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在线教育的思考

2020-01-14 03:46余永永
湖南包装 2020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余永永

(福州理工学院,福建 福州 350506)

自1999 年高校大扩招之后,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如今,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规模上略有优势。但随之而来的课程结构和教育质量面临挑战。在线教育的发展,或许为艺术设计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 艺术设计教育

1.1 课程结构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可以分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课程、专业任选课程等几个部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学英语等;学科基础平台包括大学语文、金工实习、大学物理、认知实习等;专业基础平台包括视觉传达设计、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写生、构成基础、设计史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方向课程包括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表现技法、图形创意、字体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专业任选课程区别较大,主要根据各个高校的师资情况及区域特点,围绕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专门开设,如艺术欣赏、摄影和网页设计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基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其教学计划一般采用单元制,即人为地将不同类型的课程群划分为教学单元,逐步推进。

21 世纪初,诸多设计类院校开展了新型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实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将办学目标确定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设计类专业重新划分为4 个系列。一是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平面设计、摄影、服装艺术设计、染织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二是广告学专业,即广告设计;三是工业设计专业,包括产品设计、展示设计;四是新媒体艺术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课程结构的改革中,始终遵循两个思路,首先提出了“理性、条理训练”的课程目标。该目标强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模块在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设计创意的最初形成。在艺术设计的整个创意过程中,艺术的感性和科学的理性始终起主体作用。创意的构思过程一方面涉及艺术的表达能力,包括造型能力、图形创意能力、色彩表达能力等;另一方面涉及功能的把握包括结构的合理性、材料的差异性、成本的经济性等。上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构成基础、造型基础、图案基础、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实践教学模块,则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各个工作室导师的指导下,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程序,包括市场调研、设计定义、方案设计、样品试制等。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进行课程结构改革的过程中,还提出了与之相适应感性和创新训练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较为开阔的创新思维。实施过程中,以实验性课程和概念性课程为重点。如包装设计和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引导学生打破常规,以全新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并提出设计方案。知识传授型的课程逐步向探索型课程转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从艺术表现、材料实验、工艺试验等环节中验证、完善自己的想法。

再如云南艺术学院的课程特色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云南艺术学院充分发挥当地的文化资源,提出了“继承传统、学习民间、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该校立足于云南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将云南特色民间工艺、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作为课程结构改革的重点,突出地域化特色。这一类课程是云南独有的,其他地区的高校没有条件开设。经过这一轮的课程结构改革,云南艺术学院的特色逐渐形成,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学科优势。另外,广西艺术学院也在课程结构的民族化和地域化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为同类高校中的样本。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改革中,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对构建学科特色将有帮助。

1.2 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是指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活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2]。就艺术设计专业目前的情况来看,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仍是主流,它适合内容较为具体,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的且以教育为职业,懂得一定的教育规律,能够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此外,优秀的教师在教学组织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存在困难时,教师可以及时加以指点,让学生按照既定的目标发展。必须承认,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在传递大块的概念性知识及较低层次的技能训练方面有它的优势。它解决了知识获取的问题,但在培养学生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方面却先天不足。在这一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将学习材料作为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加以传授。然而这种方式也带来了一种不良现象,学生容易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长此以往,会抹杀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甚至逐渐丧失求知的激情。

然而,艺术设计教育的最大特征在于实践性,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探索的兴趣,即不能主动地在实践中检验知识,这与知行合一的观点是相悖的。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将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语境中对它加以辨析,由此引导、启发学生。实践教学不能够也不应该停留在概念阶段,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来看,具备某种实践背景的教师,他的授课往往更生动,课堂知识的有效性也更高;反之,当教师欠缺实践背景时,他的授课较为枯燥,课堂知识的有效性也大大降低。

1.3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十几年的高等教育改革,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教育,大体上是成功的,较之前有显著进步。当然,我们也不能自满于所取得的成绩而止步不前,应该客观地对待其中需要改善之处。艺术设计专业的规模扩大及学科建设的繁荣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成熟,大量优秀设计人才的成长才是关键。当前的艺术设计本科教育事实上正发展到了一个瓶颈状态,主要表现为不够重视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艺术设计专业传统的以精英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局限性[3]。人们常常将理论定义为概念和原理的体系,这也就是说理论通常是抽象的,具备归纳、演绎等特征。然而,理论的抽象性并不能抹杀它的实践性。日常生活中,理论与实践是并存的。例如儿童总是因为不能理解一些概念而向家长发问,当家长做出的解释超出了儿童已有的经验时,他就会困惑不解。接下来,儿童会反复向家长提问,直到家长的解释与他已有的经验有某种联系时,儿童才能接受这些概念。这一现象在大学新生中也较为常见。例如艺术设计专业的新生常常问教师:什么是艺术设计?对于他们来说,艺术设计这个概念与之前在美术培训班所获得的美术体验之间存在差距。这也就是说,学生对于某些概念的疑问缘于自身体验的局限性。教师如果用另外一个概念去解释,终究无法消解学生心中的疑问,唯有通过后续不断的艺术设计实践,学生才能最终领会。这个例子进一步说明了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性,任何妄图割裂理论与实践的行为都是错误的。

2 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发源于美国,20 世纪末基本形成规模。它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基本上打破了区域的限制,使得身处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在线教育一经推出,其注册用户即快速增长。在线教育最初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后来逐渐扩展到在职人员,甚至政府也开始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相关的培训。近年来,在线教育发展迅速,知名度较高的平台有美国的可汗学院、Coursera 等,注册用户遍布世界和地。中国的在线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但由于政府、社会的重视,大有弯道超车的趋势。2014 年教育部成立在线教育研究中心,随后社会资本开始关注在线教育,并培育了爱课程、网易课堂、腾讯课堂等知名品牌,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在线教育的发展。在线教育平台的推广,客观上弥补了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缺陷,成为传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归纳起来,在线教育的优势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利用最大化

在线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教育资源存在分布不均的客观情况,大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而广大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也导致前些年大量的农村生源涌向城市,并形成恶性循环,一些偏远乡村不得不并校、撤校。城市中也存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的情况,甚至出现天价学区房的极端现象。在线教育借助网络平台,打破了时空、地域的界限,使得中西部地区教育相对落后的情况得以改善。此外,在线教育可以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教育资源的利用得以最大化。

(2)教学形式个性化

从目前的艺术设计本科教学来看,教学计划主要是面向大多数人的,也就是中间层次的学生。各高校的班级人数一般在30 人左右,师生比相对较低,而且短时间内这一现象较难改变。这样一来,教师的精力较为有限,无法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其所作的教学计划也只好以中间层次的学生为参照,无法做到个性化。事实上,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有差异,教师也想做到“有教无类”[4]、因材施教,但受制于客观因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线教育平台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可以采集每个学生的学习数据,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材料、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等。学生的需求千差万别,在线教育的出现,使得个性化的教学成为可能。

比如素描与色彩课程,就比较适合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素描与色彩的画法并没有定式,艺术史上的流派、风格彼此起伏;另一方面,学生的秉性、爱好千差万别,他们对于素描、色彩的各种风格有自己的喜好。这一类课程在打好造型基础的前提下,可以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个性化发展。在线教育能够提供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可以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3)学习方式自主化

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掌握较为有效的方法后自主学习。在线教育的出现,使得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从任意的章节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学生“等、靠、要”的陋习,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或者就业的需要,依托在线教育平台主动学习。这是一种完全自主化的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自主化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有利的。比如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师安排相应的学习任务和评价方式,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完成大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等,教师则可以定期辅导、答疑、测试等,最后根据平时表现和考试成绩进行综合性评价。

3 艺术设计与在线教育的融合

3.1 视觉艺术思维

艺术设计专业开展在线教育有一个先天优势,即视觉艺术思维。它是建立在思维科学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思维方式。视觉艺术思维又可以分为创造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其中灵感思维与创造思维偏向于艺术创作,适合艺术设计的专业教育模块,如图形创意、字体设计、招贴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课程。这一部分课程采用在线教学模式,即可体现视觉艺术思维的优势。

形象思维更多地关注事物的具体形象。在陈述概念性的知识点时,教师借助在线教育平台的视觉艺术,学习者在形象思维的模式下,可以快速在脑海中衍生出相应的形象,如视觉传达设计、构成基础等课程。抽象思维又称逻辑思维,它表现为判断、推理等形式。借助在线教育平台提供的视觉艺术形象,教师可以将学生引导进入抽象思维状态,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性的知识点。如设计史、设计心理学等基础课程,即可采用此方法。

3.2 情境式学习方式

20 世纪80 年代,国外学者提出了情境学习理念,对学什么、如何学、如何用的分离状态提出了应对措施。该理论不是把知识作为心里内部的表征,而是把知识视为个人、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5]。情境式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学习根植于情境之中、学习是个体参与实践、学习是社会协商、学习是知识创新等。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最适合应用情境学习理论的形式是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体验、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创新能力和分享能力也是教学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6]。在线教育的开展,使得学生作为主体,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在设计评价指标时,应注意尽可能地依据其自身独特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做柔性设计。此外,在针对学生本人设计评价指标时,还应该关注学习伙伴及教师等对其学习与发展的影响。

3.3 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这是社会各界对于未来社会的一个基本的共识。考虑到这一点,在线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拓展它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可能性。可喜的是,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在线教育产品。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还没有到普及的阶段,它与在线教育的融合,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

3.4 在线教育的缺陷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线教育也不例外。前文已经述及了在线教育的诸多优点,但也要注意它的不足之处。比如,在线教育最大的缺陷在于人文教育的缺失,而这恰恰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传统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人文环境是在线教育无法替代的[7]。因此,始终要认清在线教育只是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完全替代。此外,在线教育也应该更多地关注人文教育,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3.5 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

传统的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比,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解决的最好办法是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方式有效增加师生互动交流,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翻转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感,以及学习方面的团体协作意识。在采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应事先对艺术设计的各类课程作系统性分析,搞清楚课程中适用线上教学的具体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另外,混合式教学也要做好线上与线下教育的衔接。在开展与之衔接的线下教育之前,应当对此前的学情做详细调研。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才能彻底融合,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4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结构,从几个典型性案例分析来看,仍有不足。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在线教育与艺术设计专业的融合,对解决上述问题有帮助。艺术设计的在线教育首先体现为视觉艺术思维的优势;其次情境式的学习评价方式,使得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第三,未来在线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有无限可能;最后,在线教育应当弥补其人文教育的不足。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星.云.海》
《花月夜》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