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大澂致宋春鳌信札看吉林机器局的筹建

2020-01-09 18:46李文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宁古塔光绪吉林

李文君

吉林机器局是近代东北地区最早的军工企业,是洋务运动在东北地区的重要成果,为近代东北工业发展培养了技术人才,积累了管理经验,在抗击沙俄入侵,巩固国防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其特殊的地位,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对吉林机器局关注较多,资料整理与研究成果也很丰富。

资料整理方面,中国史学会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四)》一书中,“谕折”部分专门设一小节,辑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涉及吉林机器局的上谕与折片[1]393-416;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1840—1895年)》中,在第二章“清政府经营的近代军工企业”第六节“各省机器制造局”下,有专门部分涉及吉林机器局,材料主要从公开出版的报刊及西洋人著述中摘录[2]495-504;吉林省档案馆选编的《清代吉林档案史料选编·工业》一书,选取吉林省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90 余件,这些档案基本能反映出吉林机器局从筹建、发展、兴盛到被沙俄毁坏的全过程[3]1-160;兵器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中国近代兵器工业档案史料》第一册,收录大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吉林省档案馆所藏与吉林机器局相关的档案[4];作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丛刊的一种,由吉林省档案馆编撰的《吉林省档案馆藏清代档案史料选编》一书,以影印的形式,公开了吉林省档案馆所藏清代档案史料,其中的“吉林实业史料”与“吴大澂档案”两个专题,收录有不少与吉林机器局相关的档案史料[5]。

专题研究方面,学术成果较多,兹选比较重要的阐述如下。马国晏、张本政的《东北第一个近代军火工厂——吉林机器局》一文,论述了吉林机器局的成立背景与发挥的作用,是较早开展吉林机器局研究的重要成果[6];张万鑫的《洋务派创办的吉林机器局》一文,利用大量档案材料,从建立、生产和经营等方面,对吉林机器局进行了全面研究[7];刘学军、黄海泉的《吉林机器局的创办及其历史作用》一文,论述了吴大澂为防备沙俄入侵,筹办吉林机器局之事[8];栾学钢的《吴大澂与吉林机器局》一文,介绍了吴大澂在吉林机器局的创办和发展中作出的重要贡献[9];彭传杰学位论文《论清末吉林机器局及其在加强东北边防中的作用》,从吉林机器局的创建背景、发展过程、对东北边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10];孟东风的《吴大澂在吉林》一文,论述了吴大澂在吉林通过移民实边、编练防军、创办机器局、会勘边界等,对吉林开发功不可没[11];柳成栋的《吴大澂在督办吉林边务中的历史贡献》一文,主要论述了吴大澂对开发吉林东部地区,特别是创办机器局,发展军事工业的贡献[12];陈可畏的《吴大澂与晚清东北边务》一文,论述了吴大澂在东北招垦、练兵、对俄谈判等过程中对维护边防作出的贡献,也涉及机器局的相关情况[13]。这些研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基本将吉林机器局的发展全过程反映出来。因材料所限,对吉林机器局的一些细节,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故宫博物院藏有吴大澂致宋春鳌的信札11通,此前从未对外公开刊布。这些信札,作于光绪七年到八年(1881—1882),内容均与吉林机器局有关,对了解机器局筹建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很有帮助。

一、吴大澂、宋春鳌与吉林机器局

寄信人吴大澂(1835—1902),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本名大淳,因避同治帝载淳名讳,改为大澂,字清卿,号愙斋。清同治七年(1868)二甲第五名进士。吴大澂在吉林任职,先后有两次。第一次是光绪六年到九年(1880—1883),吴大澂出任吉林三边地区(三姓、宁古塔、珲春三副都统辖区)的防务督办。清光绪六年正月,在李鸿章推荐下,河南河北道吴大澂被赏三品卿衔,派往吉林,随将军铭安帮办边防事宜。在吉林,吴大澂常驻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主要负责督办三姓(今黑龙江依兰)、宁古塔、珲春等处的移民垦边及对俄防务。期间,光绪七年八月,补授为太仆寺卿。光绪九年九月,因中法战争爆发,吴大澂被调回天津,帮助李鸿章协防北洋。第二次是光绪十二年(1886),赴珲春与俄国谈判,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创设吉林机器局,是吴大澂第一次在吉林任职期间完成的。

光绪六年(1880),北洋大臣李鸿章提议在三姓设厂造船,后因拟请的负责人广东道员温子绍不愿北上,遂作罢。光绪七年(1881)五月廿二日,吴大澂与吉林将军铭安联名上书,正式建议在吉林省城创设机器局,并在三姓、宁古塔、珲春等处构筑炮台,请求每年由户部筹拨经费银十万两。六月初一日,获旨允准[4]162-163。同时,吴大澂请求从天津制造局奏调王德均、从江南制造局调徐华封、从福建船政局调游学诗北上。这三人均因吉林偏远寒冷,清苦异常,不愿赴任。最后,吴大澂选择从天津机器局请宋春鳌来主持吉林机器局[3]6-7。

收信人宋春鳌,字渤生,一作渤臣,安徽怀远人,帝师孙家鼐的内侄[14]2613。早年经历不详,后成为李鸿章的幕僚,以知府用江苏候补同知的身份在天津机器局提调局务,“于机器中委曲繁重事宜,考核精详,才明心细”[1]399。经由吴大澂邀请,从光绪七年(1881)起任吉林机器局总办,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调任三姓矿务总办。因兴办实业有功,授二品衔记名海关道员衔。[4]181光绪二十六年(1900),因丁忧去职。光绪二十九年(1903)返回吉林,出任吉长铁路局总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六月,工部前侍郎盛宣怀拟请其重新出任三姓金矿总办,收拾残局,宋氏没有接受这一邀请[3]237-239。入民国后,任吉林交涉局总办,后被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弹劾革职,在家闲居。

对吉林机器局,吴大澂只是在建立初期予以关注,主要建设与生产工作,均是宋春鳌在经营。宋春鳌人才难得,铭安与吴大澂调离后,继任的几位吉林将军也对他信任有加,仍然委托其总办机器局。宋春鳌在机器局任职长达15 年,机器局从筹建、发展到兴盛,均与其密切相关。在他调离5年以后,吉林机器局就被入侵的沙俄军队毁坏殆尽了。可以这样说,宋春鳌是吉林机器局的主要经办人,在机器局的发展壮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宋春鳌其人,学界目前还没有专文进行研究,仅在《东北人物大辞典》[15]400与《中国近代的兵器工业:清末至民国的兵器工业》两书中,有百余字的词条介绍他[16]249。目前见到吴大澂致宋春鳌信札,只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6 通[17]。这些信札作于光绪十二年(1886),主要涉及吴大澂请吉林机器局帮助绘制地图与铸造边界铜柱等事,但并未能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能引起学者们对信札的关注。

二、信札中关于机器局内容考释

因吴大澂常驻宁古塔,吉林机器局之事,交由宋春鳌负责。吴氏主要通过书信方式,与宋春鳌沟通相关事宜。吴氏为人精细,对机器局的人员招募、经费开支、厂房设计、建材选择、机器购买、原料开采等,都关注有加,这些细节,在致宋春鳌的书信中均有反映,为我们解读吉林机器局留存了难得的资料。现以时间为序,将相关信札考释如下。

(一)

渤生仁兄大人阁下:接奉华缄,猥以晋秩冏卿,辱承饰注,感愧莫名。承示机厂基址,将姚姓地三垧一并购妥,业由鼎帅处咨来印契一纸,昨已备文递去,想达览矣。所需木料已派人入山砍伐,并谕韩效忠协同照料。须属森堂严饬瑞麟,不准藉端需索。恐若辈以此为优差,多派一员即多一分费用也。窑户烧砖烧灰,须与言明不折不扣,砖质均要一律青坚,石灰以大块者为上,窑底散灰,多杂煤土,经水不发,此石灰窑之弊端。总之,衙门官役人等,不可令其经手。敝处官参局所盖房屋,砖灰无一不劣,费亦不减,此工司承办之故耳。前阅尊处开来木植丈尺,厂房自有一定进深,弟不甚明白。惟公事厅进深,不宜过大,北地天寒,住房宜紧凑为贵,过于宽廓(阔),过冬不暖,大约进深以一丈四五尺为度,若过二丈,便不相宜。即客厅均须间壁,不能如南中衙署之三大间也。筱云观察来信,述及粤中机器即能抵津,已不及转运。营口子卿前去,年内一无所事矣。弟于月朔由塔启程,初十前可抵珲春。手复敬颂升祺,藉缴芳版不具。愚弟吴大澂顿首。十月初三日望松写途次。(十月拾一日到)

此信作于光绪七年(1881)十月初三日,吴大澂当时正在从宁古塔赶赴珲春的途中,当天住望松窝(黑龙江宁安市马河乡境内)。此信主要谈及机器局准备建材及公事厅房屋设计之事。光绪七年八月,宋春鳌抵达吉林[18]75。九月初一日,吴大澂上书,“所有局中应办事宜,自应责成宋春鳌悉心筹议,次第举行。”[1]399晋秩冏卿,指本年八月十七日,吴大澂升任太仆寺卿,宋春鳌致信祝贺。本年六月,吴氏请开机器局的呈请得到同意批复,此时机器局选址及设计已完成,已进入备料阶段。鼎帅,指吉林将军铭安,铭安字鼎臣,故称。韩效忠,原名韩宗宪,俗名韩边外,原籍山东登州,本为吉林桦甸夹皮沟一带的头领,聚众几万人,采挖金矿,自给自足,不受朝廷管束,光绪六年(1880)十月,吴大澂单骑入山,将其招降,并改其名为效忠。森堂,指富尔丹,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吉林,从光绪十一年(1885)开始,先后任阿勒楚喀副都统,宁古塔副都统,吉林副都统[19]58-59。瑞麟,应为在机器局负责采木的当地旗人。对砖瓦与石灰烧制,吴大澂深知其弊,建议要保证质量,必须放手让民窑烧制,官人不必过多干预。吴大澂曾在致王德均信中说:“建厂所用砖瓦,必须就近自开砖瓦窑较为省便。”而厂房所须耐火砖,在离城百余里的缸窑(今吉林市龙潭区缸窑镇)烧制[20]191。筱云,指王德均,字筱云,安徽怀远人。长期在李鸿章幕府,早年在江南制造局协助傅兰雅、金楷理等人翻译西学书籍,后因老成练达,精研机器,调任天津机器局总办[21]331。吴大澂原本欲请王德均来吉林主持机器局事务,但李鸿章以王德均为“得力之员,未能久离津局”予以回绝。作为补偿,李鸿章向吴大澂推荐了王德均的同乡宋春鳌,并承诺让王德均在天津协助吉林选购与运输机器设备[22]404。在筹建吉林机器局过程中,王德均在厂房设计、建材选择、机器选购、人才推荐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吴大澂对机器局的设计、建设与运行情况的构思,很多都是直接来自王德均的建议[20]189-201。粤中机器,指李鸿章先前准备在三姓开办船厂,朝廷将粤海关从国外替神机营代购的一批机器,划拨给三姓船厂。后因三姓船厂之事作罢,这批外洋机器滞留广州。此次吉林开办机器局,为节约成本,在李鸿章的建议下,将这些机器从广州一并运抵吉林[4]164。子卿,指沈子卿,游击衔,由李鸿章推荐,负责营口转运局事务[18]75。吉林机器局所购机器与物料,均需从海路运至营口码头,再改由马车运抵吉林。为此,专门设置营口转运局,负责物品转运。吴大澂光绪七年九月廿一日致王德均信:“粤省机器年内不及转运营口,惟子卿已由省启程前赴营口设局,俟其到彼布置周妥,明春开冻后陆续转运,较觉从容。子卿或回吉省度岁,亦未可知也”[20]197。

(二)

渤生大兄大人阁下:十月十九日接初二日来缄,廿五日续得十七日手书,均悉。壹是适在珲春道上,屋小墨冻,未能料理积牍。到塔以后,旋赴营中阅操,日不得闲,是以迟迟未复。承示砖样,未能过大,酌量改小,已定八十万块。瓦式亦照寻常小瓦定烧一百万,限于明年九月烧齐。石灰先定二千石,又嘱波泥河一带窑户添定一千七百六十石,并添盖灰房数间,以便存储,均极妥协。公事厅进深丈尺,略为变通,可就厂中另购木料,亦不甚昂。原定三丈四尺之木植,将来自可留作船厂之需。局房北面,尚有熟地二垧,即可向地主购定,后面较为宽展,望与议价立契可也。添雇长夫十五名,每名每月给银三两,瓦匠、更夫兼而有之。俟开春开办工程,再行添用若干名,亦不可少。吴从九士沂既系老成可靠,留局差遣,当可得力,即日尊处禀留,酌给薪水。江少谷计已到厂,与阁下必可相得。此外投效人员,于机务并不熟悉者,均不委令赴局也。弟自初十日由塔启程,行五昼夜赶至三姓。十五日赴营阅操,昨日回城。仆仆奔驰,殊形劳烦,公事亦积压不少,兹拟憩息三四日,再行旋省。手泐布复,敬颂台祺不具。愚弟吴大澂顿首。冬月十九日。(廿二日到)

前恳筱云观察代制银饼模样,复书云:“制造洋钱之机器,所费不赀,万做不到。查定购此分造子机器内,原有碾铜之器,以之碾银板,自属易易,惟钱之大小轻重,须视板之厚薄,毫厘之差,轻重悬殊云云”。前与阁下商及,可用手器钢模,未知有何简便之法?如函致筱翁,乞为一商可也。再颂升祺,弟大澂又顿首。

此信于光绪七年(1881)十一月十九日作于三姓,主要是就兴建机器局所用物料、人员之事,与宋春鳌交流。此时,吴大澂长住宁古塔,督办宁古塔、三姓、珲春三处的军务与垦荒,宋春鳌在省城吉林,具体负责机器局事务。机器局所需砖瓦,均就地烧造。石灰在波泥河烧造,波泥河在吉林城西一百八十里,今属于长春市九台区,当时有煤矿开采。人员方面,因吉林天寒,冬季不能施工,故只留技术匠人等骨干,普通民夫需待正式施工时再行招募。吴从九士沂,吴姓官员,字士沂,从九品衔,由宋春鳌推荐,可能系掌管文案事务的中书科中书吴江,待考。江少谷,指江煇,由吴大澂举荐,后任吉林机器局局务委员[23]165。银饼,即银元,吉林机器局建立之初,拟铸造银元,以促进地方商贸发展。吴大澂光绪七年九月二十一日致王德均信:“再前恳代制银饼模子,想已鉴及”[20]198。腊月初九日致王德均信:“承示银饼制造铜模之法,至为详细,惟大小轻重之间如何校准,自非易易,弟于此中甘苦,茫然不解其故,幸随时赐教之”[20]200。但因技术不够成熟,机器铸造银元之事,暂时未能实现。直到光绪十年(1884),机器局才成功铸造“吉林厂平”银元[24]。从光绪二十二年(1896)十一月起,正式试铸银元一年,光绪二十四(1898),正式兼摄铸造银元一事[3]155。到光绪二十六年,吉林机器局改为吉林制造局,专司铸造银元[3]159。

(三)

渤生大兄大人阁下:前日面谕韩效忠承办开矿事宜,许其借给银两,以千金为度,应候履勘铁苗稍有头绪,再行由局给领,令出具借领一纸,如何?分期归还之处,或由所缴矿石价内陆续扣还,望与约定可也。至领开煤窑,似可无须借款,乞斟酌行之。今日宿五道河,明早过岭。手泐即颂升祺。弟大澂顿首。正月廿七日。

此信于光绪八年(1882)正月廿七日作于五道河(今属吉林蛟河),主要就韩效忠借款一事作指示。铁苗:即铁矿。在上书开办机器局之前,吴大澂已委托李金镛(秋亭)访求铅铁各矿,觅得矿洞山铁矿一处,交河铁矿一处,栗子沟铅矿一处[20]187。因熟悉地理,有采矿经验,又有人望,韩效忠主动请缨,为机器局勘察铁矿与煤矿。光绪八年正月廿六日,吴大澂由吉林启程,于二月初五日到达宁古塔,以后常驻于此[23]167。

(四)

渤生大兄大人阁下:十四日接颂初八日来缄,藉悉种种。建棠到省,憩息数日,须俟江冰全解,方可东行。履勘铁苗,大约亦在三月初旬。一切布置,当俟建棠来,与之商定,酌拟章程,再行布闻。今日接津信,附有尊处二函,兹特加封寄上,乞詧收。筱翁来信,因前有酌贴公费之说,婉辞谦让。鄙意拟请阁下每月汇寄五十金(不出公款)区区微意,乞转告筱翁,幸勿固却为祷。手泐敬颂台祺,大澂顿首。二月十七日。(钤“鸡林道劝农使者印”白文方印)

此信于光绪八年(1882)二月十七日作于宁古塔,主要谈及刘建棠勘察铁矿与给王德均发放津贴之事。建棠,疑指刘树德,字建棠,后为戴宗骞麾下将领,待考。吴大澂光绪七年(1881)腊月初九日致王德均信中说:“再前月刘建棠进京领饷,并将明年春季应领机厂经费银五万两备文请领,未知年内能否领出”[20]200。据此,则刘建棠在光绪七年十一月代表吴大澂进京为吉林机器局领取户部官费,此时刚返回吉林省城。刘建棠是吴大澂信任的得力人物,此时先负责铁矿勘探,后又负责机器局经费管理。筱翁,即王德均。吴大澂以吉林机器局驻津代办物料等事总理的名誉,每月给王德均津贴银50两[3]18。王德均之外,驻津代办处还有2名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机器设备和物料的选购及由津局代造器械等事宜。

(五)

渤生大兄大人阁下:初七日接诵初二日来函,承示天津代雇之硪夫十名业已到局,仅给两月工食,发车价二十馀两,筱翁事事撙节,可感可佩。瓦匠头秦广发既在山左机局多年,必可得力。仰瓦覆瓦,南北情形不同,自可变通办理,不必拘前说。犹记在京时,有粤东名士陈君以画图见示,余怪其屋瓦多画仰瓦。次日陈君遍访都门寓庐,皆作俯仰合瓦,自知误画。今日方知吾辈所见不广,必系粤中造屋,多用单瓦,画家亦非杜撰也。木植大者均可陆续运到,其小者更易购觅,四五月内可大兴土木之工矣。丁友云来吉,拟先属其到塔,与之考校炮法,测量准线,其所著《炮法举隅》,无从问津,非实验不知其优绌。将来拟在制造局内添筑算学馆十馀间,为教习西学之地,何处相宜,乞为度定地势,次第经营。手复敬颂台祺。大澂顿首。三月初十日。(钤白文“龙节虎符之馆”方印)

顷接筱云先生来信,因营口无轮船码头,重大之器,各船多不愿装,已与唐景星商之,由招商局筑码头,机器局制造起重人字架及铁轮等件。彼此各费数千金,至为周安。已函复筱翁照办矣。致友云一信留之局中,俟其到吉再交复振之信附去。大澂又顿首。

此信于光绪八年(1882)三月初十日作于宁古塔,主要谈及招募匠人,开办书院与营口转运局之事。吉林地区,人手短缺,尤其缺乏技术精湛的匠人,故吴大澂请王德均专程从天津代募硪夫(打桩做地基的匠人),为建厂房做准备。吉林本地,“木匠、瓦匠均可盖造,惟机器各房,非津地雇来熟手工匠,不能建造如式”[20]191。吉林只有一般的泥瓦匠,建造厂房,还需从天津等地聘请有经验的人才。瓦匠秦广发,曾在山东机器局任职多年,受宋春鳌引荐,来吉参与厂房建造。在信中,吴大澂还就南北方建筑用瓦形制不同,结合自己的绘画特长,抒发了感慨。丁友云,指丁乃文,江苏候补知县,精西学,撰有《炮法举隅》一书。吴大澂仿照江南制造局等开设附属学校之例,决定在吉林机器局附设表正书院。书院设在机器制造局东偏隙地,共有房屋二十六间,丁乃文任总教习,廖嘉绶为分教习,由吉林府学教授衙门送满汉生童三十馀名住院,学习算法、机器、制造与测量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1]401。丁乃文有才华有经验,但性格有特点,为此,李鸿章向吴大澂建议:“丁乃文昨过此东去,其人略知算法、机器,颇有师心自用之病,幸翁意驱遣,勿为所蒙”[18]189。吴大澂也认为丁乃文“有才而不甚稳重,奏调来吉,拟令专司矿务或教习旗童算学测量等事,机厂事由渤生兄一手经理,可不掣肘”[20]192。不过,表正书院的事业半途而废,光绪十一年(1885)十一月,因经费困难,书院被新任吉林将军希元奏请裁撤[3]138。唐景星,指唐廷枢,广东香山人,时任轮船招商局总办,曾办开平煤矿,修建唐胥铁路等,为李鸿章得力助手。振之,指陆保善,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时以直隶候补知县的身份入吴大澂幕,负责机器局财务支发。光绪二十九年(1903),曾出任直隶望都知县。

(六)

渤生大兄大人阁下:初十、十二日两缄,想均达览。昨日午后,建棠来塔,带到手书,知各厂基址,已丈量定准方位,于前月廿二日动土兴工。前后隙地宜稍宽展,贵姓(贵禄)地六垧,即可买定。筱翁实心任事,本可无须鼓励,惟区区微意,实出至诚,否则存心益不安耳。银饼用螺丝手器,即稍费力,亦可试办。矿铁经炼尚佳,殊堪欣慰。手复敬颂台祺。大澂顿首。三月十四日。(钤白文“龙节虎符之馆”方印)

此信于光绪八年(1882)三月十四日作于宁古塔。从信中可知,因天气回暖,二月廿二日,机器局已破土动工。铸造银元,因机器技术不成熟,暂时采用半手工的方式试铸。

(七)

渤生大兄大人阁下:廿二日泐复一缄,谅已达到。前托卓友莲太守向王玉如观察开来铁匠工价单一纸附览,乞与竹坪斟酌定议。鄙意仿照清化向章,酌加十分之三四,创办之初,即为将来久远之计,亦不便过于放宽。其山西招来之七人,或与言明开炉日起,照章给价,按季结算,获利多寡,酌给酬劳银两。至停炉之日,仍可每月另给工食。本地所用之小工,不得援以为例也。现委建棠、竹坪分任其事,仍须阁下总理一切,为弟分劳。应用司事、经理账目归建棠节制为妥。手泐敬颂台祺。大澂顿首。三月廿六日。

上海运来十三响枪一百杆,天津运来钢靶,如到铁岭,拟由转运局派员领回也。

此信于光绪八年(1882)三月廿六日作于宁古塔,主要是就机器局的薪资与人事安排进行布置。吉林机器局的管理制度及薪资水平,全面借鉴了天津机器局的章程。吴大澂认为,因机器局刚刚开办,吉林又属于边远之地,为吸引人才起见,工匠薪资可比天津机器局略高一些。事实上,除部分山西铁匠外,吉林机器局的其他技术工人,多从天津机器局与江南制造局等处奉调而来,高薪资是留住他们的必要手段。吴大澂委任刘建棠与竹坪(其人待考)作为宋春鳌的副手,管理机器局事务。

(八)

渤生大兄大人阁下:月朔接展来函,所绘教习算学馆应建房屋图,甚为妥协。三月望后,天津来信,知丁友云尚未抵津,不知何时可到?木料现成,砖瓦暂缓,俟其到吉,商定兴工,亦不为迟。大致规模,不过如是。手复即颂台祺。大澂顿首。四月初四日。

此信于光绪八年(1882)四月初四日作于宁古塔,主要是就机器局附属算学馆工程,进行指导。此时算学馆还未兴建,教习丁乃文也未到任,把算学馆命名为表正书院,也还没有拟定。

(九)

渤生大兄大人阁下:四月十五日,在三岔口接诵来函,廿七日回城,续接惠缄,均悉。壹是运用木植,购牛八头,并添雇民夫,自行起运较为简便。将来木料运完,牛条亦可变价,无须送至塔城矣。每日应用小工,添募四十馀名,月给工食三两,硪夫十八名,月给四两,均极妥协,何从九朴实强干,留局当差,可资臂助,殊堪欣慰。现购解木九十根,可先摘用,原砍之木,如有赢馀,留作算学馆兴工之用,亦必相宜。竹坪、建棠已带同韩效忠前赴交河采访铁矿,如有端倪,开厂安炉亦颇费经营也。贵禄所费之地六垧,每垧加给钱十吊,亦不为多,应即照给。营口解来机器铁料,有无安置之地?如库房五月内可以落成,收储各料较为宽绰矣。周少庭已于廿七日抵塔,带来竹根,知已留种局旁隙地。省中雨少,新竹须资灌溉,勿令干燥,笋苞必可长成。三岔口之行,往返二十馀日,山荒路僻,又值夏雨时行,山水涨发之时,一路颇形跋涉。沿途屯垦,已安置四五处,俟吴副将招募人来,即可妥为布置矣。手泐敬贺午釐,顺颂台祺,藉缴芳版不具。愚弟吴大澂顿首。五月初三日。

此信于光绪八年(1882)五月初三日作于宁古塔,主要就机器局人员与物料事宜作指示。本年四月初六日,吴大澂由宁古塔启程,渡穆楞河赴三岔口视察垦务,十四日行抵三岔口。四月廿一日,由三岔口返程,二十七日回到宁古塔[23]168。三岔口位于中俄交界,今属于黑龙江省东宁市,是从海参崴、双城子进入宁古塔的必经之地[25]48。吴大澂在此建立三岔口招垦总局,从山东、辽南招揽垦民,给予优惠政策,进行开垦实边。为此,吴大澂还专门刻“鸡林道劝农使者印”白文印一方。何从九,指何金生,有从九品衔,在营口转运局任职。

从信中可知,兴建机器局所用木料,由宋春鳌就地招募民夫运输。机器局先修盖库房等急需房屋,附属算学馆(表正书院)房屋修建得比较晚,此时还没有开工。周少庭应为吴氏幕僚,将从关内带到宁古塔的竹根栽种到吴大澂所居的官参局,使吴大澂找到了家乡江南的氛围。吴副将,指吴永敖。此前,吴大澂派吴永敖赴“山东登、莱、青各属,招募屯兵二百名,于本年四月到吉,分拨杆面石、穆楞河、马桥河、细鳞河、小绥芬河、三道冈子等处,分作六屯,每名每月给口粮二两,并发农具耕牛。每棚十人,给车三辆。即委吴永敖管带,以细鳞河(今属吉林龙井市)新盖官房作为管带公所”[26]213。光绪十二年(1886),吴大澂奉命去珲春与俄国谈判,再次路经细鳞河,作诗云:“征尘屈指到花朝,芳草无情马不骄。犹忆细鳞河畔路,海棠红掩绿杨桥。(壬午四月,由三岔口回至细鳞河,忽见桥边海棠一树盛开,属吴副将永敖善护之)”[26]58。

(十)

初三日曾复一缄,初四日接诵来函,所示煤铁各矿情形,交河之南既属奉界,应先咨商定议,方可开办。奉吉界址彼此纷争之际,能否不分畛域,尚未可知。东交河煤铁各矿,如尚合宜,不如就此先行试办,可无窒碍。营口运来铁靶五十块,未识有无铁架?俟何从九旋省,乞收铁靶交转运局派员解塔,留出绥军五营十块,安字一营二块,就近分交解去,其馀均备珲、塔各军所用,一并运送塔城可也(内有尺寸较小者数块,系弟自备)。近日松花江曾否涨水?农田盼泽甚殷,已得透雨否?库房现已兴工,正厂墙基同时并筑,砖瓦不致迟误,至以为慰。皞民观察来信,有松江人马县丞籀图,曾在山东机器局经管库房,荐至局中,自可派充司事。手复再颂台祺。弟吴大澂又顿首。五月初九日。

振之信乞转交,如少谷领饷回吉,无须赴塔矣。

此信于光绪八年(1882)五月初九日作于宁古塔,主要就煤矿开采与铁靶运输之事,进行通报。在上书开办机器局之前,吴大澂就派出李金镛等踏勘煤矿,其中重要的成果就是交河煤矿。但因此煤矿位于吉林与奉天的交界,涉及与盛京将军交涉,故需要吴大澂与吉林将军铭安出面协调。营口运到铁靶,是吴大澂托王德均在天津制造局铸造的。吴大澂在光绪七年九月二十一日致王德均信:“兹有恳者,敝部各军操演阵法粗具规模,鄙意枪法以准头为要,拟令各营专心练习打靶,比较优绌。闻盛军(淮军周盛传部)向有钢板铁靶(大约一尺六寸见方),比灰包尤为实在,丝毫不能含混,以此考校准头,可见真实工夫。费神代制钢板枪靶五十副,另制一尺见方者二板,俟明年二月间运至营口,不胜感祷。”[20]198吴大澂到吉林后,与将军铭安练“巩、卫、遂、安”四营。绥军马步五营,驻防三姓之巴彦通,统领戴宗骞;巩军马步三营(马一步二),驻防宁古塔之乜河,统领刘超佩;卫军马步四营驻防珲春,统领郭长云;安字马队一营,留住省城,委协领富贵(锦堂)为营官[26]209。吴氏将这些钢板铁靶下发给各军,供其训练射击。值得一提的是,两块一尺见方的铁靶,是吴大澂专门为自己定制的,由此可见吴氏对射击的关注。本年五月十六日,吴大澂赴宁古塔郊外的乜河营盘,亲自校阅巩军营哨各官枪靶。此后每隔一二日,必督阅戈什(侍从)打靶一回[23]168。皞民指顾肇熙,号缉庭,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经李鸿章保举,以直隶候补道员的身份,随吴大澂一同赴吉林,帮办防务。后升任吉林分巡道。在吉期间,撰有《吉林日记》[27]。马籀图,名汝舟,号籀图,后专管库房司事[3]18。从信中来看,机器局库房已经兴工,厂房已经开始砌筑根基,整体工程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十一)

渤生大兄大人阁下:廿二日接二十日来函,详悉种种。机场须用铁件,招募匠工四名,在局起炉,自行监造,甚为妥协。铁靶五十块,想未配架,用木用铁,可由各军自行酌配。俟解到省城,即交转运局转解可也。江水略涨,木料仍难速运。想夏令雨多,六月必有盛涨之时,仍须派弁迎催,以免迟误。建棠、竹坪履勘煤铁各矿,单骑奔驰二十馀日,至为辛苦。韩效忠以六十馀岁之人,其不能耐劳,亦意中之事。钓鱼台煤线甚好,惟与石狭沟铁矿相距七八十里,山路稍近,陡如壁立,恐雇用驮骡亦非易易。如果煤铁均极相宜,只得先行试办。多积煤块,俟冬间雇用爬犁拉用到铁厂,必较合算。钓鱼台之煤线既看不准,每日仅挖尺许,将来能否畅旺,尚无把握。至韩效忠所用游手好闲之人,不甚得力,亦系实情,惟吉省傭工大半如此。即广为招雇,无非一班跑腿儿,工价每月六七千至八九千不等,均不肯自行炊爨,又须雇人代为煮饭。即挑选年力精壮之人,亦多习惯偷惰,不甚出力,约束稍严,以为从未受此苦累,十日半月即纷纷辞去,以后再招,又是此等积习。甚或闻风裹足,竟至无人受雇。鄙人所深知,故不敢自行雇工,而令韩效忠暂为试办。若多费人工而挖煤不多,该练总亦必乐于撤退,麾之使去,固不费事,但恐自行招募,所费更多。乌合之众,时来时去,未能一律认真。且挖煤挖铁等事,寻常工作人等多不肯干,其原来应募者,必系平日一无出息,游手好闲之人。建棠、竹坪皆于吉省民情不甚深悉,故不知用人之难。或令传谕韩效忠所派之管事郑姓转述鄙人之意,因做工人少,须由委员自行招募,若七干人分段开挖,以免迟误。一面函嘱建棠试雇二三十人,仍论挖煤若干,给钱若干,一切应用器具及锅勺盆碗等件,由局自行制备。如雇人代为煮饭,每人每日酌扣饭食钱,即于应给工价内逐日扣除,或三日一收,或五日一收。收煤之日,按斤给钱,须立流水账一册,户头账一册,每名占两三页,所给钱文,即于各人名下逐日注明。此事甚属繁琐,恐建棠于账目不甚明白,另外派一司账之人(现有同乡申少彝与沈韵松同来,或嘱少彝前往助之,乞与振之一言)。姑令试办一月,如有成效,再行另议章程。韩效忠派来之人,皆不必撤。或日久无功,即令停止。所亏费用,由局酌认若干,亦不能概责赔偿也。总之,煤铁畅旺,则有利可图,不患人情不踊跃,多挖则多得钱文,安肯耽延误工?若煤铁不旺,妄费工力,利薄功艰,人心易于涣散,此一定之理。弟于四月内雇工二十馀人,至细鳞河拓盖窝棚数间,垦地不及三垧,现已陆续辞退。若辈均不愿留,故知跑腿儿之不务正业,不可以理喻势禁,亦风气使然也。手复即颂台祺,弟大澂顿首。五月廿七日。(钤“鸡林道劝农使者印”白文方印)

此信于光绪八年(1882)五月廿七日作于宁古塔,主要谈及钓鱼台煤矿开采之事。钓鱼台位于今黑龙江穆棱市穆棱镇,韩效忠参与煤炭勘察,但因年龄偏大,没能发挥太多作用。对如何管理煤矿工人,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吴大澂可谓思考精细,不厌其烦。这些意见,在今天看来,也还有借鉴意义。申少彝,名丕鼎,后长期在机器局任帮办银钱账目委员[3]17。韵松,指沈庚垚,江苏川沙(今属上海)人,府学廪贡生,捐盐课大使,长期在吴大澂幕府任职,后由吴氏推荐,随山东巡抚张曜办理河工[28]201。

三、结语

吉林机器局的创办,是洋务运动深入发展的结果。最早提出在吉林设立工厂动议的是北洋大臣李鸿章。但因他选择好的负责人广东道员温子绍,以养母为由,不愿北上,建厂之事遂作罢。吴大澂帮办吉林事务,就是受到李鸿章举荐[29]。他创办吉林机器局,也得到李鸿章与其主管的天津机器局的鼎力支持。可以这样说,李鸿章是吉林机器局的启蒙者,吴大澂是主力筹办者,吉林将军铭安是协办者,王德均是前期技术指导与设计者,宋春鳌是具体管理与落实者。吉林机器局从生产技术到管理模式,再到技术人员,均受到天津机器局的影响。从人员构成来说,吉林机器局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技术人员,多是宋春鳌从天津机器局等处带来;文职管理人员,多出自铭安与吴大澂的举荐,主要由当地旗人与科场不售的江苏籍人士(吴大澂同乡)组成;一般工人与民夫,主要来自本地或山东等处。

吉林机器局筹建与决策中的很多细节,在吴大澂的书信中均有保留,这对还原历史细节,具有重要作用。吴大澂在光绪七年(1881)七月致王德均信中说:“前拟厂屋图样规模稍隘,费神另绘一图。便中寄示为祷。筑窑造砖,当照来书所示尺寸先行开办”[20]195。据此可知,机器局厂房的设计图,出自天津王德均之手。又如致宋春鳌信中的“将姚姓地三垧一并购妥”“局房北面,尚有熟地二垧,即可向地主购定”“贵姓地六垧,即可买定”“贵禄所费之地六垧,每垧加给钱十吊,亦不为多,应即照给”等;反映出机器局筹建过程中向旗人与民人征购土地的情况。再比如致宋春鳌信中“公事厅(共五间)[3]51进深,不宜过大,北地天寒,住房宜紧凑为贵,过于宽阔,过冬不暖,大约进深以一丈四五尺为度,若过二丈,便不相宜。即客厅均须间壁,不能如南中衙署之三大间也”“仰瓦覆瓦,南北情形不同,自可变通办理,不必拘前说”等,反映出吴大澂因地制宜,根据吉林的气候特点来安排建筑式样的情形。如光绪八年(1882)三月致宋春鳌信:“知各厂基址,已丈量定准方位,于前月廿二日动土兴工”“库房现已兴工,正厂墙基同时并筑”“俟其(丁乃文)到吉,商定兴工,亦不为迟”,可知机器局于光绪八年二月廿日正式破土动工,最先施工的是存放机器的库房,其次是厂房,表正书院兴工最晚。再比如吴大澂对砖瓦、石灰、木料等建材质量的关注,对民夫与矿工薪金的细致安排等,都是不见于其他史籍的材料,对研究近代吉林地区的建材业发展与人工价格,都是珍贵的一手资料。

吴大澂所书信札,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因他是著名的收藏家与金石考古学家,学者更多关注信札的艺术价值。吴大澂履历丰富,宦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是许多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这就决定了信札的文献价值;吴大澂又专擅篆书,他的书法作品,艺术性很高,在当时就颇受欢迎,因此之故,传世的吴大澂信札,保有量很大,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图书馆与博物馆多有收藏。若能充分利用好这些信札,挖掘其中不为人注意的文献信息,对丰富晚清史研究,对还原吴大澂的历史细节,具有一定的价值。

猜你喜欢
宁古塔光绪吉林
《宁古塔纪略》简介
——《龙江三纪》之三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吉林卷
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金币
宁古塔让清朝人闻风丧胆
清宫剧中的宁古塔竟是世外桃源
吉林卷
陈莲舫曲线救光绪
吉林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