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图书馆馆史编撰体例研究

2020-01-17 01:51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资料图书馆历史

文 炜

(西安翻译学院,西安 710105)

图书馆馆史是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的记录,是图书馆发展的缩影。主要反映一个图书馆发展的历史沿革,不仅有着一定的史料价值,更是有着不可复制的资源价值。观今鉴古、鉴往知来,总结历史经验,展示事业成就,审视当前状态,确定发展方向,为当代人提供信息,为后来者保存史料[1]。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伴随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人类文明传承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者编撰了西安翻译学院图书馆馆史,体会如下:

一、高校图书馆馆史编撰的意义

1.有助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图书馆的发展总是以保存文献、提供使用、传承文明为己任,加强图书馆馆史的编撰有助于正确认识图书馆发展的现状,了解图书馆服务工作不同时期的变化状况,知往鉴今,把握当下,预测未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未来发展的导航作用,有助于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有助于养成读者和馆员的爱馆情怀

图书馆的发展史是一代一代的图书馆人艰苦创业、默默奉献、日积月累、不懈奋斗历程的积淀,体现着各自独特图书馆精神、馆风馆貌等优良传统。从而激发馆员和读者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之情,培养馆员和读者奋进不已的学习精神,养成馆员和读者乐观向上的爱馆情怀。

3.有助于丰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形象

图书馆历史中,通过宣传重大影响事件和人物,可提高图书馆的知名度,通过对馆史的宣传可了解到馆藏资源的状况,有助于积累和丰富图书馆馆藏的文化底蕴。也能更进一步提高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能力,从而提高图书馆自身形象和角色地位。

二、高校图书馆馆史编撰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笔者在本校图书馆主页上,运用“超星发现系统”,通过检索整理,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有21所高校图书馆编辑出版了图书馆馆史。据资料统计中国现行高校有2400多所,这样的悬殊比例,显示出了对高校图书馆馆史编纂的重视程度,令人堪忧。

从统计表中可看出,这21所高校中,馆史的出版时间从90年代初开始至2017年,大部分高校为“985”或“211”工程高校,唯有陇东学院是从专科2003年升为本科高校的,而民办高校无一家撰写图书馆馆史。

2015年12月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又指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2]。若不重视图书馆馆史的编撰,就不能更深地了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就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的作用,就不能更好的体现图书馆在高校中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就不能更进一步体现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建设中的三大支柱作用。

2.编撰体例单一

从所找到的已出版的高校图书馆馆史中发现,绝大多数都采用章节体,即依时间顺序,按章节编排,因事立题,分篇综论。如《河南大学图书馆史》《北京大学图书馆九十年记略》,且不重视图书馆馆史编撰中的史论结合。

高校图书馆馆史文献统计一览表(2017.11)

3.编撰重史轻论

通过对已经问世的高校图书馆馆史来了解到,大多数馆史议论分析很少,重史轻论较为普遍。

三、高校图书馆馆史编撰体例的设想

1.提高认识

高校图书馆现在又被称为“大学的心脏”,是高等学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校图书馆馆史的编撰,不仅能妥善地保存历史,明确传承,而且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可以起到存史、资质和教化的积极作用[3]。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编撰高校图书馆馆史的重要意义。2005年11月8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馆史研究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图书馆馆史的研究被正式纳入了图书馆学专业研究领域。2006年10月,在重庆成功召开了第一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2008年4月,又举办了第二届图书馆馆史学术研讨会。这充分说明了编撰图书馆馆史是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2.注重史料的追本溯源

(1)资料须真实可信

图书馆馆史资料的搜集要真实可信,原汁原味,要以体现还原历史的原貌为先导。对于历史的撰写,首先是要建立在对大量事实资料的充分考证的前提下,真实地还原过去存在的历史过程,才能称之为真正的书写历史。著名的英国史学家斯科特对史学研究做了如下论述:“判断,资料的整齐排列与呈现,证据的审查,真理与伪误的区分,从大量不相关烦琐资料中选择突出事项,通过个性衡量,叙事艺术,动机与本原理解,这些方法有效地自历史研究发展而来。”[4]对资料的选择要力求原始,要重视查阅资料、走访和实际调查的方法获取。对所收集的资料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考订、归类、整理,确保择善而从,择精而用,真实记录历史。

(2)资料应与学校的发展紧密结合

撰写图书馆馆史者,首先要考虑馆史资料的时代气息,当时社会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化,应当明确区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图书馆存在的不同形态,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史料考证精神。高校图书馆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2]。图书馆的发展制约于学校的发展,要和学校的发展史相一致,也就是说研究和辨析高校图书馆的馆史资料应考虑以学校的发展史为背景。

3.史志结合的综合编撰体例

事实上,历史的撰写一般分为史和志两种,均为记载历史事实,服务当代社会。人们总结为“史遍天下之大,志则录一邑之小”。“史”侧重“论述”“发展过程”“史论结合”的纵切面;志侧重“存史”“系统状况”“记而不论”横切面。

在中国传统的史书体例中,主要的有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三种不同形式。其中以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是纪传体,如《史记》;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是编年体,如《左传》;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是纪事本末体,如首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兴起一种史书编撰体裁,称为章节体。是依时间顺序,按章节编排;因事立题,分篇综论,既分门别类,又综合通贯。

现已出版的高校图书馆馆史中《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史(1956-2015)》《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史》采用了章节体,也就是采用不同程度融入了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的综合编撰体例,值得学习借鉴。

4.史论结合写作手法

不同的图书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其自身的不同特点与发展规律,因而使其图书馆馆史的内涵变得深刻却又与众不同,所以编撰馆史不仅仅是对馆史资料的整理编辑,更要重视对馆史资料的总结升华,不仅达到对历史的保存和记录,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美国公共图书馆管理》的作者乔科尔在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没有对公共图书馆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评判和鉴赏,就很难理解公共图书馆现在的地位”[6]。因此,馆史的撰写同样要重视适当的评判和论述,便于进一步认识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及其现在的现实地位。

5.对编撰馆史者的要求

撰写高校图书馆馆史者,最好是图书馆发展历程中的亲历者、从事图书馆主要的业务工作,有良好的图书馆职业素养、较强的史学意识、较好的图书馆学理论知识,热爱图书馆事业、热心图书馆工作、热衷于图书馆发展历史的积累,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1)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史学意识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编撰馆史者的基本要素。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服务宗旨的图书馆人,要有渴求知识的欲望,热爱读书情趣,勤于积累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始终秉承忠于职守的职业责任、善于沟通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服务的工作态度。

史学意识以历史感为前提,是人们在思想和观念中确立起来的一种自觉意识。也就是以历史的思维方式对历史进行总结与反思,从中寻求客观规律运用于生活。作为图书馆人,特别作为图书馆馆史的编撰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更要树立高度的史学意识才能把工作做好。

(2)有图书馆学理论知识

图书馆学是研究提供的发生、发展和组织管理图书馆工作规律的科学。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掌握图书馆发展的规律,了解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懂得图书馆管理学和图书馆服务理念;掌握文献编目学基本理论、文献分类和文献标引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懂得图书馆文献检索知识和文献检索技巧;热爱图书馆工作。

(3)对图书馆发展的历程要了解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要明确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机构,承载着高校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

总之,高校图书馆的历史是高校教育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丰富和推动高校文化资源和学科建设的风向标,是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作用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资料图书馆历史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图书馆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去图书馆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