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教学模式研究

2020-01-10 10:25文陈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梵高探究性美术

文陈 亚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于高中美术教学,要求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美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欣赏,通过欣赏观、察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我鉴赏能力,充分理解美术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在学习美术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后,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及时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情感能力。

一、高中美术探究性研究学习的意义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自我的思维和性格特点,拥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在美术课堂上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输入的现象,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同时,教师设计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结论,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素质[1]。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探究性课堂模式的策略

(一)设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驱使学生进行探究的根本基础,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才会主动进行探究和学习。若教师的授课方式是一味地输出,没有新鲜感,难免会使学生对美术丧失兴趣和好奇,甚至产生厌烦心理。但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大多源于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设计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信息化技术,将美术作品赋予上声音,将学生引入到声音的环境中,跟随提出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大脑,视听结合,发散学生的思维。像《格尔尼卡》这幅毕加索的作品,教师可以像让学生观看作品的背景视频,了解作品所处的年代,同时对学生提出问题,“作品体现了画家的什么感情?”等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问题探索,通过思考,让学生更好地对作品进行深入了解。

(二)合作探究,提高教学效率

在美术课堂上,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是沟通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观点融合,从而得到较为全面的答案,教师还可以提前布置一些问题或者作业,搜集相关资料等,让学生小组上课进行交流和展示,教师也要充分地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在探究性课堂中轻松地学习[2]。

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分好组,提前布置一个课题。收集一些图片,然后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辨析画作的年代、名字、背景和画家的情感等多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总结,然后课上让小组依次展示和解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的解说提出指导和鼓励,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加深印象,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及时总结点评,升华课堂质量

通过探究性学习,课题引入,问题解析,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这个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果或者想法表达出来,对自己的知识有一个输出,这样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也应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表达进行总结和点评,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美术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同时又能增长知识,升华教学质量。

比如,在欣赏梵高的画作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进行总结,谈一谈他们想象中的梵高和实际梵高的差距,然后对学生进行鼓励。教师要在此后进行课堂总结,如梵高画作背后的情感,从而得出的普遍情感,像“通过本节课的内容欣赏,了解到梵高的作品是融合了梵高对和平和美好的爱”总结性语句,对课堂进行总结、升华。

总而言之,在高中美术欣赏课堂中,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能给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方式能够不断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研究,以及对教学计划的合理制定,不断地了解学生,调整授课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探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对新事物进行独特解读,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善于表达,思维发散,既能求同还能存异,能使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和综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梵高探究性美术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被盗窃的梵高
创意美术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