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育人方式,回归教育规律,使教育从“广覆盖”向“有质量”迈进

2020-01-09 19:28本刊编辑部
天津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变革高质量育人

■本刊编辑部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指导理念,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也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教育改革新阶段,坚持实施“有质量”、“高质量”的教育目标,创新教育理念,变革育人方式,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支点。

构建高质量的教学机制是确保学生成才,满足社会用人需要的必然路径。从传统的“广覆盖”迈向新的“有质量”教育时,要树立生本意识,回归教育规律,整合各种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的资源要素,扎实推进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和教学机制全面创新。构建“有质量”的教育机制,实现了以下目的:

一是有效激发了教育活力,实现了教学“有质量”、学习“有效果”的教学目标。通过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使教育活动更有生机、更有发展前景。在推进高质量教学进程中,变革了传统教育局限性,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形成了内涵丰富、内容完善的全新教学机制。

二是有效释放了学生需要,实现了学生“有活力”、成长“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快教育机制转型升级进程,打破了传统教学难题,克服了教学针对性不强、内容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形成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且发展个性的全新育人模式。

推进教育活动从“广泛覆盖”向“质量为本”方向发展,既是适应新时代我国产业发展和人才战略的全新要求,也是回归教育规律,变革育人方式的必然选择。只有确保了教育的高质量,才能真正优化人才体系,夯实社会发展基础,为我国科技发展和全面创新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来源。在推进教育活动向“质量为本”方向发展时,需要重点做到:

一要积极变革育人机制。在积极推进“质量为本”的教育创新时,要打破传统的“成绩论”“课程观”导向,重视做好学生的价值观和综合素养培养,要弥补传统教育短板,全面推进美育、德育工作,构建全面、多元、立体的全新育人机制。要变革课堂教学机制,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形象生动、趣味内涵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成长。要变革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课程教学的单一性、知识性,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注入新力量。

二要全面回归教育规律。教育的本质规律在于通过开展创新性教学,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不愿学、不会学转向“质量为本”的有效学习,特别是要重点解决传统教育存在的“分数育人”“精英教育”等问题,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成长,以及全体学生的成长。要针对学生的成长兴趣和特殊学习需求,实施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全面成长。要积极诠释“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通过健全教育机制,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层次化,激发课堂活力,为学生成长拓展空间。

三要凝聚教育合力。通过持续推进教育改革,现阶段教育理念不断成熟、教学体系日益完善,教育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从“广覆盖”向“有质量”发展进程中,既要重视“内功”建设,也要重视整合外部资源。通过凝聚教育合力,为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奠定重要基础。要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充分利用各类智能化教育技术和终端,改善学生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要重视发挥家长及社会等各方协同优势,推进家校联动教学,为学生全面成长提供最大合力。

猜你喜欢
变革高质量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变革开始了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