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渗透,让高段语文课堂活起来

2020-01-10 06:35
课外语文 2020年7期
关键词:竹节教学方式阅读教学

祝 羽

(浙江省宁海县大佳何镇中心小学,浙江 宁波 315600)

一、阅读策略的核心概念界定

(一)阅读策略

学习策略中的实际实现方法之一即为阅读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从阅读的目的、方向及具体的文章出发,选择不同的方式策略来加深阅读的深度。

(二)小学中高年级阅读策略教学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小学学生分为三个学段,此次研究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划定年纪为中高两个年级。所以阅读策略是指让中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领会并使用读书策略来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养成良好的习惯,保证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高段年级阅读策略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访谈法窥探阅读策略教学现状

说到教授小学语文课程,很多人会觉得并非难事,无外乎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一些字词和语句的使用而已。但据笔者调查后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非常重视,然而却忽略了对于阅读文章方法的培养,还是传统的单向灌输知识的观念,只有少部分教师注意到了在阅读中对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培养,但这仍然是有所不足的,教师还要教会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和技巧,比如通过结合上下文的方式。这就是我们倡导的策略教学,是老师需要重点加强的地方。

(二)归纳法总结策略缺失原因

1. 教师文本解读能力有差别

文本的解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对于具体教材内容进行解析梳理的能力,这是文章和教师的沟通过程,集中表现了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审美及逻辑思考等方面的能力。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奉行“拿来主义”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常借鉴教材教辅中的要求,没有主动思考的过程;也有部分教师虽大力倡导求新求变,却偏离了原本的课本内容和价值观念。笔者通过调查探究教师在构思《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目标时发现,很多教师把教学目标侧重在闰土讲的故事,而不是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这几件事的原因、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六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实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了,所以弄清楚文章讲了几件事对学生来说并非难事。教师需要做的是提高学生把课文深层次思想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这也是学生缺乏的。假如学生仅仅把重点放在理解文章意思上,便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教学时间不足的限制,教师对于文章的解析水平不够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恰如孙绍振所言:“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没有难度的,大讲特讲,有时无谓地制造难度,把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和学生的生命。”

2.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比较单一,缺乏对学生的兴趣调动

针对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现状,笔者设计了“哪种教学方法是您常用的”这一问题来做调查。

问题:哪种教学方法是您常用的?

A教师认为:“在范文中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习阅读方式和技巧。重点结合一定的情景,增强学生学习的代入感。”

B教师认为:“把课文的阅读方式分为讲读和略读两种,把略读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加交流合作。讲读课文更要结合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自学和交流的能力,把自己的疑点难点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掉。”

C教师回答说:“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讨论自己的想法,与同学共享自己的思考成果。偶尔也会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

D教师答:“借助教辅等相关资料,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概括总结、梳理整合能力以及对比反衬的写作能力。也会采取一些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联系课外的文章、单元导读等资源。”

笔者根据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教师中,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教学的方式较为常见,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然而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策略却运用较少,只有少部分的教师采用了结合情景的教学方式,比如角色扮演小节目等,但这样的形式反而更有助于加深学生的阅读情感。

三、阅读策略案例分析

通过让学生用预测的方式来进行阅读是当下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本节课所学文章的关键信息、题目、关键词、连接词等信息提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然后在进一步的阅读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进而深刻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下面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来具体做进一步的阐述。

小学教师张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采用了预测阅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竹节人》这篇文章,具体的提问过程是:

师:“看到竹节人这三个字,大家能想到作者写的是什么吗?”

生:“是不是写的加工竹子的工人啊?是不是一种玩具?是不是生活在竹林里的人……”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门,教师在这时做了有效的指导,引导了孩子的思考方向:“我能告诉大家的是,竹节人是作者小时候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发明的一种玩具,那关于这个叫竹节人的玩具,大家想想作者会讲关于它的哪些方面呢?”

生:“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竹节人的游戏规则、玩竹节人的乐趣!”

师:“大家的猜测非常好,那接下来让我们打开课文,进入作者的童年世界,看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吧!”

《竹节人》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中的文章,通过作者的回忆,用生动有趣的文字和轻松欢快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作者童年时的童趣,作者详细描写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技巧、玩法、乐趣之所在,充分展现了孩童那份天真有趣的天性。张老师的教学方式不拘一格,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前对文章内容进行充分大胆的猜测,并加以恰当的引导,通过一个由预测到验证的过程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更有参与感。这是一个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应把阅读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不能单纯重视阅读本身,要把阅读应用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同时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学生方方面面的表现,包括以后的学习进步、与人交际、工作发展等各项内容,因为这和阅读中学会的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息息相关。因此要求阅读教学不应该只重视课文内容,更要服务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竹节教学方式阅读教学
一次有趣的竹节人大战
廖瑞霖:竹节人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HPLC-ELSD法测定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