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以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为例

2020-01-09 16:14周文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校友校企培育

■周文英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福建 泉州 362200)

职业素养培育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就业、创业具备的关键素养,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职责,也是企业界和社会对人才是否爱岗敬业、乐观向上、诚实守信、奉献忠诚等的衡量。培育良好职业素养不仅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也能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但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目标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基于此现象,在校企合作这个大平台下,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应密切配合,本着职业素养内涵和要求这一原则,从内涵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要求上符合企业人才需求,实现适才适岗。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要求,是衡量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包括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决定个人的发展空间[1]。深厚职业素养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和事业有成提供了动力和保障,是学生的内在修养和核心的竞争力。职业素养既关系个人的成长,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就对良好职业素养的从业者能够胜任和适应自己所从事的岗位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目前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问题

(一)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职业素养培育缺乏外部支持

校企合作为社会和企业以及为学校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和实习的机会,也是双方合作共赢的模式[1]。企业不仅为学校解决了部分经费,助力学校基础设施等硬件的提升,也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提升个人的技能,并为企业优先获取到优秀的毕业生源提供了先机。但现阶段国内校企合作缺少相关法律和法规的保障,企业整体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参与率低、高职院校自身吸引力不够、部分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不相符,导致校企合作在某些高职院校流于形式、流于表面,未能充分发挥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缺少企业的支持难免导致高职院校经费的紧缺,影响学校的整体规划与发展,也造成学生因缺乏实习和实践的场所导致社会实践能力的不足,从而导致了职业教育陷入尴尬且不合理的局面。

(二)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够,职业素养培育缺乏有力保障

纵观国内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构造,主要来自于高校毕业的博士和硕士生,这批队伍经过磨砺有着扎实深厚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科研水平,在高职教育中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和干劲,但这支队伍普遍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较大部分的人员不管从毕业的实习还是第一工作选择普遍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未有过交集,教学过程中也未能有效安排时间融入到企业进行学习提升,从而缺乏将专业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缺乏对企业文化、企业职业规范、企业行业标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的深入了解,教师授课过多在于理论知识的教授,部分教师对职业素养缺乏应有的认识甚至重视度不够等,自己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导致了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缺失。

(三)学校整体生源质量不高,学生职业素养意识不够

这几年国家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社会提升了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地方政府为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各区域职业院校发展迅速,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进入高职院校学生整体文化成绩偏低,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参与积极性欠缺,形成重视度不足的现象,在学习过程中过多地注重技能熟悉、锻造和掌握,本着学好专业知识、学好技能好找工作的初衷,缺乏对文化底蕴以及人文素养的培育,也导致了学生对自己职业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缺乏合理的规划。

(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功利化,学校缺乏对职业素养培育

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既是国家对高职院校提升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要求,也是社会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期盼。但是目前存在部分高职院校未能有效地去理解好“就业导向”和“能力提升”的理念,为了生源过多地去追求学生的技能和就业率,部分高职院校以就业率来衡量自己办学的成功,导致高职院校教育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偏差,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培育。职业教育也因纯粹追求就业率,某种程度上出现了部分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的缺失,甚至忽视。

三、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对策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由恒安、安踏、金龙等五大企业股东创办,地处晋江,民营企业众多,民营经济活跃,有着天然的校企合作优势。资料调查显示,71%的用人单位在招聘高职毕业生时最关注的职业素养是“敬业精神”,而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专业知识技能,其次比较关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在此背景下,在校企合作的大环境下,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逐渐成熟,企业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学生到企业实践,实现了专业和企业的“零距离”,但是学校还需根据企业需求标准,校企合作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的“零距离”。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基于合作的企业股东,有更好的校企合作优势,学校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实现企业和学校合作“双标准,高规格”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育。从企业角度看,使企业获得有团队合作精神、有责任担当、有共同价值理念的技能型人才,最大程度地实现区域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对等。从学校角度看,借助校企合作,“多方位、多措施、系统化”营造职业素养培养的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满足企业有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执行力、责任心等素养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率,并为其他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上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开展被需值教育,学生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

被需值教育不仅是对学生个人技能提升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追求,学校以被需值教育为导向,注重学生纪律意识的养成,体现在学校思政教育坚守政治性、先进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在高职教育职业性层面不断进行完善,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上坚守自己独特性。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观[2]。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以及生活的品质。思政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和开放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观。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本着教人更重要的就是育人这一理念,被需值教育的魅力在于学校以育人为原则,指引学生创造美好的生活品质为导向。不断进行优秀校友典型案例的宣传,通过典型塑造学校、系、班级的标杆人物来培养学生职业发展的意识。同时,学校经常会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成功人士、行业标杆人物等到校做职业发展的交流和座谈,以及通过优秀校友风采在校册以及运动会现场的展现,以此来凸显个人事业的成功需要个人不断的努力,需要培育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再次,发挥辅导员连接作用。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接触最紧密的老师,对学生纪律意识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狠抓学生常态化的理想教育,勉励和鼓励学生通过自考、专升本等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普及和提升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法律意识是新时代法纪教育的三大重点工作[2]。高职院校学生纪律意识需要不断地进行延伸和拓展,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职业法律意识做倾斜。学校在普及劳动法的基础上,教导学生遵纪守法和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学校同步通过开展知识互动和开展宣讲来强化学生的守法意识,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以及对法律的敬畏心,以此来塑造学生的纪律意识[2]。学校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养成,自我管理意识为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提供了保障。自我管理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来塑造学生职业规范意识。学生自律性的提高有助于其职业素养的培育,保持其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

(二)五大企业股东助力,企业文化进校园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有着天然的校企合作优势,五大股东企业品牌、效应在当地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借助股东力量通过现代企业文化进行育人,学校在办学上全方位开展与五大企业以及晋江本土知名企业等的深度合作,让企业文化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1)科学命名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进校园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通过命名体现。如学校二级学院在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命名上也做了相应的变化,如金龙商学院、恒安智能工学院、安踏时尚设计学院等,命名上都体现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协调与统一,也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2)企业文化进校园打破日常教学中固化的专业培养模式。学校通过不断邀请股东企业的高管、行业的标杆或先进人物、优秀的校友等通过到校开展授课、讲座、交流等,按照企业文化的走向,参与到学校的教学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内容,制定学校职业素养培养的标准,深度展现了企业文化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积极作用。(3)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共同点的探寻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的发展,要求员工要不断磨炼提升;校园文化作用于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学生要不断地学习进步,学校有效通过抓住两者之间的共同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4)以学生实践创业为宗旨,进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学校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平台,一是通过开展校内创业竞赛和参加校外竞赛,以赛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学校连续三年开展校园“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是校企资金助力学生创业平台,学校设立了专项创业扶持资金,通过创业基金的扶持为学校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学校投入500万元,积极扶持有创业计划的毕业生,通过“扶持一批、提升一批、复制更多批”的原则,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了有利保障。

(三)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融入专业实践实训,实现顶岗实习

一方面,学校在校内实训中通过安踏班、恒安班等的全真演练,着力提升技能培训的实战性。学校借助五大股东的力量通过资金的筹措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比如建成的“大学生共同裂变创业孵化基地”,同时借助五大股东以及其他规模企业的高管力量塑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学校不仅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帮助教师联络参与实践的企业,并同步鼓励教师走向社会,走入企业了解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建立考核激励制度激发专业教师通过考证深造以及联系定点企业派驻企业学习、锻炼累积教师企业一线的实践能力,学校也同步通过遴选以及聘请企业骨干担任实训老师,提升和优化学校实训课程安排、教学方案的实操,避免了校内实训的形式化、随意化以及低质化;另一方面,企业实习坚持定岗实习,注重学生技能锻造的实效性。泉州轻工职业学院由五大企业股东创办,股东企业实力强,聚集各方优秀管理人才,股东企业就是学生最好的实训和实习窗口,学校建立了强而有力的评比制度来保障学生学而所获的实效性。双方建立联系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习评比会,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和实习氛围,深获教师与学生的喜爱。双方定期组织召开实习交流会,通过谈学习心得、谈实习体会、谈经验介绍、谈职业规划,实现培养人和被培养人、学生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传授、借鉴,实现实习成效的提升[2]。

(四)教师融入企业实践,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塑造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学校做好育人的第一大保障。一是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培训和实训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提倡教师要肯花时间致力于教学研究和自身职业能力提升,开展教师间的良性竞争,追求共同进步,本着创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引导学生学习与成才。二是充分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定期遴选教师赴企业参与学习、实践,通过教师在企业的锻炼,接受到了企业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围绕企业一线生产经营的实际对课程的建设和优化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能力。三是学校深获股东支持,股东企业业务骨干、行业专家等以兼职形式同步加入到学校的教师队伍,致力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了学校老师与专业企业骨干之间的交流学习,校企合作的优势淋漓尽致地得到发挥。

(五)校友榜样力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成功校友的社会阅历、职场经验及优秀的职业素养对在校生在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上有十分深刻的启迪和升华。泉州轻工职业学院虽然成立仅10个年头,学校以“被需值”教育为理念,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办学、校友力量助学。一方面,开展优秀校友造册。学校通过遴选各界、各院系的优秀校友融入到校招生手册、校园网、校园墙、运动会现场展现等,既提升了校友的荣誉感,通过校友间的言传身教也有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另一方面,开展优秀校友到校交流。遴选出来的校友具有代表性,不仅实现院系间的平衡,同时也实现专业间的平衡,通过定期校友与学生间的交流会,校友到校介绍会、校友与学生间的座谈会,通过双方问题解答、校友在校间职业素养培育的注重点,校友在企业工作中职业生涯规划与提升的结合点等交流、借鉴、复制,致力于学校对校友的重视,校友与学生间的传承,榜样力量的发挥,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是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一个复杂的重大工程[3]。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借助天然的校企合作优势,通过多种策略来不断深化校企的“常态化”合作,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努力实现专业与企业的“零距离”之外,还需努力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实现“校园人”到“职业人”的快速转变,缩短毕业生的岗位磨合期,真正培育“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工作”的灵性高素养专业人才。

在校企合作和多元办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企业输送合适人才以及学校健康发展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同步增强学生对职业素养的全面认识,实现以学生职业素养需求为导向的培育模式。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真正实现人才适岗、人才适企,对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共赢”,有着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校友校企培育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风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