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与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结合

2020-01-16 07:40曹露娜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表达能力课文

曹露娜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表现為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完成对文章内容的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限制了学生的自主表达与自主思考,同时无法完成学生表达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的锻炼。由此可见,课堂讨论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活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课堂讨论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一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基础奠定提供辅助,并能够为学生提供锻炼自身语文能力的机会。本篇文章主要探讨讨论式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结合。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在文中提出以下几点观点,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活跃学习气氛

活跃的学习氛围能够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活跃。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课堂中,学习氛围的活跃需要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对此,教师可组织各类讨论活动,并以生动有趣的讨论问题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使课堂的学习氛围得到充分的调动。

例如,在《盘古开天地》这一篇课文的讲解课堂中,为了进一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可在教学引入部分组织学生展开对课文主题的讨论,从而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比如在本堂课的教学引入部分,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讨论问题。教师可这样进行提问:“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与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有关。首先,我想问一问大家,你认为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这种简单且具备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教学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给予教师积极的回应。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相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问题能够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时,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也会更加积极。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学生的语文思维以及表达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也能够使课堂学习气氛得到有效的活跃。

二、锻炼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并借此完成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锻炼。除了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完成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并借此来完成学生表达能力的进一步锻炼与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解《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内容时,需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传递的主要中心思想,并借助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在课文讲解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复述。这一学习任务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展开课堂讨论活动,组织班级内的其他学生对完成课文复述任务的学生的表达内容进行评价与补充。比如学生在讨论中会提到这位学生没有复述课文中的某一重点细节,或者学生也会在讨论中发现复述中的精彩之处。教师需要注意为课堂中表现不积极的学生主动提供讨论机会,从而让班级内的学生都能够在讨论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深化文章印象

讨论的过程是加深思考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讨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动。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为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生需要反复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而这一过程恰好能够深化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因此,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同样有助于学生文章印象的进一步深化。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讲解课堂中,为了深化学生的文章印象,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教师也可在课堂中展开讨论活动,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与记忆。比如,在讲解到小英雄雨来成功解决困难化解危难这一段落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一行为进行讨论。教师可询问学生是否想到其他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教师也可组织学生根据这一段落描写总结小英雄雨来的人物特点。这样的讨论内容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能够帮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对于文章人物的理解与认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让学生以讨论的方法完成其他教学问题的思考。这样学生对于文章的印象能够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学生的课文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讨论活动能够为教学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途径,以完成学生表达能力以及语文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讨论活动在课堂中的展开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与发挥的空间,从而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拥有更多的表达机会,帮助学生收获高效的学习过程。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表达能力课文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