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与统一战线价值作用

2020-01-17 02:49王焕平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领导防控疫情

王焕平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击传染性极高、感染范围极广、防控难度极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做到了最严格的阻断病毒传播、最尽力的生命救治,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效能优势。

一、抗疫过程彰显中国之治的显著优势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决定性成果,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集中统一的领导制度以及全国一盘棋的制度执行力紧密相关。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目标,科学部署各阶段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指示中强调,要把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在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两个战场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在防控方面实施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史无前例地决断封闭一座千万以上人口城市,有效阻断病毒传播;而为了湖北、武汉疫区人民,中央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护人员和965名公共卫生人员逆袭抗疫前线。[1]在医疗救治方面,不惜一切代价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出生不足两日的婴儿,决不放弃一人。物质不足,全国调集;床位不足,火速改建扩建新建;病患多杂,“一人一策”“专家巡诊”“中西医结合”多管齐下;费用问题,“免费救治”“国家兜底”,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权益。

(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度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战役的重要政治保证。首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明确要求“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召开二十余次会议,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深入疫情一线,考察社区防控、督促科研机构攻关,时刻关注、及时决策,为打赢抗疫人民战争,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其次,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协同联动,召开三十余次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派指导组进驻湖北、武汉指导工作;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协调物资、调度人员;形成国务院复产复工推进工作机制,促进疫情常态化下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再次,全国各地建立应急指挥机制,党政负责人亲自挂帅,贯彻落实中央疫情防控决策部署,令行禁止,这种集中统一、上下协同、运行高效的行动指挥体系,为取得疫情防控各阶段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三)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治理效能

“全国一盘棋”的动员模式在疫情防控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党对疫情防控的全面领导,确保地方作为“全国一盘棋”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执行中央和政府决策。为打赢湖北、武汉保卫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派遣最权威的专家、团队奔赴武汉,调运医疗、生活保障物资,火速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和布点方舱医院,全国19省“以省包市”对口支援湖北境内武汉以外地市防控疫情。整个过程中,国家组织动员速度和力度让世界惊讶,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态势,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每日本土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之后迅速有序地推进疫情常态化下复产复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赞“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1]这是中国独特动员模式在疫情应急治理中彰显出的巨大效能优势。

二、后疫情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后疫情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新要求、新挑战,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统筹推进多元主体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是现代治理的必然趋势,中国治理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参与”格局,后疫情时代要坚持一元领导优势,推进多元治理成熟化。

要处理好三重关系,增强政府治理能力。一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治理作用。政府治理具体要在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二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明晰二者边界,优化政府社会治理职能。一方面以共建共享理念,形成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治理体系;另一方面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转变作风,提供精细化的公共服务,在加强基础民生建设的同时实现高质量民生保障目标。三是进一步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明确权责界限,维护中央权威的同时积极主动创造性开展工作,全方位提升疫情常态化下政府治理能力。

要构建现代社会治理结构,提升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能力。首先,理顺社会组织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明确其在社会治理中的权责边界,是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日常参与或危机治理中作用的关键。其次,大力培育社会组织,重点发展行业协会类、科技类、公益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满足民众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再次,优化社会组织人才结构,构建专兼结合、管理规范的人才队伍,切实发挥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效能。

要在完善居民自治制度中培育公民参与意识。疫情暴发期间,在社区防控中下沉党员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常社区治理要以完善居民自治制度为总揽,明晰职责权利,畅通表达渠道,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从而培养居民自觉参与治理的意识。

(二)重点推进非传统安全领域治理体系构建

非传统安全是相对于传统的国家政治、主权安全之外的领域,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气候、传染病等方面的安全,这是21世纪以来现代国家面临的新挑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典型,非传统安全呈现出非常态的特征,威胁对象全民性、威胁进程不可测、信息不对称、范围跨区域性等。有效应对这类新挑战,一是继续发挥我国集中统一、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二是持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三是增强国家对相关信息的整合处理能力;四是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超越国与国之间零和博弈的安全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具体到公共卫生防控治理,一方面加快建设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规范及应急管理办法;另一方面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从立法、预防、救治和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构建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应急治理体系。

(三)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现代治理能力

针对这次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问责处分“疫”考不合格干部不是目的,通过发现问题,补齐短板,建设一支能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经得住重大危机考验的高素质、专业化领导干部队伍才是目标。

首先,立足基础严格政治标准。要从根本上培养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是从制度上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养的终身课。战“疫”大考是以非常时期的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遏制危机、保护人民为考核标准,通过忠于职守、担当尽责评估考核领导干部政治素质。“疫”考中临阵逃脱不作为是缺乏担当负责精神的表现。

其次,抓住关键提升业务素质。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岗位责任,熟悉分管行业,既熟练日常流程,又能应对特殊情况。“疫”考中处置不力慢作为是缺乏专业素养,不能适应突发危机治理的表现。

再次,把握重点增强治理能力。随着全球化、科技革命的影响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增加,各级领导干部治理能力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完备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以不变应万变,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执行有力、执行有方、执行有效。

三、后疫情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中统一战线价值作用

后疫情时代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部署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必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一战线要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以智库助力非传统安全领域现代治理,以民主监督促进领导干部能力提升。

(一)凝聚人心:引领多元治理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治理经验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应对一切艰难挑战的最大优势。后疫情时代统一战线的政治使命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最大政治共识,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政治联盟,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汇聚力量,实现引领多元主体共治功能。

首先,加强政治引领。思想政治引领是统一战线的首要任务。后疫情时代统一战线的思想引领应当立足当前时代的新变化、新特点、新任务和新要求,充分“利用当前中西格局大转折、中西抗疫成效大对比、西方国家大搞双重标准的有利契机,用爱国主义和‘四个自信’来凝聚党内外最大政治共识”。[3]引领统一战线各领域成员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各级统战部门要围绕“增进共识、促进团结”,进一步“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协调关系、安排人事”,凝聚统一战线成员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大局。

其次,培育多元主体。统一战线具有各阶层、各党派、各族、各界、各团体联盟的特点,统一战线工作领域、范围、对象涉及不同的治理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参与统一战线的组织和成员日益增多,正是统一战线契合多元治理的制度优势所在。一方面完善统一战线作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体系,健全沟通交流协商机制,在沟通协商中达成共识,在互动共识中凝聚人心。另一方面创建类别丰富的统战平台,用组织归属感塑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认同感,在增进认同中培育多元主体,助推国家治理多元一体、和谐有序。

(二)汇聚力量:推进协商治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以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为重要前提,推进以协商民主为重点的现代治理契合我国传统与发展阶段。

统一战线具有推进协商治理的巨大优势。通过政党协商优化政党合作效能,支持各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增强代表性和影响力;通过政党协商强化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团结共识,在面对重大危机时“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通过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重要作用,根据社会阶层变化不断扩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面,根据新任务新特点设置协商主题,在交流、讨论、协商中达成共识。通过统一战线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到国家治理中,彰显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

(三)智库助力:提升非传统安全领域现代治理

统一战线素来被称为“人才库”和智囊团,具有聚才汇智、建言献策优势。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统一战线是重要组成力量。新型智库中不少专家都是统一战线成员,专业涉及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领域。他们具有专业扎实、学识渊博、能力出众、联系广泛、经验丰富的良好素质,国际视野开阔、战略思维深远,能够很好地充实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智力资源、人才资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统一战线成员通过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等渠道,开展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积极反映诉求、协调关系、化解矛盾、预警危机,发挥新型智库功能,促进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升非传统安全领域现代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四)民主监督:促进领导干部能力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要通过行动回答“窑洞之问”,练就中国共产党人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同时强调,党内监督必须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并与有关国家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协同合作,形成监督合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有胸怀、有自信,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进行民主监督,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鼓励党外人士讲真话、进诤言。

要发挥参政党民主监督的优势和特色,完善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沟通协调制度机制,围绕领导干部履责不力提出批评、针对存在不足督促改进,以监督促能力提升,不断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猜你喜欢
领导防控疫情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