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做大做强港航物流

2020-01-13 04:57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集装箱宁波港口

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

港航物流业是宁波作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传统基础性产业,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下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浙江自贸区宁波联动创新区获批,先行先试打造“开放示范区”,为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奠定基础。

对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宁波港航物流业自身发展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港航物流业产值主要来源于港口运营、运输、仓储等基础层,其增加值占比超过65%,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高端层增加值占比不足20%。对比纽约新泽西港,其装卸、仓储等收入占港口总收入的比例不足20%,80%以上来源于增值服务业。二是产业空间分布碎片化。市场自发形成的港航物流特色楼宇分布在各个区不同板块,普遍空间小、功能弱,难以形成区域产业链的集聚规模效应。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宁波国际航运中心由于规划落地时序差异,各区块之间主导产业、关联产业以及品牌服务类别的区分不明显,产业政策导向有重叠,衔接不够,缺乏产业特色,缺少能为企业提供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结算等整个物流链上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资源聚集和配置能力不足。三是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与同类城市相比仍需提高。宁波港域靠泊的中小型外贸集装箱船舶数量占比较大,在港装卸作业时间却较长。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8年,宁波外贸集装箱单船平均停泊时间为16.5小时/艘次,高于上海的15小时/艘次和深圳的13.5小时/艘次,货物进口/出口通关时间为25.98/0.71小时,与上海的18.77/1.32小时和深圳的8.1/1.2小时相比,进口通关时间略显滞后,费率基本持平,杭州以北的湖州、嘉兴等地一些外贸集装箱大量被上海港吸引。海关查验、港口服务(装卸、堆放、理货)、代理服务等多个环节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优化通关作业方式、信息开放共享和监管模式创新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推动宁波港航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推进。

大力发展“互联网+港航物流”,推动运营模式变革。一是打造“一站式”集装箱物流电商平台。集聚港口多式联运资源,充分发挥宁波舟山港集团全省港口和腹地无水港、支线港网络节点优势,借鉴阿里巴巴淘宝网成功经验,提升电商平台“网上营业厅”和“物流交易厅”的功能,组建运营港口集装箱物流电商平台,将之打造成集聚码头作业、船舶运输、铁路运输、集卡公路运输和集装箱堆场、货运站,以及报关、代理、航运经纪等服务资源的“一站式”港口集装箱物流大市场。二是打造“长板型”国际贸易服务平台。聚焦港口特色优势货类,大力推进LNG全国登陆中心建设,同步配套设计LNG等绿色能源现期货交易市场,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能源交易平台。健全统一宁波跨境电商综试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的海关、税务、外汇等服务模式,优化试点区域的口岸通关监管模式,推动亚马逊、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跨境购等知名电商平台以进口促出口,做大宁波跨境电商规模,做强国际网购宁波品牌。整合提升液体化工等大宗商品贸易平台,建立宁波现货交易与上交所、大交所期货交易的互动機制,打造大宗商品仓配一体化的区域中心。三是打造“交互式”口岸信息开放平台。整合港口和口岸信息资源,推动宁波舟山港EDI与宁波电子口岸、浙江电子口岸的信息共享,设计建立面向货主、开放互动的全球化港航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深入推动宁波舟山港集团整合全省海洋港口信息资源,系统设计港航物流生产、人资、财务、审计、物资等管理架构,加强信息互联互通,构建集成化、一体化的运营管理决策平台。加大建设不同作业场景的智能感知系统,实现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口岸通关等环节物流可视化、管理智能化、信息透明化。启动集装箱箱单、舱单、海运提单和铁路运单等纸质单据的电子化、标准化工作,优化海铁、江海、河海等多式联运信息传递流程,形成货物进出口状态和物权转移情况的实时信息闭环,最终实现国际进出口中货物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完全无纸化和一体化。

推动社会物流资源整合,做优做强市场主体。一是推动企业联盟化、规模化经营。以促进港航物流各类资源有效利用、降低成本、提升服务为目标,鼓励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业与商贸业、其他相关大企业之间,通过产权重组、品牌联盟、业务合作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和联动融合,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二是引导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围绕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加大多式联运、无车承运人试点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推广力度,整合贸易商、金融服务机构等在内的供应链多方经营人业务信息,搭建公共货代物流服务电商平台,实现由传统货代向供应链物流服务商转型。积极引导部分具有竞争力的运输企业和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抓好传统运输企业的改造升级,鼓励物流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培植大型龙头港航物流企业。

加强自贸区制度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加快自贸区政策的复制推广。参照广东、福建等地模式,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积极创建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加快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至宁波北仑、穿山、大榭、梅山等临港区域,形成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规则。将油气全产业链业务和政策推广至宁波,推进宁波舟山港做大做强油气全产业链。探索港航物流领域“负面清单”,加快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中关于港航物流服务开放的复制推广,拓展沿海捎带、国际集装箱中转集拼、国际船舶登记等“境内关外”业务。积极探索在内陆铁路无水港和宁波自贸区港口之间的海铁联运运输,适用启运港退税政策。争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口退税申报功能在宁波舟山推广应用等。二是进一步扩大航运领域对外开放。鉴于宁波集聚了较为完备的航运服务要素,可在船舶管理、国际海上运输业务、船舶代理、外轮代理、国际海运货物装卸、海运集装箱站和堆场业务等多个领域扩大开放,落实《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规定,允许外资以合资合作或者独资等方式经营相关业务,激发市场活力。如对外商投资国内船舶代理业务不再限制外资股比,对内、外资国内船舶代理业务经营者实行统一管理。

责任编辑:毛思洁

猜你喜欢
集装箱宁波港口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威海港口》
Fog
一图读懂宁波
港口上的笑脸
拖起明天的希望
去港口走走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TWFI)
台湾海峡两岸间集装箱运价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