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2020-01-10 07:46刘小琴陈达英
护理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急诊科医护人员科室

刘小琴,雷 铖,江 畅,陈达英,王 佳,罗 琳,陈 莉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618000)

2019年12月底以来,湖北武汉等地陆续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现已蔓延至国内外多地。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造成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1]。截至2020年2月2日24:0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收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 205例,重症病例2 296例,累计死亡36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475例,共有疑似病例21 558例[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3]。我院是德阳市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也是此次疫情在德阳市的唯一定点收治医院。急诊科作为病人到院的第一站,落实快速、有效的防控措施尤为重要,急诊科医护人员作为医院首先与病人密切接触的高危人群,做好自身防护更是至关重要[4]。我科于2020年1月17日在急诊科外设立专门的发热筛查分诊点,对发热病人进行初次排查,医护人员实行24 h值班制,科室采取积极的预防与控制应对措施,各项防控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现将我科防控工作经验报道如下。

1 对急诊科各区域进行合理设置及管理

1.1 发热预检分诊点 ①于急诊科大门旁设置发热预检分诊点,其地点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标识明确、清晰且醒目。②分诊点常备口罩、体温表、快速手消毒液、发热预检分诊病人基本情况登记表等。③分诊点实行24 h值班制,专人专岗。在岗医护人员须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在国家要求的一级防护标准基础上增加装备,要求医护人员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面罩或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一次性隔离衣和一次性乳胶手套。④要求急诊科就诊病人及陪同人员在进入急诊科大厅前,必须先经专用单向通道进入预检分诊点接受筛查。预检分诊点采用红外人体表面温度测量筛检仪动态监测所有进入急诊大厅人员的体温,必要时分诊点护士使用耳温枪为病人复测耳温,耳温枪套一人一用一丢弃。⑤预检分诊医护人员在《发热预检分诊病人基本情况登记表》上详细记录病人信息,每日由专人将数据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做到“零交班”。⑥分诊点配备电话,分诊护士负责拨打病人上报的电话号码以核实信息真实性。

1.2 急诊内科、急诊外科诊断室 ①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在国家要求的一级防护标准基础上为医护人员增加装备,要求医护人员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面罩或面屏、一次性外科口罩、一次性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②诊断室保持良好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③诊断室门口配备分诊护士负责二次分诊,保证一医一患,避免病人聚集。

1.3 急诊儿科诊断室 ①严格实行预检分诊点、儿科分诊台、急诊儿科诊断室的三级询问及分诊。②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在国家要求的一级防护标准基础上为医护人员增加装备,要求医护人员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面罩或面屏、一次性外科口罩、一次性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②诊断室保持良好通风并定时清洁、消毒。③诊断室门口配备分诊护士,负责二次分诊,保证一医一患,避免病人聚集。

1.4 急诊科一楼抢救室 ①抢救室设有门禁系统,保安24 h门口执勤,严格执行抢救室内不留家属的规定。②将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就医公告》(以下简称就医公告)张贴于病区醒目处,医护人员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③医护人员按一级防护要求着装,即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④“120”接到自诉发热病人的电话,应询问其流行病学史,如病人有流行病学史,出诊医护人员须按二级防护要求着装出诊,即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或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一次性专用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一次性鞋套。

1.5 急诊科二楼住院区 ①由主管医师客观评估病人病情,尽量保证一病人一陪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②按医院规定每日探视时间为16:00~18:00,每张床位每次仅限1人使用,提倡使用手机视频探视。③将就医公告张贴于病区醒目处,住院区医护人员做好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工作。④病区设专人负责检查探视期间病人及家属的口罩佩戴及手卫生情况,有不规范的地方及时指导改正。⑤病区医护人员按一级防护着装,即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⑥按病种分配管床责任护士,避免交叉感染。

1.6 急诊科三楼重症监护室 ①取消每日家属探视时间,将就医公告张贴于病区醒目处。②意识清楚的病人可通过电话与家属沟通。③监护室医护人员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以及意识清楚病人的心理护理。④病区医护人员按一级防护要求着装,即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1.7 急诊科CT室 急诊科CT室为发热病人专用影像室,医务人员24 h值班。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在国家要求的一级防护标准基础上为医护人员增加装备,要求医护人员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面罩或面屏、一次性外科口罩、一次性隔离衣,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 对急诊科各区域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管理

①急诊科各区域均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做好诊疗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医疗器械、病人用物等的清洁、消毒。②放射科、彩超室、检验科等急诊科辅助科室对疑似病人进行检查后,必须确认消毒完成方能安排下一位病人检查。③加强科室感染控制督查,科室感染控制小组不定期通过视频监控、现场抽查等形式督查各区域医护人员物品消毒、自我防护及手卫生落实情况,对清洁、消毒不合格者及时通报并进行惩罚式教育。④洗衣房保证急诊科工作服的每日收发,保证做到医护人员工作服每班更换。⑤科室设置专用更衣室、专用鞋柜,更衣室要求通风良好并定时消毒。

3 加强就诊、确诊以及疑似病人的管理

3.1 加强就诊病人的管理 ①要求就诊病人及陪同人员必须佩戴口罩,若病人及陪同人员未戴口罩,则由分诊点护士免费提供并指导其正确佩戴。②要求体温>37.3℃的病人到发热门诊再次排查,若无流行病学史[5](发病前14 d有武汉地区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 d接触过来自武汉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或有聚集性发病),嘱病人经专用通道自行前往发热门诊;若有流行病学史,由分诊点医护人员经专用通道护送病人至发热门诊。③有流行病学史但未发热的病人须由分诊点医护人员经专用通道护送至发热门诊。④发热预检分诊点到发热门诊间设置行走专用路径图,避免病人路线混乱致回顾追踪困难。⑤发热门诊及内外科诊断室配备分诊护士负责二次分诊,设置病人等候区,保证一医一患,避免病人聚集及就诊秩序混乱。

3.2 加强确诊或疑似病人的转诊管理 ①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一旦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人,须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市疾控中心,并联系收治病人的隔离病房医生。②救护车还未到达急诊科前,须安排确诊或疑似的待转诊病人在发热门诊隔离区等待。③整个转诊过程均由专人引导,病人经专用通道进入隔离病房。

4 加强病人的宣传教育

①急诊大厅电视滚动播放中央电视台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相关内容,包括医用外科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七步洗手法、咳嗽礼仪、疫情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等[6]。②急诊大厅护士主动巡视,指导病人及陪同人员正确佩戴口罩,宣传正确佩戴口罩的重要性。③免费向就诊病人发放由我科医护人员制作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手册。

5 对医护人员进行科学管理

5.1 对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科学管理

5.1.1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制度及流程 ①根据国家《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等相关政策、指南,制定适用于我院急诊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应急预案和工作制度、流程。②制定我院急诊科防控工作推进表,每日更新、落实相关事宜,保证重要事件不遗漏,重点问题时刻跟进。③开展不明原因发热病人救治的应急诊治演练,严格执行签到制度,保证急诊科医护人员人人参与。

5.1.2 调整医护人员排班模式 ①全院人员取消春节休假,24 h待命,无条件服从。②依据年龄、健康状况、专业技术水平等,从全院应急护士库中选取护士建立支援护士梯队分批次进入急诊、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工作。③科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医疗护理人力资源调整,制定一线、二线护理人员替换方案,保证科室人员储备。④充分利用医院志愿者服务系统,征集志愿护士,缓解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分诊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

5.1.3 积极开展医护人员知识培训 ①要求急诊科医护人员上岗前必须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及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完成理论及操作考核且合格。②根据急诊科各岗位工作职责及具体分工,对医护人员进行差异化培训。③通过“317护”网络学习平台对医护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项培训及随堂考核,每周2次,内容涉及卫生健康委员会及我院、我科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流程预案,不断巩固重点知识。④全科医护人员加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在线专项培训,实时掌握最新的疾病防控重点。

5.1.4 关注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①为缓解急诊科医护人员紧缺现状,避免医护人员过度疲劳,经医院各部门协调,由其他科室紧急调配人员到急诊科辅助工作。②医院职工食堂为急诊科人员提供专门的营养膳食,增强医护人员免疫力。③医护人员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口罩等防护用具,可能出现相关部位的压力性损伤,必要时在医护人员鼻梁、颧弓、耳后乳突等受力点使用水胶体敷料以保护皮肤[7]。④由医院心身医学科专科医师对急诊科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8],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针对性的医护人员心理辅导方案,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心理健康。

5.2 对急诊科其他部门人员进行科学管理

5.2.1 开展护工培训 各科室安排护工培训专管员负责对担架工、清洁工、护送病人工人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特别是对医疗废物、清洁消毒内容进行专项培训,保证人人知晓。

5.2.2 加强科室感染控制督查 科室感染控制小组通过现场查看、现场抽问等形式对相关人员的物品消毒、自我防护及手卫生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对督查不合格者及时通报,根据督查情况不定期组织护工培训,巩固知识点。

6 对救护车及应急物资的管理

6.1 救护车选择与管理 ①按照国家指南要求,只要是发热病人均应优先调派专用负压型救护车,停车位置固定在发热门诊指定停车位。②转运救护车与车载医疗设备及担架专物专用,一车一人隔离转运。③参照国家标准制定医院急诊科救护车使用消毒流程,并严格执行。

6.2 司机防护要求 司机按二级防护要求着装,驾驶室与医疗舱密封隔离,上车后开启车窗通风或排风扇通风。

6.3 应急物资管理 启动科室应急库房,由科室专人管理,每日清点库房物资;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添置应急物资,保证应急物资储备充足。

7 小结

通过对急诊科各区域的科学设置与管理,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措施,加强对普通就诊病人、确认或疑似病人的管理,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流程,重视医护人员、护工、救护车以及应急物资的管理,我科防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初见成效。对医院急诊科的防控组织工作及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可以为相关科室全面、积极应对疫情提供组织与管理经验。

猜你喜欢
急诊科医护人员科室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