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口罩 春天里的“佛系”还是刷脸支付

2020-01-10 14:21
金卡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佛系中国人民银行银联

坊间有句话:十个首富,九个做支付。在笑谈的背后,其实体现了参与者的执着:从守住金融门户、抓住流量入口、实施会员管理、赋能广告媒介,到发现蓝海场景、再造行业生态。

为什么会出现“靠脸”吃饭?个人分析,刷脸支付是移动支付行业趋势性产品。顺趋势者,可以借助增长的浮力获得向上的成长空间。于是,出现了铿锵“三人行”:

2018年12月,持卡人发现在银联“云闪付”App上注册并开通“刷脸支付”服务,在北京、上海部分指定门店可以刷脸付款。2019年10月20日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银联联手60余家机构发布“刷脸付”产品,宁波、杭州、广州、嘉兴(乌镇)、长沙、武汉、合肥等7个地区率先上线;

2018年12月13日,支付宝推出刷脸支付终端“蜻蜓”;

2019年3月19日,微信支付在服务商大会展示刷脸支付终端“青蛙”。

至此,刷脸支付市场进入“三雄争霸”时代。

凡事皆有因果。与目前火爆的条码支付相比,参与者拿捏刷脸支付的优势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第一,跑到韩国整容千刀变成小公主,人脸识别技术凭借数百项脸部特征,还是能够找到原来的丑小鸭。运用人体生物特征的唯一性,如,不同于条码、密码,人脸,几乎不可再生,生物识别技术更加体现唯一性。我们知道,人脸识别是以人的相貌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的识别技术。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静脉识别、掌纹识别、视网膜识别、骨骼识别、心跳识别,无不属于人体生物特征的识别技术,伴随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发展而来。4月2日中国银联发布的《2019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在移动支付验证方式上,生物识别与密码验证的使用比例旗鼓相当;相反,在安全性感知上,有四成受访者在使用移动支付时更加青睐生物识别的验证方式,并且比密码验证高出14个百分点。生物识别作为验证方式,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支付生活;

第二,人类零售支付经历了物物交换的物、金属币、纸钞、支票(中国跨过)、银行卡、手机(条码)等,而刷脸支付抛开为支付而打造的额外介质,刷脸支付更加便捷;

第三,具备IoT (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属性,刷脸支付在智慧零售、智慧餐饮等实体的数字化领域占据重要的成份;

第四,“刷脸即会员”数字化经营能力,通过屏幕便可以进行精准营销。如,支付宝“蜻蜓2.0”产品;

第五,对诸多支付方式,非接、插卡、刷卡、条码和聚合码等,甚至刷脸支付产品实现聚合、兼容,形成互补。在商户侧,逐步消除“一柜多机”“一柜多码”“一柜多脸”,实现了集约化发展。如,2019年10月底银联商务参与银联“刷脸付”,推出“全民付蓝鲸”刷脸支付终端,支持银联和微信支付刷脸支付终端的聚合,在“全民付蓝鲸”系统界面嵌入了银联“刷脸付”和微信“刷脸付”两套不同的体系,给予用户自行选择权,进入自己偏好的刷脸操作环境。

迎春必经“冬眠”。还在2月3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零售、餐饮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经营服务防控指南》,建议使用刷卡支付和移动支付方式,取代现金支付。刷脸支付基本“歇菜”。2月24日,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制定并解释,北京市疾控中心归口的《北京市非银行支付机构复工复产防疫工作指引》强调,疫情防控期间暂缓刷脸支付商户拓展,存量人脸识别支付商户还要做好疫情防控宣传。

我们看到,刷脸支付市场暂时进入了“冬眠期”。

其实,参与者针对刷脸支付的市场推广铆足了劲儿。去年下半段,随着新款刷脸支付设备升级,参与者加码针对服务商的补贴力度加大。据《华夏时报》消息,支付宝“蜻蜓”单台设备的最高补贴达到1600元,微信支付“青蛙”开放版设备则高达1740元。微信和支付宝去冬今春“随机立减”“设备激活”等刷脸支付的系列营销活动,因疫情戛然而止。

用户“上帝”给参与者开门又开窗。只要市场的逻辑还在,在人们掀开口罩的瞬间,用户“上帝”给参与者开门又开窗。眼下,我们看到了刷脸支付在春天里奋力成长。

我们首先看到,人脸识别技术实现的逻辑还在。当人脸的高清照片被存入计算机系统后,系统自动确定、识别该脸的大小、轮廓和五官等生物特征点,随后转化为特征图,最后转化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与数据库中的存储信息进行对比。

我们再看一下,刷脸支付实务流程的逻辑还在。用户结账时,在收银台面对POS机具屏幕上的摄像头,系统会自动拍照,扫描用户面部信息,系统会自动将人脸信息与支付系统所属账户的信息关联,判断你是你,而非他人,从而进入支付环节。

我们看到,2019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时间过半,棋到中盘。《规划》提出“以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抓好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在全国得到了扎实反应。

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組织银联宁波分公司、银联商务宁波分公司、宁波银行等14家试点机构,完成系统改造,2019年5月23日在消费场景下完成首笔银联“刷脸付”交易。《金卡生活》了解到,截至今年3月底,宁波地区“刷脸付”交易数12.93万笔,占全国交易数的67.34%。作为“刷脸付”全国首批7个试点城市之一,宁波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2019年12月11日《四川日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文批复《四川省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方案》,标志着四川省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市启动试点工作。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四川省与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重庆市、陕西省并列,成为10个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省市之一。我们看到,四川省对基于人脸识别的线下支付安全应用画下重点。

福建方案。福建方面的做法具有一定先行先试的意味。早于“刷脸付”推出前七个月,2019年3月中国银联福建分公司联合交通银行福建省分行上线福建省内首笔“云闪付”App开放式人脸支付业务。用户登录“云闪付”App点击“人脸支付”功能,通过录入人脸图像、验证用户在“云闪付”App绑定的手机号即可完成人脸信息采集,开通人脸支付服务。现场刷脸,输入绑定的手机号,支付全程耗时约5秒。

开端良好,等于成功一半。2020年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印发《福建省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福建方案”)。

我们观察收单侧,移动支付网透露福建方案优选活体检测终端。今年1月2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了《人脸识别线下支付行业自律公约(试行)》,要求刷脸支付收单侧应严格遵守以下管理要求: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3〕第9号公布);

《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43号公布);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银发〔2016〕170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卡收单业务外包管理的通知》(银发〔2015〕199号)等。

我们发现,福建方案还强调,受理布放符合《中国银联人脸识别终端入网技术指引》要求的终端设备。恰好在3月初,中国银联公布了“刷脸付”62款过检终端产品名录。在这些产品中,涵盖了辨识算法、活体检测、终端安全三类检测项目的相关产品。收单机构区分场景和用途,做出取舍。

目前看来,福建方案在选择人脸识别终端产品上,《金卡生活》进一步了解到,出现了三个取向:一是采用具有活体检测功能的终端。应当出于规避盗刷者获取他人的手机号(或支付口令)和3D打印头像进行可能盗刷的考量;二是支持上送交易地理位置信息的终端。这应当是监控装机与使用的一致性,防止移机交易;三是兼容、聚合多种支付方式。

硬币有两个面。我们需要快捷的支付方式,当然不是得到不安全的快捷损失钱财的结果。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2019年9月20日举办的金融网络安全论坛上表示,人脸属于弱隐私生物特征,信息误用风险比较大。他强调,人脸识别支付应用,应当坚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信息采集原则。用户授权、最小够用;

二是支付交易原则。表达意愿、多重认证;

三是安全管理原则。风险补偿、全程防护。

微信“青蛙”、支付宝“蜻蜓2.0”不用二次验证,直接支付;银联“刷脸付”产品出于确認使用者的支付意愿、增强支付的安全性的考量,需要输入注册“刷脸付”时填写的六位数支付口令,做二次验证。

当然,微信“青蛙”、支付宝“蜻蜓2.0”强调自身的技术。比如,对于2019年9月初,名为“ZAO”的AI换脸App未获用户明示同意,收集人脸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事件发生后被叫停。支付宝回应公众对人脸识别的担忧,对外称,支付宝采用3D人脸识别技术,各类换脸软件不管换得多么逼真,都是无法突破刷脸支付。支付宝使用的3D结构光人脸识别摄像头由奥比中光提供,后者申请3D传感专利数超500项,比肩苹果、微软,位列3D传感细分行业全球前三甲,2018年5月蚂蚁金服领投超两亿美元。

又如,2019年10月中旬,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402班科学小队在课外科学实验中发现,只要用一张打印照片就可以代替真人刷脸,从丰巢智能柜取出父母的货件。丰巢紧急下线基于2D人脸图像识别技术的相关功能。微信在回应公众对人脸识别的担忧时表示,微信的刷脸支付使用安全等级最高的3D活体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抵御视频、纸片、面具等方式的攻击。

刷脸支付带来的不仅仅是支付方式的改变,而是对商户的深层触达,更是对用户的习惯固化。

猜你喜欢
佛系中国人民银行银联
银联优惠日 油惠享不停
“云闪付”一站式健康出行银联
沈阳桃仙机场 :1元停车权益银联
中国人民银行获表彰名单
法系妈&佛系爸
“佛系”掩盖了什么?
银联钱包
佛系
佛系青年(双语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