不同的人生,体验了不同的情绪,也许离我所追求的睿智还差得太远太远,但我逐渐变得非常自信。而今我是一位馆员,也就相当于我自己有了几万平方米的书房和200万藏书,只要坚持读下去,我必然会继续成长。自我修养,以书为始。

图书馆承载着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为图书馆的守护者,馆员职业态度很重要,它是自我修养的重要部分。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敬业,在工作中能达到所有标准,做到不负职业不负“卿”(读者)。已退休同事孔惠莲以前玩笑说,自己在图书馆工作30年,毫不夸张地说做到了“知书达理”:说出“书”名/索书号,“知”道书在哪儿,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那“里”。翻译成专业术语,就是专业精熟、经验丰富。最高的职业态度,我觉得是爱,以参与为乐。东莞图书馆刚办打工学堂的时候,每周六日有二三场活动,我跟着当时负责的肖焕忠老师筹备、实施,几乎没有休息,也没觉得累,举办活动是一种快乐,为图书馆被人认可而快乐;自己也在学习就更快乐,因为不断扩展知识圈。

在自我修养方面,我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尚可。较强的心理素质是合格馆员自我修养的外在表现,不论工作与生活,应把握自我,有很好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以我为例,我以前不怎么爱说话,因此便着重锻炼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让自己自信起来,以自信为动力去增强能力,这样就有了目标和希望,有更多的精力处理工作和生活,也通过不断学习培养沟通能力。作为馆员,尤其是前台服务人员,好的沟通能力事半功倍。我信服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所写的:“沟通就是信息的流动。”信息流动得顺畅才能让服务过程更畅顺。对馆员和读者来说,信息流畅可以使咨询服务的对话成为一种享受。我想,如果不是自己平常一直按照书中所教的注意倾听读者的诉求、感受读者的情绪,也不会为吴桂春读者退卡时的情绪所感染,并请他写下留言。

我感受到了自己在专业能力上的欠缺。每个行业都有专业范畴,图书馆的专业能力包括文献信息的搜索、处理、研究、开发与传递,也包括对国家关于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和图书馆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的执行能力。这在同行交流、媒体问询相关政策和图书馆行业走向时尤为明显。我以前最注重参加专业能力的学习,着重在信息搜索、处理方法、信息传递等方面加强,却在图书馆专业的深度学习、行业思考方面有所欠缺。东莞图书馆提供了很多专业培训、在线讲座,也为馆员参加图书馆学专业的进修学习提供了便利,我以后更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强,逐渐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 愿景

2020年7月9日,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的“滋养心灵,彰显价值——‘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一席谈”报告会上,专家学者剖析了“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而来自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及英德、新兴等图书馆的读者们带来了自己在图书馆陪伴下成长的故事。我参与此会,受益匪浅。也许很多资深馆员会说,这样的读者,我们也有,于是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也许一些新晋馆员或未来馆员对行业的期许又强了几分,这就是“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故事为图书馆注入的力量。

在刘慈欣《三体》的结局中,地球将被二向箔压缩,末日到达之际,将尽可能多的图书刻印保留,以最直观的方式保存人类智慧,等待归来的人类传承或其他文明的发现。贴近民众的图书馆,正是这种集体智慧最直观、最易获取的地方。图书馆界经常讨论行业危机、纸质书衰落、行业愿景等问题,我认为,书和信息资源非常重要,但图书馆绝不只是书而已,文化的传承、馆员的专业素养和书一样,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部分。书少时,为读者找书;书多时,更需要馆员导读;数字资源比纸质书更多时,恰是馆员提高专业素养的契机。在我看来,专业人才是图书馆的立足之本。

猜你喜欢
东莞馆员图书馆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图书馆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公益金救孤的“东莞样本”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走进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