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探究”单元教学理念在文言文上的尝试
——以部编本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2020-01-10 10:25黄晓寒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渔人文言文课文

黄晓寒

(福建省龙岩市第五中学 福建龙岩 364000)

“活动 探究”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出发,设计全新的语文学习模式,切实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1]。而“活动 探究”单元教学的形式,恰好遵循这一理念。那么文言文教学如何运用“活动 探究”单元教学呢?

一、文本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

在文言文课文方面,教师可以大胆放手,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质疑、探究中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一)朗读文言品韵味

游记散文《小石潭记》中有很多描写优美景物的句子,学生只要多次诵读就可以领略到景物的优美,领悟到作者的情感。写潭水时,大部分以四个字为主,间或夹杂着五、七个字的句子,如“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似与游者相乐”,灵活的句式,造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悦耳,在静景和动景中灵活转换,使人领略到游鱼的畅快,进而也感悟到作者心-情的欢快,这些自然美景、内心情思,学生都可以在朗读中品味出来,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二)捕捉疑点激兴趣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令人神往。桃花源中的村人都非常热情淳朴,设酒杀鸡款待渔人,喜欢和渔人交谈,但为什么又警告渔人不足向外人道也呢?渔人又到底有没有说出去呢?村人们结局怎么样了呢?这一个个疑点恰巧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进而牵引学生带着疑惑继续看下去,最后甚至在渔人处处做记号的情况下,桃花源竟然离奇的找不到,神秘的消失了……

(三)关键词语助领悟

课文《小石潭记》中的“斗折蛇行”中的“斗”“蛇”都是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从远处看潭水的源流竟然发现它的形状弯弯曲曲,恰如天上北斗星排列的形状,地上蛇爬行时的样子。这一幅小溪水流的态势,学生只要从“斗”“蛇”的词性活用方面理解,就可以领悟得到。

教师可以恰当引导学生在细读时产生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参与思考,然后进一步讨论钻研下去,在探究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二、语文实践能力以学生活动为主,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我们应当在教学活动中找准契机,多实践,多创新,多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角色扮演活课堂

《核舟记》是一篇典范而布局严谨的说明文,苏东坡、佛印、黄庭坚赏画卷的场景,教师可以邀请三位学生到讲台进行人物扮演,尽量以男生为首选,佛印最好请班上体型稍胖的学生扮演,这样比较贴合历史人物的形象。角色选定之后,这三位同学就充当雕像演员,全班同学充当导演起。首先对他们的站位进行指导:谁在中间?谁在左边?谁在右边?课堂立即就活跃起来,几乎所有同学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笑声传来了一阵又一阵。接着,同学们又兴致勃勃地指挥起东坡和鲁直,他们看画卷时的手足姿势是怎样?左右手怎么放?左右足怎么摆?某些同学还把书本拿来充当画卷,某些同学按耐不住直接在旁边帮忙摆弄,第一个赏画场景就成功展现了。第二个佛印卧地含笑的场景则由一位学生扮演,卧右膝、诎右臂、竖左膝,左臂挂念珠,只要摆放到位,再配以抬头仰望,袒胸露乳,挂一串念珠道具,相信所有人都会被这一幕逗笑。假如让表演同学定格三分钟,其余同学对照课文齐念课文中相应的句子,相信这时候读书的声音绝对是洪亮中夹带着阵阵笑声的[2]。

这种角色扮演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都愿意成为导演或演员参与其中,即使是一篇说明文题材的文言文,在学生的解读演绎下也会焕然一新,课堂气氛绝对是活跃的。在不知不觉中,课文甚至都可以背诵下来了!

(二)才艺展示强记忆

教学《核舟记》时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内容来动笔画画,画出这艘小舟的大致外观。学生对照课文内容一笔一划地动手,小舟最终成型。接着,教师还可以选取其中较出色的来展示,让大家现场评价,在七嘴八舌的评比中,学生对本段内容肯定会更熟悉,甚至也会达到背诵的程度。

“活动 探究”单元教学是以阅读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中心,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至始至终遵循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打开了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渔人文言文课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A Greedy Story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渔人的故事
打渔人
会背与会默写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