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2020-01-15 13:20黄笃君谢宏伟
教师·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传统文化语文课堂

黄笃君 谢宏伟

摘 要: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消化、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从本土文化入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课外活动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本土文化;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9-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1-0017-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教育工作者不一定要使所有学生的成绩都令人满意,但必须使所有学生都知书达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恩图报、自信自强……这些良好的品质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消化、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意识地接触多样文化,站在对人类命运终极关怀的高度去研读经典作品,感悟伟大的胸怀和纯真的感情,辨认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发展价值。

一、从本土文化入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湖南省汨罗市的“三种精神”,即屈原的求索精神、任弼时的骆驼精神和龙舟竞渡精神,让学生获得了精神粮食,激励着他们改过自新、努力奋进。近几年来,湖南省汨罗市罗城学校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开发了《解读三种精神》的校本教材;举办了弘扬 “三种精神”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晚会、朗诵比赛等活动;制作了弘扬“三种精神”的文化墙。“三种精神”的传统文化浸润着我们的校园,学生从理解“三种精神”的内涵,到阅读相关的文化典籍,再到把代表着“三种精神”的教师、校友或同学等作为学习榜样,这些都体现了一种求索创新、勤奋刻苦、自信乐观、拼搏奋进的文化氛围。学生懂得从自身做起,养成勤奋严谨的作风,形成诚实守信、慎言善行的好品格,学生的行为举止改变了,学习态度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从本土文化入手,营造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挖掘“三种精神”的深刻内涵,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堂教学。语文课是最能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科,可以通过改革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来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研读”之类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也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相关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如结合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优美的篇章句段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赤子之心,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抓住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实他们的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阅读经典著作能改变人的气质,教会学生做人。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必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如今中学语文教材坚持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文化素养外,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水平,教材中也选入了许多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篇章和内容。教师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篇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学生在课外可以广泛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籍,这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三、在课外活动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我们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德育主题,如将“诚实守信”“感恩”“百善孝为先”等作为学校每周的德育课主题。各班级都可以围绕这些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印制一些国学经典文章让学生晨读,每期组织一次“诵经典,我最行”的经典文化集体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竞争力;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或者一些社团,组织学生练习书法、练习武术等。另外,很多被社会、学校忽视的东西,恰好是我们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所要关注的内容。比如:清明节时让家长带着孩子祭祀祖先,到山村里走一走,了解一下清明节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端午节时让学生包粽子、观赏龙舟赛、和家人一起挂菖蒲艾叶,给长辈斟上一杯雄黄酒;中秋节时组织学生参与“咏月”诗歌的背诵比赛;在春节来临时让学生谈谈年的来由,写写春联;元宵节时让学生制作灯笼猜灯谜……这些活动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氛,又能使他们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他们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各具特色,其区别主要表现在:①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不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意識形态相对比较淡化,它强调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从而深刻领悟其精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激励中华民族精神,其强制性较弱。②指导思想和授课内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课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开展党和国家的基本理论、政策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强调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适应的同时更加强调传统文化自身的思想性、知识性与传承性。

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紧密相连、相互渗透的。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以及人道主义和民本思想都可渗透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增强其实效性和说服力。同时,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武装了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便于其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时能够自觉辨别其中的精华与糟粕,切实做到弃其糟粕,留其精华。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它积淀着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在语文教学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分量,将其蕴含的民族精神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里,让他们切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营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

文化看似柔软,实则坚韧。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都会随风飘散,归于沉寂,唯有优秀传统文化会长留世间,经久不衰。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和日常生活多一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在经典文化中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谊.中国传统礼文化资源的现代开掘[J].作家,2010(12):160-161.

[2]丁鼎.儒家礼乐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中华民族精神[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66-72.

[3]拉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民族教育,2011(6):36.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传统文化语文课堂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