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素养提升与编辑“四力”

2020-01-17 10:56戴锦秀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笔力约稿脑力

戴锦秀

(河西学院学报编辑部,甘肃 张掖 734000)

2018年8月,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就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1]学术期刊作为发表、传播和积累高校学术成果的重要平台,承担着反映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水平、引领学术研究方向、培育学者成长的使命,是学术界了解学科发展情况的主要窗口,也是展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学术期刊的编辑,也要像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那样,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学术素养,提高业务水平,跟上学术发展的前沿.[2]

《说文解字》中关于“编辑”的解释是:“编”,次简也.次是顺次,简是竹版,即顺其次第,编列简策而成书.“辑”是聚集[3].《辞源》中关于“编辑”的解释是:“收集材料整理成书.在书籍报刊出版过程中,对稿件资料进行整理,修改,加工等工作.”依此解释,编辑是文稿或书籍定稿付印前的重要工作环节.[4]

1 练好“脚力”,学术期刊编辑要努力做好约稿工作

编辑工作是一项主观能动性非常强的实践活动,学术期刊所发文章一般是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不能只局限与文字打交道,也要积极参与学术活动,要熟知学科发展的前沿,除了平时多积累、多读多看以外,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走出编辑部,多参与学术活动,与学者、作者交朋友,积极约稿,为学术期刊争取高质量稿件.

根据学术期刊的办刊要求,约稿对象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支撑重要栏目的重要作者、提升学术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点作者、学术观点新颖的学术新秀.对不同作者,应采用不同方式约稿.学术期刊根据自身所侧重的学术领域开辟一些支撑学术期刊的特色栏目,这一栏目的作者是该学术期刊的重要作者,所以,学术期刊编辑在约稿时可从促其不断发挥自身优势的角度多做工作.著名专家学者是学术期刊的重点约稿对象.学术期刊之所以向著名专家学者约稿,目的有三:其一,更广泛地扩大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和读者群;其二,提升学术期刊品质,因为刊载著名专家学者的文章越多,大众认为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及品质越高;其三,促进学术交流,促进本校学者与外界的学术交流.扶持学术新秀是学术期刊的职责之一,扩展学术期刊的年轻作者队伍、促成梯级结构,也是学术期刊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在约稿中注重培养学术新秀.[5]

2 增强“眼力”,编辑要慧眼识文作好审稿工作

“眼力”指的是编辑要有一双“慧眼”,能够明辨“是非”,善于发掘和捕捉好文章,善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作者.编辑面对大量的投稿来稿,需要有一双能够明辨“是非”的慧眼,当好学术“把关人”,发现优质稿件.首先要在稿件的政治性、思想性上进行把关,即审查稿件的内容是否符合正确的政治导向,是否有学术不端的问题.其次要对稿件的学术性进行评判,即判断其内容是否具有思想性、创新性和前瞻性.最后要判断稿件是否符合刊物的定位和宗旨,是否能够突出刊物的特色,推进学术研究的进步.

但学术期刊编辑部一般人手不多,每人要负责几个学科、甚至一人负责所有稿件的初审工作,由于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毕竟有限,肯定有许多难以具体深入把握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初审工作只能局限于格式和方向把控,而将具有决定权的再审工作交给有关专家去完成.但是,即使有专家审稿,编辑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且重要的.因为,专家审稿有时会有失偏颇的地方,这可能是对不同观点的压制,即使观点一致,也可能存在同行相轻、同行相嫉好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时,编辑要把握尺度,在坚持政治原则的前提下,学术期刊要百家争鸣、兼容并包,鼓励研究人员各抒己见,展示对不同学术观点的探讨,体现学者们的学术个性.所以,如果编辑具有独具慧眼的本领,平时又注意多了解学术界专家的一些情况;那么,即使他对一篇文章的内容不是很熟悉,难以具体深入把握,还是可以对其学术创造性较好地进行初步鉴定的,还是能较好把住“优胜劣汰”关的,从而保证学术期刊有较高的学术质量.

3 强化“脑力”,编辑要勤学多思,做好编辑校对工作

编辑的“脚力”和“眼力”都要以“脑力”为基础、为保障.编辑的“脑力”是指编辑在整个出版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着勤学多思的工作状态,在期刊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升编辑自身的学习力、思考力是提升本学术期刊质量之本.

编辑的“脑力”首先体现在编辑的学习能力上.尤其是社科类学术期刊,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成果的物质载体,担负着传承文明、启迪智慧、引领思想、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使命,是人们判断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态势的风向标,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因此学术期刊的编辑需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强化政治意识,保证稿件符合正确的政治方向.此外,还要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理论素养,扩大学术视野,培养学术思维.首先,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的首要条件,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编辑一定要成为知识面较广、知识结构相对完整的“杂家”.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掌握编辑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编辑出学术品位上乘、编排规范、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优质学术期刊.其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代社会,知识更新和传播的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因此编辑在工作中需要始终保持勤学多思的状态.再次,要不断掌握新技能,尤其在面对网络媒体、融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也要学习融媒体相关技术,拓展学术期刊在新媒体渠道的传播,融合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优势,从而扩大期刊的传播力.最后,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编辑要边工作边学习,方法一定要正确.编辑要善于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在编校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将个人学习和团队学习结合起来.编辑部要求编辑人员走出办公室,参加新媒体出版培训,向出版专业的专家同行学习,为及时请教行家、快速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创造机会.同时,编辑部组织各种小型的专家座谈会、专题知识讲座,邀请编辑出版专业、新媒体出版等相关专业的专家近距离指导,以“师傅引进门”的方式为编辑业务能力的提高置入有效的动力引擎.

编辑的“脑力”还体现在编辑的思考力上.编辑的思考力就是指编辑思考文章优劣、分析主题是否合适的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编辑在学习的时候一定是带着问题学习,将思考与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将这种学习习惯运用到工作中,在面对稿件、面对新的主题时,要用批判的、审视的眼光来思考.编辑在对待稿件时要全面、立体地思考,不带有任何成见和偏见,对稿件中存在的问题要用联系的、辩证的方法解决.

4 提升“笔力”,是提升编辑素养之本,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基础

编辑的“脚力”“眼力”和“脑力”最终都要靠“笔力”来实现.编辑的笔力体现在对稿件的加工润色上,体现在编辑的表达力上,这就要求编辑不但要有作者思维,还要具备学者思维,要成为“学者型”编辑.在处理学术稿件时,要从“学者”的角度来看待文章,对文章中所包含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审视、鉴别、选择、重组和编排,使文中提出的观点、作出的结论客观准确、经得起检验,在全面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努力揭示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6]

笔力体现了编辑对于语言文字的驾驭与掌控能力.编辑在面对作者稿件的时候,除了考量稿件内容的政治性、思想性外,还要对稿件的文字进行仔细审视,发现作者文字背后的思想闪光点,帮助作者将平实的文字转化为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所谓的“妙笔生花”“点石成金”也正是编辑在用自己的表达力来提升稿件的质量.

编校工作是学术期刊编辑的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工作,编辑的文字处理能力是一个编辑的基本素养.“宝剑锋从磨砺出”,编辑要能熟练驾驭文字,成为学者型编辑,就必须努力淬炼笔力,编辑淬炼笔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多读.编辑读书,涉猎要广,学术期刊编辑部一般人手不多,一个编辑要负责好几个版块的文章,对于编辑负责版块的专业知识,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些,不一定深,但绝不能因为不了解而犯常识性错误.二是多写多练.对于年轻编辑来说,提升笔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写多练,不敢写,是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的;三是多请教.多向老前辈、同行请教,虚心改正,纠错或者改稿是一种高效提升笔力的方式.

总之,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务必要在“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编辑业务水平,编辑业务能力培养是期刊出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业务能力高低不仅与期刊编校质量有关,更与学术创新、期刊导向相关.品牌期刊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期刊质量的提高与编辑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编辑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是适应科技期刊出版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影响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笔力约稿脑力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脑力百分百
谈风骨
脑力对对碰
脑力对对碰
脑力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