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长远航编队口腔卫勤保障研究

2020-01-09 08:42欧崇阳许广杰杜锦锦王立刚王胜朝
海军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卫勤口腔疾病编队

欧崇阳,许广杰,李 刚,周 慧,杜锦锦,王立刚,王胜朝

海军长远航编队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会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加之远离陆地(岸基)军队医疗机构,口腔卫勤保障、个人预防条件受限、饮食营养结构单一等,使口腔疾病的发病率较陆勤官兵更高[1]。而长远航期间口腔疾病的发生率及其对官兵战斗力的影响常常被低估,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海军口腔卫勤保障相比,在理念、资源配置、技术储备、装备器材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2]。在海军转型发展、走向深蓝的时代背景下,亟需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长远航编队口腔卫勤保障体制与技术。

1 海军长远航编队口腔卫勤保障特点分析

1.1 离岸时间长,发病率高 海军编队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期间,远离陆地、海况复杂、舰艇颠簸,连续航行时间长、新鲜果蔬补给困难,且官兵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和疲劳状态,免疫力持续下降,导致口腔疾病发病率上升,其构成比约占各类疾病的9.8%~15.3%[3-5]。长时间海上航行作业时,劳动强度大、突发情况多,官兵生理、心理均有所变化,可能导致原有的口腔慢性疾病,如慢性牙周病、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牙髓炎等急性发作,剧烈疼痛并伴有牙周肿胀、化脓感染等症状[6],加上官兵口腔健康保健意识差、就诊不便、治疗不及时等原因,均导致口腔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工作和休息,进而可能影响其战斗力。

1.2 口腔疾病诊治难,专业性强 长远航任务官兵常见的口腔疾病有:口腔溃疡、龋齿、牙周肿痛、智齿冠周炎、牙龈出血、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外伤、牙本质过敏等,占口腔疾病总例数的92.2%[7]。其中大部分疾病会引起疼痛不适,但不同疾病的症状有所差异,必须正确鉴别诊断,对症、对因处理,而口腔疾病的处置具有明显的专业性,需要经过口腔专业培训的医师或卫生员、并借助专业的口腔设备和材料才能妥善处置,具有不可替代性。

1.3 任务多样化,保障难度大 随着我海军逐渐走向深蓝,遂行演习、访问交流、护航等长远航任务日益增多,任务多样、编队舰艇和人员数量不等、时间长短不一,且突发情况多,给口腔卫勤保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带来很大困难;执行长远航口腔卫勤保障任务的口腔医师多为临时抽调,对舰艇口腔诊疗条件、携行物资器材等准备不充分;保障对象构成复杂多样,既有本舰官兵,又有临时加强人员和编队其他舰艇官兵,既有常见慢性病防治要求,又有急症或外伤的救治,加之远航海域海况复杂、航行时间长、靠岸补给时间短、靠泊点专科卫勤保障能力不明,口腔卫勤保障难度比较大。

2 海军长远航编队口腔卫勤保障的基本任务

2.1 预防保健 利用出发前或航行前段,对任务官兵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建立口腔健康档案,了解官兵的口腔健康状况及诊疗需求。对浅龋或有患龋倾向的牙齿进行预防性充填或窝沟封闭,对有牙龈出血或牙结石较多的官兵进行洁治、抛光。长航前及航渡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利用集中授课、广播、橱窗板报、图书报刊和网络平台等各种形式,向官兵宣讲口腔健康保健知识,让其了解各种口腔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危害。提高对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学会正确的维护口腔卫生的方法(如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使用牙线等),宣讲各种口腔不良习惯的危害(如吸烟、嚼槟榔等)。让官兵养成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确保在执行任务时少发病甚至不发病。

2.2 日常治疗 在海况平稳或靠岸期间,对龋齿进行充填,避免龋坏进一步发展;对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进行根管治疗,防止慢性炎症急性发作;对未完全萌出、特别是患过冠周炎的阻生第3磨牙预防性拔除,避免再次引起冠周炎及邻牙吸收、龋坏;对无法修复和无保留价值的残根、残冠给予拔除,避免引起牙髓、根尖周的炎症及牙槽骨的吸收;对患有牙周病的官兵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避免炎症进一步发展,甚至牙齿松动无法保留。

2.3 急症处理 因远航任务时间长、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作息不规律及新鲜果蔬补给少,可能会引起身体抵抗力降低,导致原有的深龋、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等急性发作,剧烈疼痛,难以忍受,需及时开髓引流、缓解疼痛;部分未完全萌出第3磨牙(智齿),远中及临面有牙龈覆盖,形成盲袋,当有食物残渣和细菌进入后可能会引起炎症、肿痛,形成智齿冠周炎,应及时冠周冲洗上药,否则可能会导致间隙感染、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威胁生命;航行期间船体颠簸、上下旋梯及训练作业时,可能会摔倒或磕碰,导致颌面部或牙齿外伤,随队保障医生应及时缝合创口和处理牙外伤。

3 远航任务期间口腔卫勤保障的问题及建议

战斗舰艇单独遂行观测、访问、演习等长远航任务时,受舰艇条件限制,一般没有口腔医师伴随保障,由随舰军医负责全舰官兵的口腔卫勤保障任务,以对症治疗为主,大部分口腔疾患只能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等药物临时控制,待靠岸补给修整期间依托当地医疗机构诊治,可能会造成病情延误或发展;由战斗舰艇、补给舰等组成的编队遂行访问、护航等长远航任务时,通常从体系医院或支队医院抽调1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口腔专科医师伴随保障,承担编队所有官兵的口腔诊疗工作,但受海况、安全等各种条件限制,战斗舰艇上的官兵一旦突发口腔急症也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只能在条件许可或集中靠岸的时候到补给舰上诊疗,口腔卫勤保障任务重、压力大。针对我海军长远航编队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口腔卫生勤务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笔者有以下3点建议。

3.1 高度重视并加强长远航编队官兵口腔卫勤研究 希望能引起各级领导和首长对长远航口腔卫勤保障作为保障部队战斗力重要因素的高度重视,针对当前我军着眼能打仗、打胜仗对口腔卫勤保障提出的新要求,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结合海军长远航部队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研究,设计对应的口腔卫勤保障策略和方案。着重研究新时期海军口腔卫勤保障的组织与实施、应急预案与救治、口腔疾病监测与预防、急症诊断与处置和长远航编队口腔疾病的发病特点、机制与干预措施等,提高海军口腔卫勤保障的水平和能力[8]。

3.2 防治结合建立健全口腔疾病三级防控体系 根据我海军口腔卫勤保障的实际情况,应优先发展舰艇等基层单位的口腔卫勤保障能力,并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和完善口腔卫勤保障的三级防治体系。一级防治为舰艇军医和卫生员,平时对全舰官兵进行口腔健康卫生宣教,提高口腔健康保健意识,能诊断常见口腔疾病并及时转诊,在遂行长远航任务时能对口腔急症准确诊断和处置;二级防治为基层卫生机构口腔诊室,对官兵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日常口腔健康保健,完成洁治、充填、根管治疗、拔牙和修复等常见口腔疾患的诊疗工作[9],争取在长远航前能解决任务官兵大部分的口腔问题,降低其在海上的发病率;三级防治为体系医院口腔科,主要完成较为复杂的口腔疾患诊疗工作,并对转诊的官兵进一步诊治。承担体系范围内专、兼职舰艇口腔军医和基层医疗机构口腔卫勤保障技术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建立健全区域性口腔疾病三级防治体系,形成完整的防治网络[9],在远航前做好任务官兵的口腔检查及诊疗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口腔隐患。

3.3 建立机制并推进口腔卫勤保障人才队伍建设 上个世纪初,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各国军队均认识到口腔卫勤保障的重要性,并逐步建立了相应的口腔医疗勤务机构,欧美等海军还设有负责口腔医疗的助理部长或牙医助理局长,而我海军还没有设立相关的机构和人员[2]。希望我海军尽早建立适应现代海战的口腔卫勤保障组织体系,加强口腔卫勤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基层专兼职口腔医师再培训、再学习、再教育,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针对长远航期间常见的口腔疾患,组织舰艇军医和卫生员学习了解口腔疾患的症状、体征和预防控制要点、熟悉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基本的应急处理措施。此外,由于现代战争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在战争发生时才开始口腔卫勤保障的组织和实施已为时已晚。我海军口腔卫生技术人员是实施海军口腔卫勤保障的主要力量,建议提高我海军口腔卫生专业人才配置的合理性,建设好并稳定好这支队伍,对于提高我海军口腔卫生勤务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0-11]。

随着中国海军逐渐走向世界,各型舰船执行长远航任务趋于常态,对我海军口腔卫勤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军应当重返研究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海军口腔卫勤保障机构和人才建设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我海军口腔卫勤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口腔卫勤保障体系,大力加强长远航编队官兵口腔卫生保障工作,以优质的口腔卫勤服务保障和提高海军官兵的战斗力。

猜你喜欢
卫勤口腔疾病编队
《口腔疾病防治》被瑞士HINARI 数据库收录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吃饭老塞牙,小心口腔疾病找上门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临床预防干预在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对口腔疾病作用的研究综述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基于事件驱动的多飞行器编队协同控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外卫勤机构配备研究
电磁航天器编队位置跟踪自适应协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