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银行风险防控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01-10 04:26杜丽清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银行金融

胡 可 杜丽清

(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近年来,中小银行因经营不规范等因素多次引发风险事件。2019年5月24日,包商银行被银保监会接管,以解决其严重的信用风险和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锦州银行在2018年盲目激进,试图通过规模效应与大银行竞争,因贷后管理不到位以及以贷转存质押再贷款虚增存贷款规模等问题,多次收到银保监会开出的罚单,直到2019年7月28日在监管机构指导下引进战略投资者后,才使得风险问题得以解决。这些风险事件的爆发具有特殊性,但由于金融市场风险具有快速扩散性,个体风险的产生也会对整个银行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导致银行业流动性出现较大波动,拆借成本大幅上升。这反映出部分中小银行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为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加强中小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重视对中小银行的风险监管刻不容缓。

一、强化我国中小银行风险防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伴随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我国中小银行越来越成为金融市场的中坚力量。截至2019年底,我国中小银行达4 048家,占我国银行总数的88%,中小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贷款均超过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部资产和全部贷款的1/2。但中小银行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不良贷款率方面,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均高于大型商业银行。从2018年锦州银行多次出现贷后管理不到位以及以贷转存质押再贷款虚增存贷款规模等问题,到2019年包商银行被银保监会接管和8家农商行主体信用被降级等事件,可以发现重视对中小银行的风险监管刻不容缓。

(二)我国中小银行经营特点使然

我国中小银行负债端资金来源单一,过度依赖于同业业务和入股资金,客户存款占比较低,这对其竞争能力以及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营企业的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多数中小银行缺乏经验、资金、人才、技术和客户资源,经营模式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弱。但中小银行因为具备了解地区客户、经营灵活、决策高效、创新活力高等优势,成为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为促使中小银行取长补短、完成使命,完善服务实体经济体系,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必不可少。

(三)我国中小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第一,中小银行的发展进一步优化了金融组织体系。中小银行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缘优势,在大型商业银行难以涉及的农村和偏僻地区开展业务,满足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社区居民的金融需求,缓解了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第二,中小银行的发展打破了银行业的垄断局面,推动银行体系形成竞争机制,提高了金融业的服务水平。第三,中小银行的发展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因为银行系统资金需求和供给的同质性,系统性风险极易爆发,多样化的银行组织体系可以较好地抵御金融冲击。中小银行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金融体系平衡发展、提高金融行业服务水平、化解金融市场运营风险等功能使其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小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系统、重塑风险管理框架、增强风险防控效能刻不容缓。

二、我国中小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操作风险

银行操作风险是指因银行工作人员违法违规或者不正确操作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等导致银行利益受损。近几年,我国中小银行的操作风险事故层出不穷,给国家和金融市场带来了严重损失和负面影响。中小银行内部的股权关系出现不合规披露现象,股权代持问题严重。中小银行易出现股权过于集中的现象,少数人控制银行的决策权会造成关联交易现象出现,一些大股东通过向银行借款进行圈钱从而达成不公平交易,侵犯银行利益和客户合法权益。中小银行还出现了股权过于分散的现象,由于股东分散,股东的利益相互之间发生冲突,容易导致高级管理人员权力过于集中、监事会难以对管理层进行制衡、治理机制失效,造成内部人控制风险。银行股东和管理人员出现个人道德等问题,还会出现违规经营、洗钱、自融与挪用资金、骗贷、利益输送、抽资出逃、借贷资金注册问题和通过壳公司套取贷款等[1]。同时,一些中小银行管理理念陈旧、信息技术落后和缺乏专业化人才等也会增加银行的操作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不能以合适的价格将资产变现或者不能以较低的成本取得借款来应对客户提款需求或偿还到期债务等。严重的可能会发生挤兑,造成银行破产。巴林银行、中国南海发展银行、包商银行的破产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都与流动性风险息息相关。中小银行自身的造血能力低,盈利能力弱,规模增长速度慢且不良贷款率上升问题严重,资本约束制约中小银行长期持续发展。一些中小银行客户群体小,负债来源单一,客户存款规模小,过度依赖于同业业务和入股资金,流动性压力较大。随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市场利润的稀释,传统银行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盈利水平,中小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引入金融衍生品,但是由于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更高的杠杆性,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在加强。资管新规及系列文件放大中小银行期限错配风险,再加上利率市场化加剧了中小银行存款流失风险,使得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加剧。

(三)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以及商品价格波动给市场主体造成的不利影响。近几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地区间区域分化严重,房地产泡沫加大、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基建投资回落较快等问题浮现,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更使我国经济发展雪上加霜。在过去几年经济飞速发展时,一些中小银行选择规模发展。但是,由于中小银行的风险防控体系还相对落后,之后在经济下行和去杠杆的环境下,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会受到损害,加之中小银行的存款基数小,更容易导致不良贷款上升。全球经济关系呈现关联度越来越高的趋势、地缘政治的存在、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使得市场风险的复杂程度、危害程度以及范围都在不断加大。

(四)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合作双方有一方不履行义务而使得另一方蒙受经济损失。我国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一些中小银行在开展信贷业务时,资金过于集中投放于个别大企业,信用风险集中。第二,在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小银行为了获利不得不进行客户下沉,通过放宽贷款客户的信用标准获取更高利润,但是中小银行对贷后工作的疏忽使得银行无法及早发现贷款风险,错过了控制风险的最佳时机,中小银行的信用风险加大。第三,非标萎缩和同业资产监管共同提高了市场对银行信用风险的预期,非标减少会导致信用萎缩和信用进一步分层,特别是表外资产占比较大的中小银行,更要重视对表外信用风险的管控。第四,我国中小银行在风险处置方面没有实现与政府掌握的企业信息互联互通,无法准确了解客户的资产持有量与还款能力,加大了客户信用违约对中小银行造成的损失。

三、我国中小银行风险管控措施

(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中小银行要在外部监督的推动下,主动解决好公司治理方面的重大缺陷,规范内部治理,完善监管框架和内部管理制度,根据中小银行自身发展情况,补齐制度短板。中小银行要解决好大股东或管理层干预资产乱投放、关联贷款、利益输送等问题。股东、高级管理层和监事要责任明确、互相制约,不能一支独大,确保三方之间有效信息公开透明,提高三方对中小银行治理的参与度。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股东和管理层的监督职能,保障银行职工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二)坚持服务中小企业

过去几年,许多中小银行重规模轻管理,盲目扩张。实践证明,中小银行如果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想用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与大银行相竞争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小银行要坚持服务中小企业,明确市场定位;要关注某一特色领域或者某一区域市场,发挥专业化和区域化优势;坚持扎根基层,以民营、小微企业及社区居民为目标客户,根据不同地域的产业发展特色,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与服务[2]。银行可以从差异化定位出发,为属于自己的实体经济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和通过更低的价格、更高的效率提供此种差异化服务两方面入手,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对于难以有效防控风险的业务,中小银行应量力而行,审慎介入并制定明确的退出策略。

(三)加强投后环节管理

我国一些银行往往只重视贷前的调查,忽略贷后的资产管理。鉴于大量的不良贷款事实,中小银行要提高对投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延误发现问题会使贷款问题变得更糟,最终造成损失。根据授信项目风险的不同程度和不同行业的特征,差异化调整不同项目的检查频率和风险控制措施,强化风险监控,为风险处置赢得时间;做好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评价和跟踪评价,对发现的潜在风险或者偏离预先设想的要及时纠正;设立双人贷后管理机制,相互监督,相互激励;加强管理创新,在资金管理、定价管理、成本管理等精细化管理上加强努力;加强政银合作,中小银行在风险处置方面应尽快实现与政府掌握的企业信息互联互通,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强对贷款的监测。

(四)依法合规经营

中小银行的发展与地方经济是密切相连的,化解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是对立统一的。中小银行要坚决杜绝开展拉长链条、放大杠杆的业务。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对房地产贷款不断打包拓展新的金融产品,最终导致股市泡沫破裂。中小银行要依法对金融产品作出风险评估,依法合规经营,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稳定,降低中小银行的市场风险。中小银行要在合法范围内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同时务必要根据自身服务的区域以及行业开发的差异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扩大客户基数和银行负债规模,降低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五)发展金融科技

中小银行要及时跟进金融科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手段,提升信用评估能力,建立日常跟踪分析监测机制,减少不良资产。中小银行可以借助支付结算、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现金管理等业务向产业逻辑和用户逻辑演进。另外,可以建立“小生态”,寻找场景入口,打造行业平台;或者参加“大生态”,分工协作,优势互补。

不过,由于中小银行存在资金实力薄弱、信息系统不完善、新产品开发能力低等问题,很难仅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健全科技金融。通过借鉴国外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我国已经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是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其借鉴德国储蓄银行发展经验并进行本土化创新实践,保持各个城商行的独立法人地位不变,由它们共同出资成立新机构整合后台服务,提高组成成员的金融创新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另一种是南京银行和日照银行的合作模式,南京银行收购了日照银行18%的股份,这种参股的模式有利于控股城商行和被控股城商行提高综合实力、业务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3]。

四、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助力中小银行风险管控的举措

(一)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

一是做好上级监管部门合理约束下级监管部门的相应指导工作,使监管履职效率得以提升。二是保持地方金融办的监管独立性,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三是转变管理理念,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辅助性变为决定性,地方金融监管应该作为“局外人”,减少对中小银行经营的干预,充分发挥信息的查询使用权。四是督促中小银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风险防控制度等相关制度,加强防范金融机构的内部风险。五是监督中小银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社会对中小银行的监督。

(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健康金融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信用约束机制,构建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库。将民间借贷信息纳入信用信息数据库,提高借款人的信用信息透明度。实现对企业违法、个人失信等行为的协同监管,对存在违法、失信行为的市场主体进行公示、警示和处罚,使违法主体“一旦违法、处处受限”。同时,在建立社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整合现有的征信平台,创建数据共享平台。

(三)强化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措施

一是采取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并重的监管手段。对中小银行来说,现场监管更能得到他们的重视,但是如果中小银行事先掩盖违法违规等事件,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就很难在这种情况下检查出问题。相比之下,非现场监管则可以建立动态的监管系统,通过定期的数据监测和资料分析,监察中小银行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及时更准确地督促机构进行整改,防止问题进一步演化成金融风险。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形成联动机制。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要在履行好各自监管职责的同时,强化机构合作和信息共享,共同规范地方中小银行发展,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4]。

猜你喜欢
银行金融
现代金融征稿启事
江西银行
把握银行独立保函的相对性
记忆银行
欧美国家银行处罚案的启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