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渗透

2020-01-10 10:25陈德凤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孝心法治道德

文陈德凤

中国历经五千多年风雨洗礼和演变的孝文化,深深植根在中华民族的血液和文化基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的行为和道德品格。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未来公民的良好载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珍惜生命为基础,关爱家人为主旨,在创建孝文化中加强对学生孝顺父母、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优良品格,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孝文化,能更好地促进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传承[1]。

一、珍惜生命,学会感恩

中华传统孝文化的本质是对人的生命的热爱、尊重和敬畏,是爱的实际传承和延续,也是对生命的自觉保护和延续。当今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且好动,从小都被大人宠着,情感相对都比较脆弱,在受到意外伤害时,不知道如何去处理问题,往往会采取逃避的态度,有的会自暴自弃,甚至采取极端行为。因此,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媒介,我们在孝文化教育过程中应以亲情为链条,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与意识,更积极地引导青少年面对困难和挫折。例如,教学三年级《生命最宝贵》一课,教师应科学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由来,以及父母培养孩子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与父母互换角色,亲身体会父母满满的爱和希望,意识到自己对父母的意义,意识到爱惜自己的身体也是对父母表达孝心的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多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将这些生活中的元素结合成教学课件。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新媒体为学生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真分析这些问题,使学生在这种小组合作中形成不同思维的碰撞,进而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培育孝心,践行孝道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施孝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教材是实施孝文化教育的有力补充,如教材中《干点家务活》《父母多爱我》《少让父母为我操心》等课程,都是进行孝心教育的凭借。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父母的爱,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孝心,是孝心教育的最有效凭借。百善孝为先,教师可在教育中引导学生开展行孝活动,崇尚孝德、践行孝道,让行孝成为青少年的一种生活习惯。将孝文化活动与法治相结合,通过主题大会、小组学习等形式,将孝文化形成一系列课程体系,筑牢学生的道德底线。传统节日中蕴含着独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春节”“清明”“中秋”“重阳”这些中国独有的传统节日是发掘孝文化教育的最好素材。孝文化教育其实就是人文教育,不仅强调子女对父母的亲情责任,更强调以仁爱之心敬爱师长、亲近同学、尊重邻里,使学生在孝文化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礼让别人、担当更多的责任。孝文化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多提倡父母与子女的平等交流。当父母错出时,应恭敬、委婉说出他们的错误;当遇到争议时,子女有权利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给孤寡老人去送温暖、送祝福,多去敬老院共建,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知孝行孝,将敬老孝亲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具体行动[2]。

三、教育学生爱护自然环境

小学教育多以启蒙教育为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孝文化不仅体现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更应该学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新时代的中坚力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身边的景物,用心做好每一件事。例如,在小学二年级《让家园更美好》一章的学习中,从所处环境到生物多样化的发展,引导学生从花草树木到生态圈平衡,甚至到地球生态平衡,逐渐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促进生态平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垃圾为什么分类,怎样分类等,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爱护自然环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不仅能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带动父母共同维护家园,这也是孝文化的合理体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行为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孝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融入孝文化,使孝文化能够持久地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孝心法治道德
The charity kitchen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孝心歌
孝心痛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