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失眠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2020-01-10 11:55关秋莉
中国医药导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岛叶杏仁核丘脑

关秋莉 郭 静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中心,北京 100011;2.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69;3.针灸神经调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1

原发性失眠症(primary insomnia,PI)指因躯体疾病、严重精神疾病或药物滥用所引发的一类睡眠障碍,患者对睡眠的质和/或量不满意,入睡困难、易醒或醒后无法恢复精神,从而不同程度的损害社会功能[1],其患病率高达2%~5%[2]。过度觉醒为其重要的发病机制,表现为身体、认知和皮层活动增加[3]。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无创、干扰因素少、可重复性强。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①区域研究方法,如低频振荡振幅(ALFF)、局部一致性(ReHo);②整合研究方法,如基于种子点的相关分析(SCA)、独立成分分析(ICA)[4];③基于图论的研究方法,如基于度中心度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以上方法在PI 中的应用,发现PI 静息态功能异常脑区主要集中在认知-情绪相关、听觉、视觉脑区以及部分静息态脑网络。

1 情绪相关脑区

情绪相关脑区主要包括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前扣带回(ACC)、纹状体、丘脑等[5-6]。

1.1 ALFF

ALFF 与解剖相对应,可准确反映静息状态下神经元自发神经活动的变化特点。PI 患者右侧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及丘脑、扣带回等区域神经活动水平上调[7-8],与睡眠恐惧、焦虑及入睡困难相关[7],且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呈正相关。杏仁核及其联系密切的海马、海马旁回均为边缘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结构[8],而丘脑是觉醒系统和注意网络的关键节点[9],其神经活动水平增高,影响睡眠启动或维持,提示过度觉醒的存在。

1.2 ReHo

ReHo 反映大脑一个体素与周围体素时间序列的一致性,PI 患者情绪相关脑区ReHo 异常[8],左岛叶、右ACC、双前中央回[10]、边缘系统脑区[11]及左海马旁回的ReHo 升高[12],而右海马旁回、右中央扣带回和左梭状回降低,双前额叶内侧回[11]、右扣带回[12]等脑区ReHo 值减低。PI 患者情绪相关脑区区域活动异常,与抑郁焦虑情绪过度活跃相关。

1.3 SCA

SCA 指设定感兴趣区为种子点,计算其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度(FC)[13]。目前PI 研究多选取情绪相关区域作为种子点。

1.3.1 杏仁核 情感反应度增高是失眠的病因之一,杏仁核是恐惧情绪的处理中心,失眠者杏仁核及岛叶、纹状体、丘脑的FC 降低,提示情绪环路的调节功能下降;而杏仁核与运动前区、感觉运动区的连接增强,提示克服睡眠不足的代偿[14]。且睡眠障碍与杏仁核对失眠刺激引起的过度反应有关[15]。

1.3.2 海马 海马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PI 患者双侧海马与左额中回连接增强,且与失眠严重程度相关[16]。另有研究发现[17],PI 患者海马区与脑干、丘脑FC 增强,提示与患者失眠多梦有关。

1.3.3 岛叶 岛叶是情感通路重要的组成部分,PI 患者右后岛叶与左中央后回之间FC 增强[18],脑岛与同侧扣带中回及额叶FC 增强[19],从功能整合角度为失眠情绪过度活跃提供了证据。而慢性失眠者双侧岛叶分别与双侧海马、海马旁回FC 增强,且与瞬时记忆评分呈正相关,与海马受损造成瞬时记忆损害,以及记忆功能代偿性增强有关[20]。

1.3.4 扣带回 扣带回是情绪环路的重要环节。PI 患者左ACC 与右丘脑、右ACC 与左眶额回FC 增强[21],且PI 患者后扣带回(PCC)与左海马旁回FC 降低[22],提示因过度应激导致记忆损害、执行功能下降以及焦虑抑郁。

PI 患者的额、顶、枕、颞叶皮质及小脑区域与ACC 的FC 降低,而脑岛、边缘叶、扣带回内侧以及扣带旁回等均与ACC 连接增强[23]。且PI 患者的ACC、PCC 与边缘系统、额叶、梭状回多个脑区的FC 异常[17],均提示失眠与抑郁焦虑有关。

1.3.5 额腹、背外侧区 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和腹外侧前额叶皮层(VLPFC)为情绪调节的核心区域[24]。PI 患者记忆能力下降,与右VLPFC、右DLPFC和顶叶FC 降低有关[17]。且PI 患者DLPFC 与颞叶、额叶、丘脑FC 增强,左VLPFC 和左DLPFC 与右额叶及岛叶FC 增强[12],提示其与焦虑情绪及前额区兴奋性增强有关。

功能连接分析提示[25],失眠与清醒、情绪、焦虑、警觉、感知-运动相关的脑区连接增强,而处于相互抑制关系的连接则降低,从全脑角度解释了过度觉醒的存在。

1.3 基于度中心度的研究

PI 患者情绪回路的双额中回(MFG)和ACC 及右脑岛等区域度中心度(DC)值明显降低[26],提示PI 情绪回路功能分化异常;同时左侧楔叶DC 值升高,提示PI 自控能力下降。右颞叶中回(MTG)、颞中回DC值升高[12,26],提示自我意识过度觉醒、情绪调整障碍。此外,有研究也发现DC 值及同伦功能连接(VMHC)异常多发生在认知情感相关脑区[27]。

2 听觉及视觉脑区

PI 患者尤其女性颞叶及枕叶ALFF 值增高[28-29],而其视觉皮层与躯体感觉皮层ALFF 值也增高[30-31],PI 患者在视觉、听觉及嗅觉皮层等主要感觉皮层和辅助运动皮层之间的FC 增强[32],提示视觉意象激活视觉皮质。故情绪反应同样可以激活视觉皮质[33],同时印证了过度觉醒的存在。

3 认知相关脑区

失眠导致工作记忆、视觉学习和注意/警觉3 个认知领域受损[34]。PI 患者双侧岛叶分别与左右侧海马、海马旁回FC 增强[20],提示其与瞬时记忆评分呈正相关。其右侧眶额叶、右顶上小叶、左侧楔前叶等区ReHo 值增高;双侧楔叶、左顶上小叶ReHo 值降低,提示在认知相关脑区存在ReHo 值改变[35]。

有研究显示[26],PI 患者前额叶脑区ALFF 值降低,且与失眠时间呈负相关,提示失眠导致警觉性、注意力及高级认知功能下降,病程延长可加重额叶功能的减退。慢性失眠与记忆及注意有关的顶叶和枕叶ALFF 值下降[36],提示慢性失眠损害记忆认知且存在过度觉醒状态。

4 静息态脑网络

失眠者存在脑网络内部活动与连接异常现象[37]。PI 患者存在默认网络(DMN)连接异常,如ACC、PCC与多个脑区FC 异常[17],中央前回与右侧内侧颞叶的FC 降低,左侧内颞叶与左顶下小叶(IPL)的FC 降低[38]。长期失眠者的内侧前额叶(MPFC)与右侧中颞叶、PCC,PCC 与海马的FC 降低[39],短期失眠者的MPFC 与右侧中颞叶、左侧外侧颞叶与左侧IPL 的FC 降低[38],提示病程对DMN 局部脑区活动也有影响[28,31]

PI 患者的DMN 内部也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左侧IPL 的ALFF 值降低,提示过度觉醒导致DMN 能量储存障碍。慢性失眠者DMN 的后区ALFF 值升高,而前额区局部ALFF 值降低,提示与睡眠质量下降及焦虑相关[31]。

PI 患者的突显网络(SN)左侧前岛叶、双后岛叶及左侧丘脑和脑干信号下降,左侧丘脑fALFF 值与早醒分数呈负相关,提示失眠与SN 及觉醒网络异常活动有关[30]。短期失眠者的背侧前脑岛和腹侧前脑岛[40]、左右丘脑间、双侧前脑岛的FC 增强[41],而左侧前脑岛与左侧丘脑活动均减弱[30];而长期失眠者右侧前脑岛活动减弱[31]。

失眠导致认知控制网络(CCN)FC 异常,如顶上小叶(SPL)与右ACC 之间的FC 增强[42],而IPL 与DLPFC 的FC 降低[39]。短期失眠者右ACC、双中央前回活动增加[10,30],且ACC 与大脑后部节点的FC 增强。长期失眠者的DLPFC 活动减少[29,31],与大脑后部节点的FC 降低,提示长期失眠导致认知功能降低。

失眠者负性情绪网络(AN)内部活动连接异常,如杏仁核与脑岛[14],左侧杏仁核与ACC 前部的FC 降低[43],左侧脑岛活动增加[10],而后脑岛活动减少[30]。失眠者杏仁核和运动前区FC 程度与PSQI 得分呈正相关[15],提示失眠与情绪环路的调节功能下降有关。

5 小结

尽管失眠患者rs-fMRI 研究结果可重复性较差,但异常脑区主要集中在认知-情绪相关脑区,而且存在脑网络内部活动连接异常。失眠与负性情绪密切相关,长期失眠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并存在过度觉醒状态。

猜你喜欢
岛叶杏仁核丘脑
李晓明、王晓群、吴倩教授团队合作揭示大脑情感重要中枢杏仁核的跨物种保守性和差异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杏仁核体积变化的临床研究
MRI测量中国健康成人脑杏仁核体积
简述杏仁核的调控作用
人丘脑断面解剖及磁共振图像三维重建
电针“百会”“足三里”穴对IBS 模型大鼠行为及丘脑中CGRP mRNA 表达的影响
大脑岛叶形态及功能改变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丘脑前核与记忆障碍的研究进展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