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亡人逸事》看中国传统女性的幸福与悲哀

2020-01-10 04:26刘宁宁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夫妻婚姻丈夫

刘宁宁

(聊城大学 文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亡人逸事》是孙犁创作的一篇散文,内容主要描写亡妻。孙犁主要描写与妻子如何认识和婚后的点点滴滴,如小桥流水,娓娓道来,但在平淡的叙述中,给人以无限的最柔软的心灵触动。

一、作为传统女性的妻子形象

《亡人逸事》中的妻子,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首先,婚姻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文章开头便交代了“我”与妻子的婚姻是旧式婚姻。旧式婚姻就是两人的结合并不是建立在彼此了解、相爱的基础之上,而是由于偶然原因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的婚姻。其次,礼教观念较重。例如,作者回忆与妻子在婚前唯一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我”的一位远房姑姑特地叫“我”去妻子的村庄看戏,并把“我”领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在听到“我”的名字后,中间的一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后,便从板凳上跳下来,钻进了照棚外面的一辆轿车里,这个姑娘就是“我”的妻子。可见,妻子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影响的传统女性。在中国封建文化中,女性是一个被严格限制的弱势群体,她们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缺乏自由。自学龄开始,男女两性便隔离生活,“女处闺门,少令出户,唤来便来,唤去便去”[1]。因此,在传统观念里,女子不能随便见陌生男子,定了婚的男女更是禁止见面,从妻子见到“我”后近乎逃跑的反应可以看出,传统礼教在她的思想观念里已根深蒂固。再如,结婚多年后,“我”路过妻子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却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即使是结婚多年的夫妻一起走在路上也会被认为是轻浮、随意的行为,因此妻子才会如此“不近人情”地不跟丈夫回家。

二、以妻子为代表的传统女性的幸福

在《亡人逸事》中,妻子的幸福首先体现为婚姻的甜蜜。文中第一节,作者将与妻子的婚姻称为“天作之合”,足以见作者对自己婚姻的满意。而妻子在懂得“天作之合”的含义后更是表示:“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来!”从这简单的一句话便可以看出妻子对“上天安排的姻缘”非常满意,言语中透露着嫁给丈夫的喜悦[2]。传统的封建婚姻都是由父母包办的,婚前男女双方基本都未曾见过面,更不要说互相了解了。对于旧时的女子而言,既嫁从夫,结了婚以后丈夫就是自己最大的依仗,所以能嫁给一位自己满意的丈夫可以说是自己一生幸福的基础。此外,对于夫妻新婚时的相处,作者并没有过多描述,但从他教妻子学认字也可以窥探出夫妻新婚时的甜蜜。

其次,妻子的幸福体现为家庭的和睦。对妻子这样的传统女性而言,婚后的家庭就是其全部,而婚姻家庭生活中,除了丈夫,还有公婆和孩子。从文中可以看出,婆婆虽然勤劳严厉,但对妻子并不刻薄,婆婆叫妻子早起劳作,但自己起得更早;让妻子背北瓜,妻子背不动,母亲也没有责备她,而是笑着自己把北瓜背回去。从婆媳相处的场景中可以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另外,作为一个女人,她与丈夫有儿有女,家庭圆满,这是像妻子这样的传统女性最大的幸福。

妻子的幸福与其容易满足的性格密切相关。例如,在最后一节,妻子临终前回忆丈夫给自己买花布,丈夫为了让她方便做衣服,贴心地将花布寄到了娘家,这对妻子而言,是丈夫对自己关心体贴的表现,想到这点,妻子是满足的。但实际上,丈夫对妻子的关心较少,“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一件寄花布的小事都能让妻子记忆多年,可见妻子对丈夫的要求并不高,在妻子看来,丈夫对自己有过关爱,这就足够了。作为传统女性的妻子,在夫妻情分上是比较容易满足的,这与传统女性一直被要求“以夫为纲”有关,对她们而言,丈夫对自己尊重,不离不弃,白头终老,这样就很满足了,如果丈夫再有些许关爱体贴,这就足以让她们感觉到幸福了。

三、以妻子为代表的传统女性的悲哀

初读《亡人逸事》,是在高中课本上,当时关注更多的是作者对亡妻真挚的情感。现在再读,能进一步体会到以妻子为代表的传统女性的悲哀。首先,关于婚后生活的描写,读者看到了妻子贤妻良母的形象,但却看不到多少夫妻之间相处的情景。作者在最后一节中也交代了与妻子是“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夫妻之间相处时日少,与当时的现实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之前动乱的年代,乃至后来虽然和平但物质匮乏的年代,养家糊口都存在较大困难,夫妻之间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恩爱相处,这是整个时代与社会环境所致。身为丈夫的“我”常年在外为生计奔波,而妻子在家独自承担赡养老人、养育孩子的重任,“所有这一切,都得自己一个人默默承担,作者常年不在家,不能分担这一切辛苦,也不能给妻子一个倾诉的依靠”[3]。文中的作者与妻子相处甚少,除了客观原因,还与两人之间的文化水平、思想水平差异有很大关系。妻子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传统女性,而作者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著名作家,两人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很难有思想上的沟通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作为传统女性的妻子,也许从未与丈夫有过深层次的思想交流,灵魂上的沟通,也许从未真正地懂过自己的丈夫,这是作为妻子的一种悲哀。

其次,妻子婚后对家庭几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但在养家育儿、共同生活中,夫妻双方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平等。众所周知,在中国封建传统中,父权制是社会的基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三纲五常是伦理道德的核心。在作者描述的家庭生活中,身为丈夫的“我”外出谋生,而妻子在家照顾家庭,妻子的全部生活可以说都是围绕着丈夫及家庭进行的。作为中国传统女性的妻子,礼教观念根深蒂固,自觉遵守传统社会中男主女从、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等观念。“作为女性,她们最高的人生价值、美德规范就是做一个孝妇、贤妻与良母。”[4]与此相应,在社会角色定位上,作为男性的“我”处于支配者的角色,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而身为女性的妻子处于从属性角色,她被期待为贤惠的妻子、尽职的母亲、孝顺的儿媳,没有主体性,没有独立的人格,她是男性的附属物,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在与男性发生联系时才能够被展现出来。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看到,妻子为家庭付出了一切,从未出嫁前娇惯的小女儿,到婚后早起、下地劳动、纺线织布、远路粜米的辛勤持家,再到丈夫常年不在家,独自养育几个孩子。作者回忆妻子养育孩子的场景,“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妻子独自照顾孩子的场景让人读来心酸,甚至连作者回忆起来也对妻子充满愧疚,但也无力改变。在当时的家庭生活中,两性之间的不平等,是妻子的悲哀,是中国传统女性的悲哀。

猜你喜欢
夫妻婚姻丈夫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80后小夫妻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