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国际音乐节“器势”重来
——无限创意的《魔笛》

2020-01-17 06:52:王
歌剧 2019年12期
关键词:魔笛音乐节莫扎特

文 :王 潇

OUTLINE/With the brilliance of autumn came the 33rdMacao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Kicking off the Festival wasThe Magic Flute, a classic in which a flute is the star, fitting the festival’s theme of “the instrumentalist” perfectly.This opera production by Berlin’s Komische Oper included a lot of animation, along with the utmost mastery of Mozart,provoking the audience to ponder many more questions.

歌剧《魔笛》是莫扎特晚年创作的一部寓言式的童话歌剧作品。自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由莫扎特亲自指挥首演以来,至今220多年来,它以千变万化的表演风格、视觉效果和解读处理的舞台制作,给世界观众带来奇幻无穷的想象力和人性心灵深处的思考。

今年,第33届澳门国际音乐节如约而至。本届音乐节以“器势”为主题,因此,将以“乐器”为主角的经典歌剧莫扎特的《魔笛》作为开幕制作可谓当之无愧!此制作由柏林喜歌剧院和英国1927剧团联合制作。《洛杉矶时报》这样评价它:“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的真人版卡通演出,极为吸引人。”笔者作为现场的观众,也感同身受,它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颠覆了传统的歌剧表演模式。整部歌剧更像一部真人版音乐动画绘本,一帧帧精心设计的二维动画与演员精彩的表演互动,让观众来不及眨眼睛,亦舍不得眨眼睛。

奇幻无比的舞台

多媒体走上舞台,如今已非稀奇之事,但该制作的真人版动画形式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整场演出运用现代数字媒体先进技术及变幻莫测的“二维”手法,通过电影卡通动画的舞美设计打造剧中场景,演员与手绘动画投影的立体互动,呈现出乎意料的多元艺术舞台效果。整部数字化动画绘本内容精彩无比,表现风格包罗万象。

从视觉传达设计的角度来看,它运用了比亚兹莱的黑白装饰画风、新艺术风格、德国青年风格派、维也纳分离派、国际主义风格等平面视觉设计特征。从艺术的角度,它包含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和涂鸦艺术及新媒体艺术等表现手法。剧中每一帧动画的表现形式都充满天真的、童话的、幽默的艺术元素,变幻莫测的二维手法在数秒钟内瞬间更换场景,创造一个幻境带您走进神奇的童话世界。

比如塔米诺骑着拟人化的大象飞翔,夜后化身为一只巨型蜘蛛,动画中舞动的繁星、蝴蝶和机械猴子,花儿魔术般地慢慢绽放,大象漂浮在鸡尾酒杯上,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把神奇的魔笛和小银铃也做了拟人化处理,变成美丽的女性天使化身漂浮,智慧宫殿解读为人类聪慧的大脑,挤满画屏眨动的眼睛是共济会象征符号代表太阳,等等。目不暇接的动画创意设计带给观众无穷的新鲜视觉效果和童话般的想象力,从而满足现代人对神话、对魔法的幻想。

剧中所有演员的脸部化妆,都涂上了厚厚的白色底妆,配以1930年代欧洲复古服装,以便配合剧中默片的表演。此版制作中,所有角色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喜剧的表演成分,当然也包括潇洒帅气的男主角塔米诺王子和美丽迷人的女主人公帕米娜。比如,第一位出场的塔米诺王子的第一个亮相,就给观众喜剧的明示,视觉上颠覆了以往主人公的天使形象。演员的滑稽眼神和肢体语言,配合动画幽默夸张的表现手法,使得现场观众不时地忍不住笑出声来。此外还有一些场景引人发笑:开场塔米诺在森林里被巨蛇追赶,拼命狂奔的滑稽动作;第二幕中,三位仙童欢迎塔米诺与帕帕基诺重投萨拉斯托国度,并带来丰盛的食物和送还魔笛、小银铃的场景中,每当肥美的烤鸡送到帕帕基诺面前,帕帕基诺迫不及待地准备就餐时,烤鸡不翼而飞的尴尬表演(连续重复了不下五六次),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卓别林”的形象,引得现场观众禁不住嬉笑!其实这种重复性的表现手段也是喜剧表演中经常用到的技法,在表现手法上增添了更多喜剧表演的分量。

强化音乐的戏剧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是将音乐与戏剧完美结合的作品,它将德国歌唱剧发展推向了顶峰。音乐性较强的歌剧,它的戏剧性既有语义性,又有抒情性;既受到剧情的支配,又有自身发展逻辑的限定。

在歌剧音乐中,咏叹调作为一种特殊的歌剧音乐体裁强化了歌剧的戏剧性,推动了音乐的戏剧性表达。尤其冲突性咏叹调更加强烈地展现冲突,揭示戏剧矛盾。经典唱段“夜后咏叹调”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它符合剧情的需要,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冲突和复杂心理,决定了剧情的发展方向,把情节推向高潮,实现了歌剧赋予的戏剧化功能。在以往制作中,这个场景大都给人留下恐怖和痛苦的感受。而此次制作的动画情节,设计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夜后,穷追不舍地向地面的帕米娜抛下匕首;帕米娜东躲西藏,拼命奔跑,并被夜后连续的high F“狂轰滥炸”到焦头烂额,以搞笑的哑剧表演形式表现恐惧,凸显哑剧中悲情色彩的表现手法,让观众哭笑不得,夸张的动画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人物性格刻画和形象塑造,把人物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得这一情节更具戏剧化。再比如,当帕帕基诺对着摩罗和侍从摇动银铃,他们被化身为美女的性感银铃陶醉得寸步难行,这看似简单的处理,不仅满足了观众对神话的戏剧化幻想,也诠释了超现实魔法的魅力,凸显音乐的戏剧化表现。

此次制作中,导演大胆地把德语道白替换成英文字幕,并搭配剧本中没有的莫扎特《钢琴幻想曲》,将传统的德国歌剧变身为更贴近现代欣赏需求的形式,简直是出其不意,同时弥补了道白被观众忽略的遗憾,使得剧情情节的发展更加连贯、顺畅,成功发挥了道白(宣叙调)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魔笛》可以说是歌唱剧集大成之作。从音乐方面看,莫扎特在此剧中取用了歌剧的各种要素,融合了18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而且做出统一的表现,创造出真正的综合性古典歌剧。从这个意义来说,此次澳门音乐节的演出版本,综合了哑剧、动画、拼贴画、杂耍、歌舞剧、爱德华·戈里的黑色幽默、德国表现主义等艺术表现形式。歌剧曾被定义为“平庸的演技和好的歌唱”的刻板印象,今天看来已不尽准确。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多个艺术的跨界融合,为这部经典歌剧《魔笛》注入新鲜的血液,可称为多元化的现代歌剧的一种表现形式。但笔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就是未来歌剧的发展方向,每一部作品都应该有最适合它的一种表达方式。

这是一次令人愉悦的神奇旅行。整个剧场座无虚席,观众在台下享受的是一场超乎想象的表演,演员在舞台上尝试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意。演出时长共2小时25分钟,和以往的演出时间不差上下,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让笔者意犹未尽,还想再次细细品味。笔者作为一位歌唱者,感叹之余,感觉自己又好像是看了一场音乐动画电影,精彩的演唱却变成了背景音乐,这也算是收获中小小的遗憾吧!离场时,我旁边的一位十多岁的少年对他爸爸说:“爸爸,你来之前还担心我会在中场睡着呢。原来歌剧还蛮好看的。”他的爸爸笑了,我也笑了!这或许就是这部歌剧制作自2012年首演创下全球超过350场演出纪录的答案吧。

澳门观众对歌剧从不陌生,具有30多年历史的澳门国际音乐节见证了歌剧的发展。可喜的是,我们看到享誉国际、高颜值、好身材、会表演的歌剧演员越来越多,澳门国际音乐节的歌剧也愈来愈好看。第33届澳门国际音乐节以“器势”为主题,开幕巨献莫扎特《魔笛》绝对是本届音乐节中阖府统请的最佳节目。

猜你喜欢
魔笛音乐节莫扎特
魔笛老爷爷的一天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音乐节
巴西 音乐节
莫扎特歌剧《魔笛》的课堂赏析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上帝的魔笛
少年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