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2020-01-10 04:26秦小红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生音乐

秦小红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河南 郑州 450002)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与问题

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大多数音乐教师都会重视对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能够寓教于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新型的音乐教学路径,充分挖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潜能,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音乐基础,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但笔者通过长期的音乐一线教学实践也深切体会到,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不少小学生对于音乐的专业性学习兴趣还不够浓厚,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领会到新课改下音乐教学的精神,导致小学音乐教学效率低下;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忽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发挥小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从而导致小学音乐教学低效或失效。因此,积极探索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途径,对于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可行途径

(一)前提: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明确音乐教学目标

学有专长、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教师渊博的专业素养,可以破解小学生心中的无数困惑;教师优雅的音乐演奏,可以打开小学生心灵的审美之窗;教师高尚的师德修养,可以在春风化雨中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所有这一切是小学生尊重和信任音乐教师的基础,也是创建小学音乐有效性课堂的基本前提。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培养和师德修养提升就显得非常重要。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水平,以“高山仰止,景行行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态度,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音乐素养进修、教育技能培训,以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音乐审美能力[1]。在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小学音乐教师尤其不能忽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科学先进的教育理论可以开阔音乐教师的视野,提供新颖的教学思路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之前就有可以参照与遵循的理论指导。除了高深的专业理论,简明实用的《音乐课程标准》更是每位音乐教师都必须弄通弄懂、深入理解和掌握的音乐教学纲领性文件。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只有在它的指导和引领下才能更为有效。

音乐教师不但要了解音乐学科的课程总目标,还要掌握每个学段的阶段目标,并以此为指导,科学整合教学内容,制定准确、适当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目标预设和教学活动设计时,还要了解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比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水平较低,时间短暂,基本维持在20分钟左右,无意注意起主要作用,并且在同一时间内只能集中在一个对象上,不能进行注意的有效分配,容易被一些比较直观的、形象的事物或情景吸引[2]。针对这一特点,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就可以用具体、形象的节奏、动作、图形、视频或音频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音乐教师还要熟悉整个小学阶段音乐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基本内容,了解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了解每一册音乐教材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任务、内容以及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占的位置,了解每一课在每一册里的位置和知识点,做到全面了解、重点突破,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和缜密的分析,制订合理、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设计。例如,《龙咚锵》(人音版一年级上册教材最后一课)是一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新年歌曲,歌曲欢快活泼,简单通俗,节奏感强,表现孩子们敲锣打鼓过新年的欢乐心情,适合小学生演唱。一年级的孩子表现欲望很强烈,还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这时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节奏,如×、××、×-,所以,针对这些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笔者将这首歌曲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学会演唱歌曲《龙咚锵》,并且能跟着音乐律动;(2)认识打击乐器锣、鼓、钹,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演奏方法;(3)能够跟他人合作表演歌曲,或演唱,或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简单伴奏,表现热烈欢快的庆祝场景。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完全得益于教师教学理论提升后的教学方法自觉,为保障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二)关键:营造音乐课堂氛围,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极富创意的课堂导入,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课堂氛围,从而培养并激发小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观察能力、音乐思维能力以及音乐创新能力。这是确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介绍歌词内容背景知识、创设情境氛围来诱导、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但愿人长久》《游子吟》《花非花》《关山月》等歌曲时,可以事先介绍歌曲背后的古诗词内容,营造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然后通过古韵悠悠的教师范唱,让小学生感受带有传统文化韵味的歌曲的独特魅力,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第二,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介绍和音乐相关的有趣故事,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讲解科学家钱学森与音乐的故事,钱学森曾经说过,身为歌唱家的妻子蒋英对他的艺术熏陶,给他的科学事业增添了无比的色彩[3];也可以介绍地理学家李四光与音乐的故事,李四光不仅会拉小提琴,还能够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等等,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重要性的感性认知。

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唱歌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小学生的唱歌教学模式,利用小学生所喜欢的事物来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将有关音乐教材中生动有趣的古诗引入音乐课堂,在遵循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给予小学生适当的鼓励,从而培养他们继续学习音乐知识的信心[4]。

(三)保障: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就是将小学音乐教师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只需要在音乐课堂中听取教师所讲授的音乐内容进行重点记忆就可以了。不少小学音乐教师认为,学生的年龄较小,需要一定的音乐教学引导与约束才能够顺利开展音乐教学。殊不知这种音乐教学方法会抑制小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以及音乐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小学生音乐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改变这种被动“填鸭式”的低效音乐教育,小学音乐教师应遵循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的规律,注重调动与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愉悦的主动学习活动中提升音乐水平与音乐素养。

由于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一谈到学习可能会觉得枯燥,但如果让他们听歌或者唱歌,他们大都会欢欣雀跃。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音乐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的音乐氛围,选取一些欢快的歌曲让孩子们欣赏聆听或分组对唱;也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领小学生观看与教材相关的歌曲MV或者音乐动画电影来活跃气氛;还可以利用课堂定期组织开展班级音乐晚会等,通过优美的旋律、悦耳的歌曲、轻松的氛围、有趣的活动,自然而然地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向往。通过这些贴近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极富创意的音乐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由“要我学习音乐”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音乐”的主动学习,让小学生自主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大大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有效性探索时,要坚持做到以上几个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他们自身的艺术活力,让学生的小学音乐学习生活充实且富有意义。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生音乐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音乐
我是小学生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音乐
秋夜的音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