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社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路径
——基于全科社工视角

2020-01-09 16:14张旭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全科实务社工

■张旭东

(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直致力于培养各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依托成熟的培养体系,为各行各业在实务领域提供了大批一线工作者。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多个领域建立了专业学科,其中社会工作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已经逐步建立了完整的学科教学模式和体系。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对实践操作要求极高的门类,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理念高度吻合。全国现在已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科专业,培养出的社工在各类社会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不断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点在于社区建设,这就要求社区乃至基层社会组织要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工作方法,完善业务流程。其中社会工作者作为基层社区人员的有效补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不同层面、角度和方式介入社区各类服务体系,在社区办公、群众接待、走访、临时服务等方面,运用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开展工作,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但是在看到发展前景的同时也要有清醒认识,社区等基层部门面对着不同类型、拥有不同需求的各类社会团体和居民,需要社工掌握更多领域知识和基本实务技巧,带动提升社会服务效率。因此,如何探索培养适应各类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社工人才,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在加强社会治理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优势作用,既是当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也是创新社工教育模式的新契机。

一、全科发展理念在社会工作领域的运用

全科理念最早被运用在全科医生领域,注重整体医学的研究,以系统性思维看待问题,有别于专科医生的门类。全科医生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以病人为中心,所有要素都作为一个整体放在个人的层次上,考虑个人特性、家庭乃至社区系统的影响,在解决健康问题的同时关注个人的发展,形成治疗加预防的整体医疗服务模式。全科医生的出现,有效填补了我国基层医疗机构医生人数不足、治疗病症单一的限制,是医疗队伍建设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

全科理念最为关键的核心在于建立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观念,提倡以宏观的角度介入病人,在重视病人个体的基础之上,以家庭、社区等整体区域为主,整合各类医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巧,开展救治及疾病预防工作。将该理念运用在医学中,就是将所有医学要素看成一个整体,将病人及周围支持系统进行整合,综合考虑病人的身体状况、现有医务水平、家庭情况、康复管理等方面,预先评判各个方面的相互影响作用,形成系统模型,利用系统观念来解决问题,从病人的个人层面,兼顾其他支持系统的影响,以整体的思维方法为病人提供及时帮助,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并形成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实现医疗救治与康复预防的有效结合。

社会工作作为近年来持续发展的热门行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者秉承社会工作专业理论,运用多种实务方法,为各类社会服务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前在社会服务层面,基层尤其是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愈发重视与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建立了分布广泛的社会工作服务网络,成为了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专业理念和方法,解决居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其社会需要,提升生活幸福感。另外也应该看到,在社工行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短板,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当属社工人才储备量存在不足,一些基层社区、社会服务机构专业社工数量严重不足,部分在职社工因自身缺乏经验,未能真正实现帮助社区服务提质增效的作用。因此,探索全面型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愈发重要。全科理念提出的以患者为本,打造技术过硬的多方面治疗人才与当前社工服务理念、人才建设需求有极高的契合度。基于全科模式在医务领域的成功实践,目前在部分基层社区,正在尝试将全科理念引入社工行业,培养全科社工。

区别于以往的兼职社区工作人员,全科社工致力于达到有能力处理社区各项事务,全面掌握各项社区业务基本流程,以综合视角看待问题,整合社工门类知识,实现“一专多能”,在岗位、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一人实现多岗位切换,与社区工作人员能够有效互补,打造社区一次性业务全部办理的完备体系。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过去专岗社工在没有业务时出现的人才浪费弊端。同时,社工兼顾居民的个体心理和社会的综合考量,实现处理问题与预防的良好效果,为社会治理提供强力支持。全科社工因其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可在服务场所出现需求时,开展先期介入,处理简单问题,同时根据自身看法提出意见供后期机构社工开展专业活动时参考。同时,在实地入户走访中,凭借专业视角,发现和预防居民部分潜在隐患,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当前社工队伍整体数量还存在一定欠缺,全科社工的发展更加面临人才条件的制约。全科社工还只存在于部分发达地区社区的部分全科社工由原机构社工转化而来,缺乏专门引进渠道。为此,有必要加快建立专业化的全科社工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引入全科社工教育的潜在优势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在部分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经过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社工人才教育培养已形成了专、本、硕、博全覆盖的完整体系,已有82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科专业,本科社会工作专业开设高校达到了348所,150所高校取得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培养资格,社会工作专科教育承担着一定份额的人才培养任务,且发展潜力巨大。相比于硕、博阶段,在本专科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方面,更有利于探索社工培养的新途径。高等职业教育以其特有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在培养全科社工、构建全科社工成长体系方面更具优势。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全科社工理念相契合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打造各领域专业技术型人才为重点,为社会输送急需的一线制造及服务人员,形成与本科教育的优势互补。培养全科社工需要注重社会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现阶段社工机构还不足以全面覆盖,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如何培养社工适应各类基层需求,提高基层服务水平,重点还需落在教育上。高职院校因其自身的技术方向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建立全科教学方向,在模式转换上相比其他类型院校更加快捷,因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高职院校拥有专业教育优势

基层全科社工因需要直接面对群众的最基本诉求,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要求社工了解基层基本情况,掌握常见诉求,能够处理一些简单事务,以最快的时间适应岗位的要求,面对复杂情况能先行妥善处理,同时尽可能地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与工作人员沟通处理,不断提升本部门服务水平。高职院校历来注重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操技能,在课程开设方面能够更加贴合具体技术培养,加强社会基本民生政策的学习,有效避免社工因理论知识学习过多,缺乏实践操作的劣势,培养即插即用型社工人才。

(三)以培养全科社工打造高职教育特有品牌,提升高职院校社工专业关注度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以专业技术教学为主,针对社会需求开展技能教学。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实务性极强的专业,其专业方法被应用在各种社会服务类岗位上。全科社工作为补充基层社区及社会组织的重要力量,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高职院校可借助自身办学优势,发展全科社工专业方向,打造学习、就业一体化模式,既为自身树立招牌,又可为社会输送社工专业人才,以人才在工作岗位的实践,赢得社会认可,从而提升专业内社会知名度,促进高职院校社工学科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社工人才队伍数量与质量的双提升。

三、高职院校全科社工教育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在全科社工培养方面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与传统社工专业教学有所区别的教育模式,从教学方式、实务培训、深化合作等环节开展全科社工人才体系建设,探索不同路径,积累成熟经验,促进专业建设蓬勃发展。

(一)建立全科社工高职院校孵化基地,深化与机构、社区合作

将全科社工作为高职院校特殊专业人才进行培养,鼓励在社工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优势的高职院校建立培育示范点,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工人才培养模式。将全科社工作为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特有门类,打造全科社工培养新土壤;充分考虑全科社工的实习与就业途径,打造双实习基地模式,派遣本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到机构和基层单位分别锻炼,学习专业技术和基层事务,双管齐下提升学生各方面能力。

(二)创新专业方向设置,建立全科社工方向定向培养模式

探索将全科社工作为高职院校社工专业培养方向之一,与所在地社区、一线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等开展联合培养,争取更多就业岗位,毕业后与机构签订就业意向,或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派驻到指定部门工作。在实际培养中,以高职院校为主要教学地点,按照现有岗位缺口,招录全科社工方向学生,在完成社会工作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学习后,对专业内学生开展实地培训,在本地区已签约服务机构和合作社区进行学习锻炼,增加社会政策知识积累,了解社会各类群体的特点与需求,学会处理一般性事务,争取在校期间掌握核心技能,促进其较快适应工作岗位,提升全科方向社工的社会口碑。

(三)注重实务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目前,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主要以理论加实务的方式开展,这种方式在于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实践经验的积累。但是由于社工实践基地质量的良莠不齐、实训内容单一,部分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实际经验,导致社工难以胜任一线岗位,需较长时间适应,影响工作效率。对于基层一线社工,培养方式应有所倾斜。高职院校在办学方式上更易调整,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探索设立全科社工研究方向,在教学安排上更加注重社区实务工作和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学习,加大实务操作课时的占比,聘用专业社工督导和基层服务部门负责人作为实务导师。增加实习时长,将参与实务项目与理论课程学习放在同等地位考察,学生需要达到实务培训时长和实务项目数量,经统一考察获得合格分数,真正达到专业实践效果,从教学模式方面为学生打下基础。

(四)建立在职基层工作者培训基地,多渠道发展全科社工

对于全科社工的培育,一方面依靠学校招生,另一方面挖掘现有资源。当前,不少社区机构工作者考取了社会工作者(含助理),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兼具基层一线经验,欠缺的是更近一步的专业教育。当前各级部门现有培训机会较少、专项经费不足,在基层社区工作者将更多时间用在理论积累应对考试,没有专业实践机会的前提下,应尝试与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发挥高职院校实务教学模式的特点,帮助社区工作者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参与或模拟活动场景,提升实务能力,从而挖掘内部潜力,在不同领域打造全科社工人才。

猜你喜欢
全科实务社工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A Social Crisis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青春社工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