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防范与处理

2020-01-09 19:28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第三幼儿园王玉红
天津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危险幼儿园家长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第三幼儿园 王玉红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他们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幼儿教育是人生奠基的阶段,对幼儿各方面的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起到启蒙和开发作用。幼儿教育需要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促进幼儿发展,在这过程当中,幼儿安全事故带来的危险引人担忧。对此类事故进行预防,对已经发生的幼儿安全事故进行科学处理,保障幼儿园教学的安全性,这对幼儿教育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防范幼儿园安全事故

(一)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源头上防范风险

防范幼儿安全事故,首先应当强化幼儿园自身的安全保障制度,从源头上将风险降到最低。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年纪尚小,自身缺乏保护能力,因此,一定要格外重视幼儿园的安全工作。首先是门禁制度,每位幼儿在入园、离园阶段都要由家长接送,教学时间之外进出校园的一切人员,都应当经过严格的登记和检查,不能随便进入,这就要求幼儿园加强保安的管理和培训工作,树立门卫和保安的安全保卫意识和责任感。

除了控制进出人员之外,还应当对园内的教学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与专业维护人员合作,建立完善的定时维护方案。对教学设备、大型玩具的检修采用打卡监督的方式,特别是幼儿能够直接接触的,比如滑滑梯、电灯电扇、卫生间设施等,检查其牢固性,查看有无晃动和破损。对幼儿园厨房的卫生检查应当格外留心,对每日提供的膳食进行留样化验,对食材源头进行严格把控,保障幼儿的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

此外,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应当加入幼儿的逃生演练课程当中,由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逃生演习,将安全防范小知识渗透进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使幼儿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对于消火栓等灭火设备,也要及时查看,检查能否正常使用。

(二)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除了外部环境的安全防范之外,幼儿园教育中还应当注意对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幼儿安全教育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当注意对课堂教学的安全进行检查和防范。比如,对于课堂中的电线、插座等带电的设备,应当在旁添加醒目的标语,或者设置在幼儿不宜接触的地方。教师还应为幼儿讲解安全标语的意义,提醒幼儿注意用电安全,不要靠近电力设备,以防触电危险。对于标语的字体样式和颜色,可以选择幼儿喜欢的彩色和艺术字体来吸引孩子注意。

如何防范幼儿上、下学途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也是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如有陌生人接送幼儿,教师除了应当进行查问和阻拦之外,还要告诉幼儿在老师和家长不在的场合,应当学会自我保护。例如,不食用陌生人给的食物,不随意和陌生人搭讪,不跟陌生人离开安全的场所,必要的时候,应当学会拨打报警电话求救。这些自救技能在幼儿日常教学中应由教师以游戏的形式教给孩子。除了这些人身安全危险的防范之外,幼儿教育还应当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习惯。

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生活安全习惯将会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比如过马路时应当注意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饭前、便后要洗手,遇到奇怪的现象要及时和老师反映,对于身体上的不适,一定要及时和父母、教师汇报。

二、正确处理幼儿园安全事故

(一)幼儿角度

幼儿是安全小事故的高发人群。由于幼童的年纪尚小,人生阅历严重不足,经常会出现“发生危险不知如何处理”的现象。还有一些孩子为了避免受到家长和教师的责骂而不汇报情况,导致安全事故扩大。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当加强对幼儿的思想教育,让幼儿了解其中的危害,在园遇到问题要及时和老师反映情况。比如手指被小刀划伤、活动中摔跤、饭后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应当及时告诉老师。教师在一日活动中,应当注意对幼儿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幼儿划伤或者跌伤,应当及时送往幼儿园保健室或者医院进行消毒、止血,如果幼儿反映在处理的过程中持续疼痛,那么教师应当考虑到骨折或骨裂的风险,及时通知家长,和家长一起带领幼儿去医院进行检查。除了外伤的处理,幼儿在幼儿园出现的昏迷和晕厥等严重的安全事故,超出教师判断范围之外的状况,教师应当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将幼儿送医,并及时通知幼儿家长,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注意对幼儿心理健康和安全的疏导教育,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对幼儿耐心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应当立即严肃处理,情况严重的应当上报幼儿园。对于不幸发生安全事故的幼儿,教师应当以耐心和爱心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在孩子的童年留下阴影,从幼儿自身的角度加强幼儿安全防范意识。

(二)家长角度

学前教育不是幼儿园或幼儿教师一方的责任,而是幼儿家长和幼儿园以及幼儿三方面的共同配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其对于幼儿来说,家长对其起到的作用是启蒙性和关键性的。站在家长的角度,首先应当加强对育儿知识的学习。面对幼儿出现的危险情况,比如食物卡喉,突发疾病,外伤出血等,应该掌握正确、高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当幼儿在幼儿园中出现安全事故时,幼儿园应当及时通知家长,真实告知家长幼儿的有关情况,及时商讨解决对策,而不能隐瞒真相或者推卸责任。对于紧急、危险的状况,应当在第一时间里将幼儿送医处理,面对情绪比较激动的家长,幼儿园应当安慰家长情绪,尽量不延误幼儿救治的时间,之后再本着公平负责的态度,与家长共同商议问题的处理方式和解决办法,一切以幼儿的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妥善地处理幼儿在校发生的安全事故,防止伤害的进一步扩大,降低危险发生的概率,及时缓解危险事件对幼儿的影响。幼儿园可以建立家长群,打造家长学校的共同监督平台,及时在平台中发布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相关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动态,便于问题的及时反馈和处理。

(三)教师角度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体,也是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应当发挥自身作用,在一日活动中竭力保障幼儿的安全。例如,幼儿开饭时,应该让盛饭、汤的器具远离幼儿,防止幼儿攀爬触碰,以免烫伤,幼儿饭、汤不宜太烫,在幼儿开饭前,饭菜适当晾凉再盛入孩子碗中。在幼儿做游戏的环节中,教师应当对游戏的器械和工具进行检查,找出其中潜在的风险,如捏黏土,拼装积木,对于这些五颜六色、体积较小的玩具,教师应当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禁止将玩具放入口中,造成误食。在游戏类型和工具的选择上,教师应当筛选较为安全的活动方式,结合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游戏活动,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考虑到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应当做好相应的防护准备,以便及时处理安全事故。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幼儿的身心发育状况,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合理的防范,对已经出现的事故进行及时处理,保障幼儿的安全性,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猜你喜欢
危险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喝水也会有危险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