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让习作由内而外生发

2020-01-15 08:06江苏省徐州市公园巷小学刘潇潇
小学时代 2019年26期
关键词:树叶习作小朋友

江苏省徐州市公园巷小学 刘潇潇

一、习作,先有体验还是先有需要

笔者在一次市级语文学科教学优质课评比中,听到几位优秀教师执教统编教材四年级习作《我心儿怦怦跳》一课,几节课设计得都非常巧妙,学生表达得也很到位,然而评分结果却差距很大。点评专家指出:课堂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产生表达的需要;而课堂上刻意设计活动,使学生现场生成“紧张”感,则是为了写而写,这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从来不缺少生活体验,缺少的是唤起的力量。

由此,引起笔者的思考,“情动而辞发”说的正是习作的顺序,先有情才会有写作的需要。教师意识上的偏差,可能造成学生对于习作完全不同的认识。习作教学重“文”轻“人”,于是习作往往就变成一项痛苦而无趣的作业,学生几乎意识不到写作是表达、交流的需要,因此写出来的文章要么“为赋新词强说愁”,要么“人云亦云”,用人家的故事来套自己的文章,真情实感付之得太少。

二、任务驱动,调动学生表达的内驱力

学生表达的需要如何产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带着任务的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有专家称:“任务写作可能是写作教学的主流类型之一。”“任务写作可借助情境协作、任务驱动、提供支架等策略提升构思教学的有效性。”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特别强调记实作文要写真实的人和事,在第二学段里特别强调了“写清楚”,第三学段强调“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这种真实感,来源于生活实际,来源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正如有位专家所说,“学生从来不缺乏生活体验,缺少的是与生活体验相连接的桥梁。”任务设计,正是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周密的教学设计,确定具体的写作对象和明确的写作目的,提供比较有规范的写作样式,指导学生完成习作。通过习作任务设计,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写出内心真实独特的感受。这样的习作意识,笔者认为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从写一句真实的话的意识开始培养。

三、教学实践,任务设计在低年级写话训练中的运用

依托统编低年级语文教材,我们尝试将任务驱动融入说话、写话训练,借助教材资源,拓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板块,让写话有目的、有对象、有样式。笔者从教材中提取叙事类说话、写话要素加以梳理,然后通过课内阅读,把教材内容作为表达训练的支架,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最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推广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作品,开展互评互赏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提高说话、写话兴趣。

1.依托教材内容设计任务,进行仿写训练。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 课《四季》为例,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请小朋友认真读一读一、二自然段,想一想“草芽”和“荷叶”能不能交换顺序?说说你的理由。

生:不能,因为草芽是春天刚刚长出来的小嫩芽,荷叶是夏天才有的植物。

师:所以作者选取的事物都是每个季节独有的,想一想,春天还有哪些植物呢,它会对谁说话?

生:桃花、杏花、梨花、柳树……

生:对小燕子说话。

生:对爬出洞的刺猬说话。

师:你能模仿第一小节,选择“桃花”来说一段话吗?

生:桃花粉粉,她对小燕子说:“我是春天。”

师:请同桌互相练习说一说,也可选择夏天的景物来说。

2.关联生活经验拓展任务,进行续写训练。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0 课《端午粽》为例,对课文中第二小节进行拓展训练,教学环节如下:

师:小朋友们,除了端午节,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里有好吃的?

生:春节可以吃饺子。

师:(出示饺子的图片)你吃过的饺子长什么样子?谁能用上表示颜色或者形状的词语说一说?

生:饺子白白胖胖的,两头尖,中间圆,像一个小元宝。

生:饺子又白又胖,两边是尖的,中间的大肚子特别鼓,像一只小猪。

师:小朋友们说得非常生动。咬一口,你又看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味道?

生:咬一口,我看到里面有肉,有芹菜,吃上去香香的。

师:香香的,还可以怎么形容?

生:香喷喷

生:……

师:说得我都流口水了,只把我馋到了还不够,我希望你写的这段话让所有人都流口水,你愿意试试吗?请你以“包好的饺子……”开头写一段话,用上表示颜色和味道的词语。

3.利用绘本阅读创设任务,进行创编训练。以统编教材一年级推荐书目《落叶跳舞》为例,进行了这样的教学尝试:

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们,《落叶跳舞》中有这样一幅图,你看看这两片树叶在做着什么样的动作?

生:(略)

师:(出示图片)再看这幅图,它们又做着什么动作?

生:(略)

师:风中的树叶会产生各种姿势下落,就像在跳舞,你见过树叶飘落的样子吗?老师准备让我们班小朋友也编一个绘本故事,故事里是各种树叶在跳舞,名字叫《树叶跳舞》,每个小朋友试着画一页,我们把所有的画装在一起,就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你愿意试试吗?请你周末到公园、树林走一走,仔细观察树叶跳舞的样子,把它画下来(学生作品略)。

以上尝试为笔者课题研究成果,我们意图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表达的需要。通过多元的任务设计,让学生的表达有目的、有对象、有样式,让习作真正成为一种需要,由内而外生发……

猜你喜欢
树叶习作小朋友
树叶的不同称呼
找茬儿
一片树叶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习作展示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