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推广世卫组织康复指南 发展中国康复医疗服务

2020-01-12 13:48方国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年1期
关键词:世卫服务体系指南

方国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建设健康中国重大决策部署,国家先后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康复已成为国家健康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康复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康复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中国2030”发展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负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康复作为现代健康服务连续体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公众健康具有特殊意义。康复也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全民健康覆盖关键的目标。

《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是世卫组织颁布的第一部规范化康复服务指南。该康复指南涉及健康服务体系范畴中的康复,重点是康复服务和筹资问题,有关康复服务的领导体系、人力资源、信息以及统计等内容未涉及。该康复指南提供了以证据为基础、基于专家共识形成的指导康复实践的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可以指导各国政府和其他相关方面发展和扩展康复服务,在各级健康服务体系平台上公平地提供康复服务。指南倡导培养多学科康复人才队伍,建立可持续的筹资机制,以支持康复服务发展,从而保障康复服务质量。

指南提出发展康复服务,构建完善的康复服务体系,将康复纳入健康服务体系,并改善医疗和其他健康服务间的协调、问责、质量保证和可持续性。在提供康复服务方面,指南提出应配备多学科的康复人力资源,向医院和社区提供康复服务,并合理配置健康服务资源,提高康复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在发展康复服务配置资源方面,指南建议应将财政资源分配给康复服务机构,以落实和维持康复服务,健康保险应覆盖康复服务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增加康复服务可负担性。鉴于康复是多学科、跨领域的健康服务的性质,需要基于指南要求建立和完善康复治理体系,提升康复治理的能力。

康复指南为以下几方面工作提供了政策和发展遵循:①消除障碍、提高健康康复服务以及规划的可及性;②加强和推广康复适应训练、辅助技术、支持性服务以及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③加强国际可对比的残疾方面相关数据采集,并支持关于残疾和相关服务的研究。康复指南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促进全球康复服务体系建设、让大众公平地获得可负担得起的康复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和实施康复指南,对于我们提升康复意识、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高康复服务可及性、改进康复治理结构和水平、提升康复服务水平、降低康复成本、建设综合性健康信息系统采集功能和康复数据库,以及强化康复科学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康复医学会作为国家的康复医疗专业性组织,应该积极组织学习贯彻国际和国家有关康复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落实指南相关政策建议,协助国家和地方制定康复发展规划,促进中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康复服务内容,提升康复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实现联合国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健康目标,即全民健康覆盖目标,实现全民康复服务覆盖目标,实现“健康中国2030”康复相关目标。

指南中文翻译是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康复科学所/世卫组织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香港复康会/世卫组织复康协作中心邱卓英博士、郭键勋博士和李伦教授协调领导下完成,并由香港复康会出版,世卫组织网站同时发布。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多位公共卫生和康复领域专家参与本指南编写工作。邱卓英博士是世卫组织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主任、《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指南制定小组专家,他不仅全程参与指南的制定过程,而且领导和审核了指南的翻译工作。康复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社会委员会副主席及香港复康会世界卫生组织复康协作中心联席主席郭键勋博士积极推动和指导翻译工作。李伦教授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中国合作中心特邀专家。

中国康复医学会将大力推进学习、推广这部世卫组织康复指南,努力发展中国康复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世卫服务体系指南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世卫:仅戴口罩是不够的
世卫组织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