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研究

2020-01-16 01:29赵曦雯黄文彬
中国轻工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应用型竞赛

刘 卓 赵曦雯 黄文彬

(1.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天津 300384;2.晋江市工业设计与时尚创意协会,晋江 362000)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当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地方高等院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实际培养成效,与社会生产实践、服务地方经济联系不够紧密,院校培养的设计人才无法与企业需求挂钩;而另一方面,企业又急需能够迅速适应行业需求的专业设计人才。本文选取基于实际项目的创新课程、工作室制、专业竞赛与实践、专业实习等方面,作为突破口,探索应用型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思路。

一、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

高等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毕业后是否能找到和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与高等院校的培养工作和专业课程设置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高等院校对于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产品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大多沿袭传统美术学院的教育体系,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更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虽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但对于项目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1]。在教学过程中更强调产品造型的感性表达,对用户研究与分析、设计思维、体验设计等设计行业前沿思维引入度不够,导致设计专业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二是不同办学定位的院校(应用型、研究型)培养方案相似,应根据不同行业对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定位,进行差异化培养[2]。三是针对性实践教学较少,结合区域经济及学校学科背景优势紧密度不够,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单一化。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实践

1.基于实际项目的创新课程

项目创新课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依托实际项目安排课程教学,项目研究内容通常来源于企业委托或政府协会等科研课题,教师亦可依据教学计划自拟课题项目,学生根据教学进度完成阶段性课题任务。学生通过真题项目可以与企业人员接触,了解到企业的真实需求,通过项目开展过程,了解自身知识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欠缺,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高专业技能,尤其锻炼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并结合实际进行技术操作。这样,学生可在课程中体验工作情景中的设计提案、方案评审等过程,为更好的就业打下牢固基石。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应加强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团队合作能力[3]。

为了更加有效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可尝试根据市场需求、区域经济特点制定课程内容,根据企业项目考核标准制定成绩评定标准。同时可以邀请企业中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学生进行授课,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战能力,打造更好适应工作岗位的专业基础。

通过将实际项目引入创新课程,使教师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提高教学效率,并且有助于学生专业技术实践的加强。课程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可与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

三维构成课程作为天津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天津市市级精品课程,结合课程培养计划,多年来与天津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合作,结合协会实际项目需求设定课程作品要求,将企业真题贯穿课程全程。专业课专题设计Ⅰ数字化产品设计、专题设计Ⅱ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等进行合作,以专题项目或者设计比赛的形式,真题真做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2.工作室制

工作室制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广州美术学院以“工作室+项目制”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工作室加项目制是广美本科教学的聚焦点,学生可在十四个工作室三大平台中自主选择,以课题驱动,跨平台合作,多模式相结合。从过去的泛知识学习,向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转变,从狭隘的造型美学向多维的产品设计提升,从蜻蜓点水的短课程向循序渐进的长项目提升。通过“虚题虚做,虚题实做,实题虚做,实题实做”十六字原则,以两虚两实的项目模式来推动工作室项目制[4]。

工作室是扁平的小型教学单位,由专业技术能力强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建成,可根据行业类型划分不同方向,如,交通工具工作室、家具工作室、交互设计工作室等,设计工作室既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教育场所也可向社会提供设计服务。工作室学生成员可由不同年级组成,实现高年级学生帮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模式。专业导师把握工作室的监管责任和专业方向,督促学生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学院可依据学生在校表现择优选拔进入工作室的人选,具体表现可以通过专业成绩、理论知识、设计表达能力、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选拔。导师可对申请进入工作室的学生进行笔试考核及面试考核,并进行双向选择,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要求学生有计划地参加专业竞赛,加强培养学生的设计深化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工作室可设淘汰增补制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

工作室成员可参与导师的设计项目,学生转换成设计师身份跟进项目设计,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客户交流过程中提高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学会去了解用户的心理以及满足客户的要求。

工科背景地方院校的艺术学院,与专业美术学院在招生规模、学科配置、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实施工作室制需要考虑地方产业结构和学校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推进工作室制度。

3.专业竞赛与实践

采用专业竞赛与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品设计专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学科竞赛的选题多为企业实际需求或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通过参赛可获得奖励和荣誉,更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在参赛过程中,学生体验完整的设计流程,从市场调研、用户研究、设计方案表达等环节。尤其在竞赛的现场答辩环节,学生通过专家评委的专业点评,与其他高校学生、专业设计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可提升专业视野,了解社会需求,掌握行业发展动态。

天津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通过竞赛专题设计、创新专题项目两门专业课程,针对行业设计竞赛选题设置课程安排,辅导学校学生参加行业竞赛,通过参加专业竞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学生通过竞赛专题设计课程,设计作品参加第十三届“仚仚杯”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获得产品设计组金奖,作品如图1所示。

图1 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产品设计组金奖作品

4.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对于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或设计公司从事设计相关工作,可进一步强化行业认知。在毕业实习环节,学生依据毕业设计选题,在相关企业实习,从产品方案构思设计深化至产品原型加工制作,设计完成度较高。

天津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学生,每年暑假参加由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举办的设计工作营(见图2),深入企业,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参与设计实践,完成产品设计。通过参与专业实习,学生与企业设计师深入交流,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图2 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参加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营

三、产品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1.设计竞赛及项目推进

设计竞赛是大学生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也是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可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完成设计调研、分析、优化等一系列工作。比赛进程中教师与学生集体讨论,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来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目前国内外产品设计方面的专业竞赛层出不穷,参加设计竞赛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着明显提高,同时设计竞赛的奖励和荣誉制度也激励学生参加比赛的热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凭借红点奖、IF奖等行业认可的获奖证书,就业时也会得到企业的青睐。

2.科研创新与课程改革

设置合理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项目实践推动科研创新以及教学改革。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把加强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结合社会和企业需求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

天津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通过教学实践改革,取得了相应的进步与成绩,相继获批天津市品牌专业、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天津市级教学团队等一系列荣誉称号。随着科研创新与课程改革的推进,地方高等院校应与时俱进,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贴近用人市场所需。

3.学生实习就业情况

根据不同类型高校(应用型、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实际能力,都是为了学生毕业后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数量庞大的设计专业学生很难从事专业对口的设计相关工作,归其原因是很多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企业对接不够。通过基于实际项目的创新课程、专业实习等教学环节的引入,使学生在校期间提早接触企业,对改善学生就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结论

通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研究,高等院校也在不断完善和调整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的合理化安排,提高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设计认识与感知,对于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也有相应的推动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设计任务,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需要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就业竞争力。优化人才培养,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就业基础,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应用型竞赛
智能产品设计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