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0-01-09 19:28甘肃省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于新华
天津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现象校园学校

■甘肃省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 于新华

近期,一些校园欺凌事件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个别事件甚至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也联合发文整治校园欺凌现象。实际上,有上学经历的人或多或少都见过,甚至经历过校园欺凌。在借鉴了一些专家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校园欺凌的策略。

一、校园欺凌现象成因分析

发生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有家庭原因,也有学生个体性格等原因,有学校管理的问题,也有班级小气候的问题。

(一)家庭环境因素

一个人的性格与行为的养成,大多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个人的人格能否健康地形成,与家庭教育与影响有很大关系。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有暴力倾向或性格缺陷的学生,其家庭本身就有很大问题,或家庭结构不完整,或家庭成员矛盾突出,或家庭教育不科学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在他们心灵深处埋下不和谐的音符。在问题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会在学校环境中释放情感或寻求帮助,这些孩子往往会成为校园欺凌的主角或被欺凌的对象。

另外,很多家长对校园欺凌现象也存在认识的误区,当孩子受了欺负怎么办?有的主张“打回去”,有的认为“不必在意”,这些错误的倾向都无形中进一步助长了校园欺凌的发生。“以暴制暴”或“息事宁人”都是错误的态度。校园欺凌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制止,将来走上犯罪道路的也不少见。被欺凌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帮助,会产生自卑情绪甚至厌学。所以,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长错误理念的灌输,会毁了他们的一生。

(二)校园不良文化影响以及管理缺位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少学校还没有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重学生分数而疏忽思想教育,学校健康的文化氛围没有完全形成,存在一些不良的亚文化。一些学生在分数的高压下产生厌学情绪,在失望、沮丧、被否定的情况下,往往会从其他方面追求期望、肯定和被认同感。个别学生寻求社会帮派的帮助,还有一些学生将社会不良文化带入校园。对于这些倾向,如果学校不及时发现制止,没有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等帮助,就会将这些学生推入校园欺凌的漩涡。学校管理的一些机制也不利于教师制止校园欺凌。有些教师对校园欺凌现象视而不见或不愿意去管,因为如果教师去管,往往会被欺凌者伤害,只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如果动手打学生,会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受到法律追究。教师抱着“不愿管、不敢管”的心态,某种程度上放纵、助长了欺凌者气焰。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伴随着媒体的快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隐蔽和多样化,其中,不良媒体的影响也日益泛滥,尤其是宣扬迷信、凶杀、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电影、视频、书刊等层出不穷。网络的发展也使不良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广泛。青少年的心智发展很不成熟,对不良文化的抵制力很弱,他们难以辨别是非。因此在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不良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可以说是无法挽回的。一部不良电影、视频或书籍,往往可以颠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学生自身原因

一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影响或自我调节不足,形成了极端性格和不健全的人格,缺乏和同伴、教师、父母的沟通,行为偏激、敏感,他们往往不愿意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也不愿参加课外活动,逐步脱离正常群体,形成小团体,为患校园,甚至欺凌校园。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家庭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家庭环境应该健康向上,成员之间关系和睦,给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避免使孩子心理、性格上产生偏差。父母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管理教育孩子,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也不能无条件地溺爱孩子。要严格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纪律公德等方面的引导教育,适度调节他们的心理发展,教会他们认识社会、辨别是非。同时,家长要时刻注意自身的修养和言行,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树立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父母要帮助他们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解决,以培养他们守法守纪的意识,锻炼他们自我约束能力,从小形成宽容的品格。

(二)强化学校管理

对于学生来说,一旦进入校园学习,其大部分时间和活动的场所都是在校园这个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学校应当努力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和管理,力争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并且努力提高教师处置校园暴力的能力、辅导学生心理健康及行为的能力。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重性,研究问题的深层原因,制定相关制度,加大治理校园欺凌力度。其次,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和教师都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辅导,对有暴力倾向或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要建档立卡,定期跟踪进行心理辅导,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再次,学校要重视学生社团建设。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旦他们缺少归属感,特别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学校要想方设法用健康的信息占据孩子们的心灵。通过组织学生社团,开展健康的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活泼健康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从中找到归属感。学校要多管齐下,在治理校园欺凌问题上要有所作为,不能听之任之,任其发展,也不能采用高压政策,简单处理。

(三)强化校园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

充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广播等组织形式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学,让学生懂得相应的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被欺凌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集中培训,教育他们学会基本的防范本领,学会找教师帮忙,而不是以武力来解决。

(四)全社会行动起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消除暴力文化,实行电影分级制,净化荧屏和网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青少年的影响。打击黑社会帮派组织,消除对学生的干扰。加强社会公德,中华美德教育,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社会。

(五)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打击屡教不改的欺凌者

我国法律对青少年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造成校园伤害事故的肇事者基本不承担法律后果,这就导致一些欺凌者肆无忌惮、屡教不改。因此,要加大法律惩治力度,让欺凌者敬畏法律,从而不敢为。

三、效果评估与反思改进

一是开展校园欺凌现象专题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学校开展一次校园欺凌普查活动,分别针对学生、教师、家长设计调查问卷,对目前存在的校园欺凌现象做一个诊断,分析各学段欺凌现象的特点,判断欺凌和被欺凌群体的主要成因,形成调查报告。

二是建立重点群体、重点学生专项档案。充分发挥少先队、团委、心理咨询指导室、法制副校长、家长委员会等作用,通过综合干预行动,每学期分析其变化走向,达到最大限度地改造、减少校园欺凌现象。

三是每学年开展一次综合研判活动,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和学校平时掌握的情况,分析校园欺凌的变化走向,总结干预行动得失,反思行动方案,提出整改意见。

校园欺凌不仅仅是一个学校、一个地方的教育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共同携手,关注校园欺凌现象,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就能有效遏制学生之间的相互欺凌,我们的学生才会健康成长,我们的校园才会更平安,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

猜你喜欢
现象校园学校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