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谬误下赏识与惩戒教育理念审思

2020-01-09 13:18刘辉亚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区别对待评判差生

■王 健,刘辉亚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201)

破窗谬误出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笔下:一个顽童把窗户打破了,窗户的主人就要去买玻璃,这将刺激玻璃的生产。制造玻璃的工人完成订单以后,就可以去买面包,面包工人又可以去买衣服,这样就推动了一连串的生产,以此产生了许多“多难兴邦”等观点。巴斯夏对这样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人们只看见了破坏之后的进步,没有看见如果没有破坏是否会有更大的进步,以此引申到教育领域,能否在选择赏识和惩戒这两种教育方式时,看见那些选择背后看不见的结果,是区分一个教育者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

一、破窗谬误下的赏识与惩戒教育困境

现代主流经济学在认识思维和分析方法上的狭隘性必然会导致“破窗谬误”,而随着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扩张,当这种认识思维和分析方法运用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时,所产生的“破窗谬误”也必然会越来越凸显[1]。破窗谬误于教育领域的一大变种便是教师对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机械使用,许多教师看不见两种教育方式使用造成的可能后果,致使学生在盗夸赏识或高判惩戒的割裂化观点以及赏识惩戒混乱化的教育方式下无所适从,身心受到严重消极影响。

(一)割裂化

赏识与惩戒相互纠缠,关于此类问题的学术争议也已持续了太久。必须指出,无论是推崇赏识还是惩戒都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二者绝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应该相辅相成地作用于教育过程之中。值得认可的是,维护任何一方的学者都有效促进了赏识和惩戒的深刻研究,发掘了两者的大量长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样的割裂观点导致了不同的极端。

1.盗夸赏识

赏识教育目前备受推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成为了赏识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认为人具有语言、逻辑-数理、空间等八种涵盖全方位的智能因素。针对学生的多种智能的差异性与多元性,赏识需要做到持之以恒,长期且反复地进行,使学生能从外在的肯定,逐渐内化为自我肯定[2]。多元化评价体系成了赏识教育支持者的主要论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只是一种工具,而工具具有中立性。使用多元评价体系评价学生的同时,不仅可以发现学生更多的长处,也暴露了学生更多的不足。教师只着眼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赞赏,忽视大量的不足,在学生的能力还未展露的时候提前赞赏,是在降低要求,不仅激励效果微弱,还会导致学生安于现状,适得其反。

2.高判惩戒

提倡惩戒教育的教育者,主张“严师出高徒”。惩罚是对违纪者在心理或生理上施以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出现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它与“奖励”相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3]。但在实际教学中,“严师”所效之法却带来大量的伤害,惩戒常常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部分教师为了避开生理惩罚可能引发的谴责选用严重的心理惩戒,致使自卑、厌学等不良情绪滋生。在此基础上,学生被标签化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好生”“差生”之间的歧视与逆歧视,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矛盾不断被激化。

(二)混乱化

教学困境在于教育方式的混乱化。许多教师对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没有太多明确的认识。赏识和惩戒交杂在他们的教学当中,随意地进行奖赏和惩罚。奖惩没有固定的标准,学生自然也陷入相应的自我评价混乱。学生的行为目标转向迎合老师偏好,学习目标发生了本质偏移,教育的作用大打折扣甚至背道而驰。

二、赏识与惩戒教育的现状分析

绝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倾向于赏识教育的运用,不是出于对赏识和惩戒的审慎思考,而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学生群体之间的歧视问题以及在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引发的一系列对立矛盾。

(一)区别对待和歧视

惩戒带来学生标签化。单一评价体系下的惩戒会在学生眼中衍化为对“好生”“差生”的区别对待,造成群体之间的歧视与逆向歧视。“好生”轻视“差生”,“差生”厌恶“好生”。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学生在其中的角色与行为将会决定未来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定位,而当学生之间的歧视与逆向歧视充斥在学校环境中时,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社会角色定位。

(二)师生对立和家校对立

教育惩戒评判标准在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存在差异性理解,致使角色之间呈现矛盾对立。由于学生的独特性,教师的惩戒方式和程度不能适用于每一个学生,一旦选择不当则会导致学生心理生理出现严重问题。同类学生目睹这样的情况也会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大大阻碍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这样的师生关系传播到家庭,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则会被进一步确立。这样的矛盾本身具有固着性,一旦建立就不易消除,将直接导致学校的各项活动不被理解支持,学校的育人工作受到根本影响。

三、赏识与惩戒教育的改进策略

针对现存对于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的误区与顾虑,提供认知标准化、歧视正视化、机制精细化、效果可视化四条解决路径。

(一)认知标准化

矛盾冲突的首要前提就是双方对于一系列相关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所以确立教育方式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对于赏识与惩戒统一的认知、评判和处理标准,进而使赏识和惩戒都有规矩可依,规避掉所谓的“不必要麻烦”。

1.共识的确立

首先,对于赏识和惩戒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需要建立共识。什么样的行为值得赏识,什么样的行为必须受到惩戒,教育者都需要和学生、家长进行细致的沟通并对学生展开相关的教育活动。其次,共识的建立还需要发挥好班规校规的限制作用,学校需要对相关共识以规则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共识由概念固化为实体,获得实质上的效力,真正提高相关教育工作的效率。

2.权力的保护

教师的惩戒权力需要得到保护。实际教学中部分家校之间的矛盾根源在于家长本身的眼界受限,对于教师本身正当的教育惩戒行为不够理解。这对学生身心发展极为不利。而若教师迫于压力放弃施行正当的惩戒,放任学生生活在家长不妥的溺爱环境之中显然极不可取。保护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保护需要上升到法律层面,并得到学校的具体措施支持,教师的顾虑才能有所消减,开始真正审思赏识与惩戒的作用与选择。

近些年来,对于惩戒教育的拨正和对赏识教育的批判越来越多,相关的报道也越发频繁。《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公布也展现我国对于当前教育惩戒的理性思考与保护。当这些理性的声音响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每一个社会角色的共识时,社会对于教师惩戒权力的正当保护也会走向常态,成为教育者一项普遍认同的基本权力。

(二)歧视正视化

教育者对于歧视的最大误区就是普遍认为歧视是可消除的,其实不然。区别对待发生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为小型社会的学校环境,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区别对待是不可避免且富有效率的,非但不应该避免区别对待,我们还应该审慎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区别对待的优越性,达到对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最适合的教育方式与之对应。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正是区别对待的合理运用。

尽管区别对待是无处不在且合理高效的,但“好生”与“差生”群体之间的歧视与逆向歧视仍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教育者“歧视”或者说区别对待的对象出现了偏差:教育者必须强调区别对待或是歧视的对象应该是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本身,而无关学生个人。评价体系单一是造成学生群体对教师惩戒行为的评判标准形成刻板印象的重要原因,学生对于教师偏袒“好生”的误解往往都是建立在教师只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运用好多元的评价体系,可以显著减少“好生”“差生”等学生群体的分化,消解彼此之间的歧视与逆歧视。

(三)机制精细化

1.奖惩机制

第一,针对学生不同行为进行级别划分,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分级处理,可划分为一般、较重、严重,视行为的具体程度选择相应的教师赏识或惩戒,无论赏识还是惩戒都要严格根据机制行使,避免奖惩失当,造成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混乱;第二,构建多元化的赏识与惩戒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差异性,针对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有准确合适的赏识和惩戒,避免出现机械地按规处理致使学生受到超过承受能力的赏识或惩戒,造成发展失衡。第三,设置积分等级制,增加学生出现违规行为的沉没成本,以短周期形式更新,给每一个学生有重新开始做好自己的信心,实现学生积极行为的正效应扩散。

2.权责保护机制

权责保护机制首先要基于对教师的细致考察,确认教师的品行问题,周期性地调查了解教师动态,确保其对于赏识和惩戒能有理性的判断。学校更要为特殊情况留有余地,设置好救济手段。当出现赏识或惩戒失当时,家长和学生可以通过救济手段与学校沟通,成立调查小组进行公正评判,避免家校两方出于对立面的糟糕境地,有效解决问题。同时,调查小组也是对教师正当惩戒的有力保护手段,学校调查小组基于事实的公正评判之后,若教师行为为正当惩戒,学校将是教师坚实的支持者,保护教师权益不受侵犯。

(四)效果可视化

无论是赏识还是惩戒,教育的效果需要做到可被观察。将周期内的学生行为经过相应合理的机制规则下的赏识与惩戒教育之后发生的变化以访谈、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报告给家长和学生本人,一方面可以加强家校联系,获得进一步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反思周期内赏识和惩戒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家长展开情况交流,针对具体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策略研究,拓深教育的育人作用。

在破窗谬误的启示下,一个教育者优秀与否的评判标准应该是能否看见那些看不见的结果并加以评判。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学者们关于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孰优孰劣的讨论不在少数,关键在于能否理性地看见两种教育方式的选用和放弃背后究竟会有怎样的结果呈现出来。只有在这样审慎的思考后教育者才能做出真正正确的决断。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始终保有审慎的姿态来面对一切选择,永远追寻那些看不见的结果。问一问自己选择的同时,是否考虑到了放弃其他选择的代价能否承担,作出最优选择。

猜你喜欢
区别对待评判差生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学校教育中区别对待的分析
“区别对待”学生
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所谓“淫书”
合阳处置不合格党员“五个区别对待”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