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唐贤令狐楚事迹考辨及其诗考异
——以《唐诗品汇》为中心

2020-01-17 19:36郭殿忱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异体字诗题令狐

郭殿忱

(北华大学文学院,吉林 132013)

明代高棅广选有唐一代之诗,编为《唐诗品汇》(省称《品汇》)。诸体皆备,各时期重要作家及作品大致网罗在内,基本反映了被近代王国维所称“唐诗为一代文学”之全貌。其中“诗人爵里详节”令狐楚条下云:“字殼士,五岁能文,逮冠举进士,后为太原书记。德宗喜文,每省太原奏议能辨楚所为,由是名重。累迁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拜山南节度使,卒。是夕有大星殒寝上,其光烛廷,坐与家人诀乃终。有《漆园》等集一百三十卷传。”[1]34其中,表字、疏漏之籍贯、年寿、以及著述,他书均有歧说,今逐一考辨如次。

一、表字考

《姓氏考略》载:“令狐,出自姬姓,毕万曾孙颗,以功别封令狐,子孙因以为氏(见《姓谱》)。望出太原。又,唐时狐氏有改为令狐者。”[2]10令狐楚,表字殼士之殼,音qiào。段玉裁注《说文》引王充《论衡·超奇》曰:“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殼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殼也。”[3]178今人点校本将“殼”字作俗体(今规范汉字)“壳”。此亦合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之注:“张载《七命》‘剖椰子之殼’。《玉篇》‘殼,物皮空’”[4]105之义。

古人名、字连属,如孔丘,字仲尼。取丘与尼山之合义。屈灵均名平,字原(以字行世)。取平、原合义。“楚”有华美之意,正可与“士之荣叶、皮殼”相和谐。

何义门点评《王荆公唐百家诗选》(以下省称《百家》)所录《郢城秋怀寄江州钱徽侍郎》称:“此篇于悫士,为高格。”按:“悫”音què,是“慤”的简化汉字,意为诚实、谨慎。音义与“殼”均不同。《荀子》所言“慤士”乃诚谨之士,与“楚”字无关联。又《唐诗别裁集》亦误作“字悫士。”

又,今人整理元代杨士弘编选之《唐音》,于目录中竟随意将令狐殼士写成“令狐摵士。”[5]9实为初级错误。

二、籍贯考

《旧唐书·令狐楚传》载:“字殼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棻之裔。”[6]2596复检《令狐德芬传》称“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6]2596《新唐书》云:“其先乃燉煌右姓。”[7]3982此后除《唐诗纪事》(省称《纪事》)未言何方人士外,《唐才子传》(省称《才子》)、《唐音》均称其为敦煌人,盖取其郡望而言。所谓郡望,专指郡中显贵之氏姓。如魏晋时代清河的张姓,太原的王姓。唐时京兆的韦姓,荥阳的郑姓。而籍贯,则为祖先户籍所在之乡贯(今人称为故乡)。李白自称陇西人,是向九世祖李暠的“郡望”靠近。《新唐书》载:“其先隋末以罪迁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生,母梦长庚星,因而命之。”[7]5762而今学界认定他的“籍贯”为四川绵阳。杜甫自称“杜陵野老”,是向晋代征南将军杜预的“郡望”靠拢。《旧唐书》称:“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6]5054今学界公认他的“籍贯”为巩县。傅璇琮作《王昌龄事迹考略》云:“郡望与籍贯极易混同。唐人自称,或为人作墓志碑传,往往称郡望,这是六朝的门第余风,沿而未革。……可见‘望’与‘贯’,宋朝人也有分不清的。”[8]108

岂只唐宋人!千年以降的今日,我们理得清籍贯是从曾祖算起还是从祖父算起吗?所以有人建议:户口簿上只填出生地而不填说不清、道不明的籍贯。

说回到令狐楚,为《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作序的刘禹锡曰:“公名楚,字殼士,敦煌人;今占数长安右部。”[9]1020就将“郡望”与“籍贯”交待清楚了。

三、年寿考

《旧唐书》明言:开成二年(837)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新唐书》亦称“卒,年七十二”。据此推算,当生于代宗永泰元年(765)。但上引刘禹锡为《令狐楚集》所作序,称“开成”二年十一月十二日,薨于汉中官舍,享年七十。”这样,生年则在代宗大历二年(767)。

考:《全唐诗·令狐楚卷》所录第一首诗《夏至日衡阳郡斋书怀》云:“一来江城守,七见江月圆。齿发将六十,乡关越三千。”[10]825此诗只能作于长庆元年(821)的夏至日。据《旧唐书·穆宗纪》载:“(元和十五年八月)己亥,宣、歙观察使令狐楚再贬衡州刺史。”《全唐文》卷五四〇载令狐楚《衡州刺史谢上表》:“臣某言:去年九月十五日于宣州伏奉某月日敕旨贬授臣使持节衡州诸军事,衡州刺史,散官、勋、赐如故,仍驰驿发遣者。……以今月十二日到所部上讫。”[11]5481依卒年七十二岁上推,该年他五十七八岁,才能说“齿发将六十”。如果七十岁辞世,该年才五十五六岁,与年近六十不相符。疑刘禹锡《序》文,“七十”下脱“二”字。

四、著述考

上文引刘禹锡《序》又称:“既免丧,嗣子左补阙绹集公之文成一百三十卷;因长子太子左喻德宏分司东都,负其笥来谒。泣曰:‘先赠司空与丈人为显交,撤之前五日,所赋诗寄友非他人也。今手泽尚存。’言之呜咽长号,予为之恸;收泪而视,分当编次之。”[11]6107此即《新唐书·艺文志》集部别集类所著录的《漆匳集》一百三十卷。上文引《品汇》误作《漆园集》。

《新唐书·艺文志》又著录《表奏集》十卷,自称《白云孺子表奏集》。此即《郡斋读书志》卷十八所载:“《令狐楚表奏十卷》右唐令狐楚字殼士撰。楚相宪宗,为文善于笺奏。自为序云:‘登科后,为桂、并四府从事,掌笺奏者十三年,始迁御史。缀其稿,得一百九十三篇。’自号‘白云孺子’。”[12]923

《新唐书·艺文志》集部总集类著录:“《断金集》一卷,李逢吉、令狐楚倡和”。《郡斋读书志》则将其列入别集类,“右唐李逢吉、令狐楚自未第至贵显所唱和诗也。后逢吉卒,楚编次之,得六十余篇。裴夷直名曰《断金集》,为之序。”[12]907元人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既将其列为别集(见卷七十)[13]1922又重出,列入总集并称:“晁(公武)氏曰:唐令狐楚、韩琪与李逢吉,自为进士以至宦达,所与酬唱诗什,开成初,裴夷直序之。”[13]1955按:辑三人之诗成集,自可定为总集类著述。遗憾的是两《唐书》诸纪、传均不见韩琪其人,贞元同科进士三十人中亦不见其名。[14]531原来,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总集类著录“《断金集》一卷,右唐令狐楚辑其与李逢吉酬唱诗什。”[12]1062其中“辑其”二字,传抄中讹作“韩其”,又进而将“其”写成“琪”,使之更像人名。

其实“断金”之名,典出《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讹误之韩某人实为多余的“第三者”。裴夷直于开成(836~840)初所作《序》,《全唐文》未收,《全唐诗》卷五一三收录他《题〈断金集〉后》一诗:“一览《断金集》,再悲埋玉人。牙弦千古绝,珠泪万行新。”[10]1300此为重出诗,卷三三四令狐楚名下,题作《李相薨后题〈断金集〉》。或曰:二诗“文字全同,似是令狐楚作为确。”[9]1022实则大误!《新唐书·敬宗纪》载“(长庆)‘四年正月,穆宗崩,癸酉,门下侍郎、平章事李逢吉摄冢宰’。”[7]227此书《李逢吉传》亦载:令狐楚辞世之时,他正左右逢源地加官晋级。诗,只能是题命书名并为之作序的裴夷直所作。

高棅所选令狐楚十七首诗,多为乐府诗。今以之与唐、宋编撰的《元和三舍人集》(省称《舍人》)、《乐府诗集》(省称《乐府》)、《万首唐人绝句》(省称《万首》)及清代修纂的《全唐诗》等比勘,发现异文不少。惜前贤、时俊对此多采取“述而不作”的简注:某书作某某,对异文之间的是非优劣鲜加按断。我今不揣浅陋,谨将相关名物制度变化,历史地理因革,文字音韵发展综合考量,逐一给出献可替否之结论。

五、令狐楚诗异文考辨

(一)五言绝句十一首

1.宫中乐三首

(1)月上宫花静,煙含苑树深。

银台门已闭,仙漏夜沈沈。[1]412

诗题,《舍人》《乐府》《万首》《全唐诗》皆作《宫中乐五首》,此处分别为第四、五、一首。《乐府》列“近代曲辞”中《全唐诗·乐府卷》(省称《乐府卷》)无此目,而列“杂曲歌辞”中。

“煙”,《万首》作“烟。”[15]111依国家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之规定:“煙”为“烟”的异体字,在当代汉语中一般情况下不再使用。下文言及异体字,不加说明者均据此表。

“苑”,《舍人》作“远。”[16]636与“宫花”对举,“苑树”大胜“远树”。

“沈沈”,《万首》作“沉沉”。在古代汉语中“浮沈”之“沈”通“沉”,但作姓氏时,“沈”读shěn。现代汉语“沉沉”不再写作“沈沈”。

(2)九重青闼,百尺碧云楼。

明月秋风夜,珠帘上玉钩。

“青”,《舍人》《全唐诗·令狐楚卷》(省称《令狐卷》)[10]826均作“青瑣”。“瑣、”为正异体字,今“瑣”又简化作“琐”。又,《乐府》《万首》皆误作“青锁”,实属“硬伤”!因“青琐”乃刻画在宫门上的青色图案,后因以指代宫门,并非锁钥之锁。

“秋风夜”,《舍人》等上引书俱作“秋风起”,是。因萧瑟秋风吹起,所以宫人才拉上珠帘。“明月”已指明“夜”字了。

“钩”,《令狐卷》《乐府卷》[10]110均作“鉤”。“鈎、鉤”为正异体字,今“鈎”又简化作“钩”。

(3)楚塞金陵靖,巴山玉壘空。

万方无一事,端拱大明宫。

“靖”,《舍人》《乐府》《乐府卷》俱作“静”,稍欠佳。“靖”有“使之安定”之义。大唐经“安史之乱”后,人人思“安定”心切也。

“壘”,《万首》作“垒”。“垒、壘”今为正异体字。

“端拱”,《纪事》作“端坐”[17]642实欠佳!“端拱”,乃形容帝王端身拱手“垂衣裳而治”的圣明。隋炀帝《冬至乾阳殿受朝》诗云“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后世宋太宗还将“端拱”作为年号。“端坐”怎能包涵如此丰富的内容?

2.从军行二首

(1)孤心眠夜雪,满眼是胡沙。

万里犹防塞,三年不见家。

诗题,《舍人》作《从军辞五首》,《令狐卷》作《从军词五首》,《万首》作《从军行五首》。此处分别为第二首、第四首。

“胡沙”上引诸书皆作“秋沙”。“秋沙”承接“夜雪”而来,令人联想到岑参的名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而“胡沙”强调的边地,在“万里犹防塞”句中已有充分体现。明人张震注“防塞”曰:“防秋也。谓守塞上,防边人。边人每以秋至,故曰防秋。”[5]655

(2)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

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

“出塞声”,《乐府》作“出塞身”,[18]490大谬不然。从常识层面讲“闻”到的一定是声音,而非身形;从音韵角度着眼,“明、声”上古韵为“阳、耕”二部合韵,而“身”在“真部”。中古韵“惊、明”为“庚韵”与“清韵”的“声”字通押,而“身”在“真韵”。俱不相和也!

3.思君恩二首

(1)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

诗题,《舍人》作《思君恩》殼士一首。前有“广津(王涯)一首”,后有“绘之(张仲素)一首”。而《乐府》《万首》《纪事》均作《思君恩三首》此为第一首。

“不曾过”,《乐府》《纪事》《令狐卷》均作“不经过”。无论实指性的嫔妃“思春”,抑或臣子们的切盼恩宠,刻薄寡恩的君王从未送来过脚步,才引来恨之更深。“曾”字佳。

(2)紫禁香如雾,青天月似霜。

云韶何处奏?只是在昭阳。

《舍人》作张仲素诗。《乐府》作第二首,《万首》为第三首。《古今图书集成·宫闱典·宫女部》亦为令狐楚所作诗。[19]435“只是”,《舍人》《乐府》均作“祇是”。“祇、只”今为繁简字,而“祇、衹”则为正异体字。

4.长相思

几度春眠觉,纱牕晓望迷

朦朦残梦里,猶自在辽西。

诗题,《乐府》《纪事》《万首》均作《长相思二首》,此均为其二。

“几度”,《乐府》《纪事》《乐府卷》均作“绮席”。与“纱窗”对举,“绮席”胜“几度”。

“牕”,《万首》与上引三书皆作“窗”。“窗、牕”今为正异体字。

“朦朦”,上引四书皆作“朦胧”,是。梦境朦胧是常态。

“犹自”,《万首》《唐音》均“独自”,误。“犹自”句是说自己好像还在辽西戍边。在要醒未醒的残梦里,朦胧之中这样的感觉才真实。“独自在辽西”的表述,过于清醒了。

5.遊春词

阊阖春风起,蓬莱雪水消。

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

诗题,《乐府》作《遊春辞》三首,此为其三。《万首》作《遊春词三首》亦为其三。《令狐卷》作《春遊曲三首》也为其三。“游、遊”今为正异体字。但需注意:古今涉水之事,如游泳、上(中、下)游,则不能写作“遊”。

“雪水”,《令狐卷》下注:“一作‘氷雪’。”“氷”,今为“冰”的异体字。“消”,《万首》作“销”。以常理思之,“冰雪消融”乃文从字顺也。

6.远别离二首

(1)杨柳黄金穗,梧桐碧玉枝。

春来消息断,早晚是归时。[1]810

“早晚”,《万首》作“蚤晚”。[15]112“早、蚤”为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

“归时”,《舍人》《万首》《令狐卷》均作“归期”。“时、期”一义,上古韵又均在“之部,”故两可。举凡两可之字词应依从早出之书或版本。

畏人相问著,不拟到城南。

“问著”,《舍人》《纪事》《万首》均作“借问”。“借问”是主动的发问;句意是怕人问到,不好以实相告。所以还是“问著(着)”佳。

(二)七言绝句三首

1.少年行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1]477

诗题,《舍人》《令狐卷》均作《年少行四首》此为其二。《纪事》《万首》《乐府》皆作《少年行四首》,此首亦为其二。

“得功名”,《纪事》《令狐卷》注均作“觅功名”。于此语境,“觅、得”近义。虑及其年少路尚长,“觅”字稍佳。

2.坐中闻《思帝乡》有感

年年不见帝乡春,白日寻思夜梦频。

上酒忽闻吹北曲,坐中惆怅更何人?

“北曲”,《万首》《令狐卷》皆作“此曲”,是。标题即指明是于席上听《思帝乡》乐曲有感而作。明人胡震亨据此将《思帝乡》列入“大小曲一百七十九曲,有年代题义可考”者之中。[20]142

3.塞不曲

边草萧条塞鴈飞,征人南望尽沾衣。

黄尘满面长须战,白髮生头未得归。[1]815

诗题,《舍人》《乐府》《纪事》《万首》《令狐卷》皆作《塞下曲二首》。(“不”字显系“手民之误”!)且均为其二。

“鴈”,《乐府》《万首》均作“雁”。“雁、鴈”今为正异体字。

“尽沾衣”,《令狐卷》作“泪沾衣”,是。因为尘土亦可沾衣。点明“泪”字甚好。又,《乐府》《纪事》均作“尽霑衣”。尽管“沾、霑”今为正异体字,但“霑衣”常与眼泪相关联,不易生歧义。

(三)五言律诗一首

秋怀寄钱侍郎

晚岁俱为郡,新秋各异乡。

燕鸿一惊叫,郢树尽青苍。

山露侵衣润,江风捲簟涼。

相思如汉水,日夜向浔阳。[1]587

诗题,上文已引《百家》作《郢城秋怀寄钱徽侍郎》。甚好!其中“郢城”可以与诗句中的“郢树”呼应,又可推知此诗作于长庆元年(821)郢州刺史任上。另,钱姓侍郎指名为“徽”亦甚好。考《新唐书·钱徽传》知其曾任礼部侍郎(正四品下阶),贬江州刺史,故言向“浔阳”。唐时江南道有“江州浔阳郡”,见《新唐书·地理志五》。[7]1068

“叫”,《令狐卷》作“呌。”[10]825“叫、呌”今为正异体字。

“尽”,《百家》作“远”,欠佳。因句意为南飞大雁一声惊叫,唤来郢城树林一片青苍。“尽”对“一”,大胜“远”对“一”。“尽、远”均仄声,于格律无碍。

“涼”,上引二书皆作“凉”。“凉、涼”今为正异体字。

(四)五言排律二首

1.南宫夜直宿见李给事封题其日所下制勑知奏直在东省因以诗寄

番直同遥夜,严扃限几重?

青编书白雀(其日勑鄜州奏白雀宜付史馆),黄纸降苍龙。

北极丝纶句,东垣翰墨蹤。

尚垂玄露点,猶湿紫泥封。

炫眼凝仙烛,驰心褭禁钟。

定应形梦寐,暂似接音容。

玉树春枝动,金樽腊酿醲。

在朝君最旧,休澣许过从。[1]682

诗题,《今狐卷》脱“日”字。又“勑”作“敕”。“敕、勑”为正异体字。作者在尚书省(南宫)值夜班,李给事在门下省值夜班,故有“番直(值)同遥夜,严扃限几重”之叹。

“蹤、褭”今为“踪、袅”之异体字。

“澣”音huàn 古人称上、中、下旬为上、中、下澣。据《唐会要》知唐代官员一旬休一日,故知“休澣”即例行休假。结末句是说:等休假日再相会。

2.省中直夜对雪寄李师素侍御

密雪纷纷降,重城杳未开。

杂花飞烂漫,连蝶舞徘徊。

洒散千株叶,销凝九陌埃。

素华凝粉署,清气绕霜台。

明觉侵牕积,寒知度塞来。

谢家争拟絮,越岭误惊梅。

暗魄微茫照,严飈次第催。

稍封黄竹亚,先集紫兰摧。

孙室临书幌,梁园汎酒杯。

静怀琼树,醉忆玉山颓。

翠陌饥乌噪,苍云远鴈哀。

此时方夜直,相望意悠哉!

“粉署”,指代诗人所在之尚书省。因其壁皆用胡粉涂之,上绘古贤、列女图,故名之。

“霜台”,指代李侍御所任职之御史台。因主管弹劾之职,故称风霜之任。李商隐亦有诗云:“粉署闱全隔,霜台路渐赊。”

“误”,《令狐卷》作“悮”[8]825“悮wù”同“误”,见《广韵》。又有欺骗、疑惑之义(见《韵会》)。与出句谢安家子女咏雪以谢道蕴“未若柳絮因风起”取胜的故事对举,越城岭以南之人,惊疑落雪为梅花飘落的“悮惊梅”似更佳。

“飈”,上引书作“飇”。此作暴风解的biāo字,本作猋。后来写作“左風右焱”。今规范汉字作“飙”。

“催”,《令狐卷》注:“一作‘堆’。”“疾风”无法堆积也,还是“催”字更合情理。

“汎”,上引书作“泛”。“泛、汎”今为正异体字。

“”,上引书作“倚”。“”为“倚”的敦煌俗字,见伯3906卷《碎金》[21]494。

“相望”,上引书作“想望”。正值夜班的诗人无法与友人相望,想之,念之,亦悠哉,遊哉也!

猜你喜欢
异体字诗题令狐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异体字字形类似偏旁的互用类型综合字图构建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未收的古文隶定字分析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特殊异体字研究
A Changing Life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诗题漫议
闻项某被查二首
明诗制题之叙事*
怒剑