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豁痰熄风法治疗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例

2020-01-11 19:06
浙江中医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张师胆南星运动障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 300193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由突然的随意运动所诱发的一类罕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是目前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亚型。导师张喜莲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多年,尤擅长中医辨证治疗儿童精神神经系统疾患。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良多,介绍张师治疗原发性PKD病案1例如下。

王某,男,17岁。2019年10月7日初诊。患者诉1年前在学校中下课时,突然由坐位改为站立位即出现头晕伴左下肢体痉挛症状,约30s后自行缓解,缓解后无不适,此期间意识清楚,后此类症状间断出现,多于久坐后突然站起或站立突然跑步时出现。发作频率为2~3日1次至每日5~10次不等,情绪紧张时更容易发生。后于外院查脑MRI平扫、视频脑电图监测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并建议予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患儿家长拒绝。家长为求中医诊治特来张师处就诊。诊见体型偏胖,纳差,寐尚可,大便平素黏滞不爽。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诊断:痉证;辨证属脾湿痰聚,风痰阻络;治以健脾豁痰熄风,佐以化湿之法;予涤痰汤加减。处方:石菖蒲、茯苓、炒薏苡仁各15g,胆南星、白附子(先煎)、甘草各6g,天麻、川芎、羌活、陈皮、半夏、党参、豆蔻、苍术、地龙、僵蚕、枳壳各10g,煅青礞石20g(先煎),全蝎3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2019年10月15日二诊:患儿诉症状发作稍减,头晕症状较前减轻,大便不成形。舌淡黯、苔白,脉涩。予前方减煅磁石、枳壳,加桃仁6g,红花、鸡血藤各10g以活血通络。其后复诊2次,患儿诉症状减轻,发作频率为2~3日1次至每日3次,减活血之品,余药物酌情增减。2019年12月14日诊:患儿诉近来因课业任务繁重,觉情绪烦闷,脾气急躁,发作频次稍多,每日5~8次不等。偶觉咽干有痰不爽,舌红、苔白,脉弦。于前方基础上佐以疏肝解郁之品。处方:石菖蒲、茯苓、麦冬、浮小麦各15g,天麻、地龙、川芎、陈皮、半夏、羌活、北沙参、郁金、合欢花各10g,皂角子5g,胆南星、玫瑰花、甘草各6g,全蝎3g,大枣1枚。14剂。其后患儿依前法继续调治3次,症状未再发作。半年后电话随访,病愈。

按:中医学中并无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的相关病名记载,但根据中医学理论,结合本病特殊临床表现,张师认为本病可归属于“痉证”范畴。患儿平素为痰湿内蕴之体,痰湿内蕴日久致脾气虚损,而肝风内动,引动伏痰,痰气逆乱,则发为本病。故治以健脾豁痰熄风为主,佐以化湿之法,予涤痰汤主之,并配合搜风通络、活血化瘀和健脾化湿之法。治疗3月余,痉挛症状未再发作,疗效满意。

猜你喜欢
张师胆南星运动障碍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运动障碍临床分析☆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胆南星炮制方法研究进展
胆南星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孟河医派张琪治疗心系病经验浅探
胆南星化学成分的研究
臭榴莲,香榴莲
不想辜负每一碗面条
胆南星炮制及质量标准研究进展与思考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1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